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新闻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3817
举报电话: 0571-647348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重要新闻

微信扫一扫分享

“谢谢侬,杭州来的小姑娘!”84名浙江血透护士倾尽全力,守护上海透析病人生命线
2022-04-14 22:12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张冰清吴朝香 通讯员 王蕊 金南星林杨青 杨陶玉 

从隔离酒店出发去血透室前,浙大一院血液净化中心副护士长俞伟萍特地在包里装了一些小面包,准备分发给透析患者,“他们要等待的时间比较长,我们尽可能为他们多准备一些。” 

俞伟萍是浙江援沪医疗队血透小分队的领队兼一组组长。4月2日,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组建援沪血液透析医疗队赶赴上海,84名专职血透护士开展24小时不间断的血液透析服务,缓解当地患者血透难的压力。 

小分队由78名女性和6名男性组成,最小的是98年美小护,最大的是65年大姐姐,接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和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三家医院的血透中心。


浙江援沪医疗队血透小分队

春末的上海,街道寂静无声、行人寥寥。透析患者为了常规治疗奔波赶路,前方正常运转的血透室闪耀着温暖的灯光指引着他们…… 

完全陌生的工作环境


浙江医护们迎难而上

 

东方医院的血透室里,几十台透析机规律地运转着,患者安心地躺在病床上接受治疗,护士们有的忙着操作,有的负责宣教,一切重新步入正轨。 

4月2日,接到省卫健委指令的浙江援沪医疗队血透小分队第一时间抵达上海,连夜开会讨论后于次日清晨进驻3家医院的血透中心。 

俞伟萍说,血液透析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命和生活质量都需要透析治疗来维持,所以血透中心哪怕在疫情最危急的时候也应该保持正常运转,这离不开血液透析专科护士的日夜坚守。 

当天接手东方医院血透室的场景,她还历历在目,“当时我们对血透室的环境、规章制度、患者病情完全不了解,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先提前去看了下环境,按照院感要求进行了改造。血透机型号有很多种,有些根本没用过,只能现场互相教互相学,尽快上手。” 

完全陌生的环境下,浙江队员们迎难而上,不慌不乱、有条不紊地投入工作。透析机从早上6点多开启后,一直工作到了第二天的凌晨1点多,为前一天因为疫情耽搁、最迫切需要治疗的95位患者进行了透析治疗。结束后,他们全都安全回家。 


患者发图感谢俞伟萍

浙大四院血液净化中心护士长,浙江援沪医疗队血透小分队一组副组长毛卓英回忆说,“第一天我还没开始自我介绍的时候,所有的病人都知道我们是来支援的,都很兴奋,说你们要是早点来就好了,然后全程都很关心地问你们什么时候会离开。我们能够感觉到这些患者对我们的期盼,更能感觉到这段时间他们的不易。” 

为了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毛卓英给出了一个让人踏实的回答,“我们都会等到你们稳定之后再离开。” 

很快,浙江医疗队的队员被分成3个班次,为了尽快满足患者们的治疗需要,开始24小时不间断地提供透析治疗。除此之外,俞伟萍、毛卓英等有过新冠重症患者护理经验的医务人员,还要进入隔离病房为特殊患者提供必要的穿刺操作、CRRT治疗。


透析患者的感谢信

大伯竖起大拇指点赞

感谢的话永远说不完……

浙江医疗队接管的三家医院血透室步入正轨后,一些受疫情影响耽误治疗的患者恢复了常规透析,他们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患者握手表示感谢

队友抓拍到一张对毛卓英来说十分珍贵的照片。当时,她正在为一位大伯实施治疗,大伯突然竖起大拇指为浙江队点赞,“我不知道你们要有什么样的动力,抱着多大的决心,才能冒着这么大的危险来到上海来支援我们。感谢的话我永远说不完……”一句话,一个大拇指,瞬间让她护目镜后的双眼泛起了泪花。


