教育资讯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教育资讯

微信扫一扫分享

心桥在这里架起
2005-01-24 10:07
    2003年,一胡姓的高三学生因父母离异而出现了心理问题,成绩每况愈下。正在这时,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及时与该学生开展了一对一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细致的心理帮教,最终使该学生放下了心理包袱,轻松走进了当年的高考考场,并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
   这是严州中学梅城校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来的一个成功的个案。通过健康心理教育,师生间的心桥由此架起。2004年,由于该项工作成绩突出,学校因此获得了“杭州市心理辅导优秀站”称号。
    该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始于1997年的一次情感教育问卷调查。当年夏天,学校教科室的一位教师为搞一个情感教育的课题,随机对学校的两个班级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有38.4%的学生对教师的教与家长的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抵抗情绪。为更好地引导学生消除这种心理上的障碍,在征得学校同意后,教科室门上张贴了一张“心理咨询”的告示,随之教科室便成了学生谈心的场所。在谈心的过程中,老师们解开了不少学生长期存在的心结,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肯定。1998年高考前夕,为帮助学生消除高考的紧张情绪,学校在全校开展了高考心理咨询活动,结果使32名学生不同程度上解除了思想包袱,顺利通过了高考关。其中有两位焦虑过度、总以为基础不如别人的女生放下包袱,最终考出本科上线分数,分别被两所高校录取。
    在尝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甜头后,学校进一步认识到了开展这一工作的必要性。1998年夏,学校召开专题会议,就这一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从此,心理健康教育在该校得到了全面广泛的开展。
在如何定位取名这一活动时,学校还真下了不少工夫。取名“心理咨询”吧,学校还不具备这方面的专家;取名“心理辅导”吧,难免给学生造成居高临下之感,也不便于师生间的谈心与交流。经过慎重考虑,最终取名为“心理帮助”,因为这一称呼定位较低,显得客观,在平等相处中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
    如今,“心理帮助室”成了不少学生的心灵绿洲,诸如因早恋、家庭、经济等问题而造成的心理问题学生,都能鼓起勇气走进来,并通过谈心、交流等方式得到了缓解或彻底解决。
有一段时间,学校发现家长对学生期望值过高而造成的学生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高三年级学生尤其普遍。为此,学校适时地将家长这一群体纳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中来,使学生与家长处于一种平等对话的状态,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建德新闻网记者  胡晓坤)

责任编辑: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