患者给毛卓英竖大拇指

北仑区人民医院护士张珍琪某天下班时,正好遇到一位坐着轮椅来治疗的阿姨,她主动组织病人给护士们让出路来,“让她们先走,现在她们比我们珍贵,我们都要靠她们。”她瞬间被打动,“感觉我们在帮助他们的同时,也被他们保护着。” 

血透室的患者中,大都需要一周三次的透析治疗,但当时不少人已经一周多无法透析,所以时不时有突发状况出现,加大了治疗的难度。 

俞伟萍遇到了一个60岁出头的上海爷叔,患糖尿病30年,血管条件不好,透析时发现动静脉瘘闭塞。她解释说,动静脉瘘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内瘘闭塞导致患者无法进行正常透析,可能引发代谢性酸中毒、高血钾、心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还会威胁生命。 

但是,血透室没有条件做扩张手术,她只能采取局部按摩内瘘口等物理疗法,一点一点疏通内瘘,直到内瘘震颤增强再进行穿刺,最终帮爷叔顺利完成了透析。 

80多岁的老奶奶血透后说

谢谢侬,杭州来的小姑娘

浙江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主管护师钟琦所在的血透三组,对接的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山医院是上海市血液净化质控中心,有88台血透机及30余台CRRT机,固定患者近600位,但疫情管控使医护人员严重不足,对需要定期透析的患者影响不小。



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工作,闷与渴是钟琦最直观的感受,一穿上防护服,大家就得坚持六七个小时不喝水,尤其是这几天连续高温,由于疫情防控无法开中央空调,每天都像在蒸桑拿。

“不过这些困难都可以克服,上下机忙起来就忘了。”钟琦说,刚开始操作时,自己还觉得戴着两层手套进行内瘘穿刺,完全找不到感觉,现在也已完全适应。

虽已连续十天被闷在防护服里,钟琦倒也收获了不少感动:做了血透治疗后的患者,都会对我们表示感谢,瞬间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让钟琦印象最深的,是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眉眼慈祥,看着她我就想起了自己的奶奶,有种很亲切的感觉。”

据悉,这位老奶奶是由街道工作人员护送过来做血透的,在这之前已三天没进行血透治疗,为此既不敢多吃饭又不敢喝水,再加上老人的子女都因疫情防控出不了门,她刚到医院时情绪还是比较紧张的。

钟琦则在老人身旁耐心安抚,直到她心情平复了才开始上机操作,并时刻密切关注老人身体状况。4个小时的血透结束后,老奶奶没有出现什么不适,她用方言对钟琦表示感谢:“谢谢侬,杭州来的小姑娘!”


五天没透析的患者腿部抽疼

护士按压膝盖累得大汗淋漓

温州市人民医院的护士林玲霞也是承担中山医院血透中心支援任务的血透三组一员。前些天,一位壮实的中年男病人透析时左下肢突然抽筋,疼得厉害。林玲霞见状,赶紧按住他的膝盖,将脚往胫部方向拉伸,缓解他的疼痛。这个姿势一直持续了45分钟,身穿防护服的她早已大汗淋漓。 治疗结束后,病人告知他已经5天没有透析了,以前正常治疗从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抽筋的时候实在疼得难受,你帮我压腿真的好了很多!你帽子那里都是汗,多谢你!” 

过了几天,林玲霞又碰到这位病人来透析,病人坚持送给她一支笔,“这是我第三次来透析,第二次来的时候没找到。我给你带来个小礼物,一支晨光笔,上次看你们笔都很少,你都向人借笔写单子。这支笔很好写的,希望能帮助你工作。” 


患者及家属主动要求希望和浙江医疗队合影

毛卓英说,疫情之下,面对小区封控、管控、隔离等各种原因,透析患者为了能赶来完成几小时的治疗,都要耗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我们所有的队员都希望,在能力范围之内尽量能够帮助到他们。”


责任编辑: 胡燕群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