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通知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公告·通知

微信扫一扫分享

建德市首届“爱心家庭”评选结果公示
2012-05-08 17:21

经市文明办、市残联、市总工会、市妇联、共青团市委、市慈善总会、市新闻传媒中心、建德广播电视台联评,拟确定凌志华等10个家庭为建德市首届“爱心家庭”,现将有关情况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月8日至5月12日,如认为公示情况不属实,请与市残联办公室联系。联系人:汤莉婷,联系电话:64784311。

建德市首届“爱心家庭”评审委员会

二○一二年五月三日

建德市首届“爱心家庭”候选人情况介绍

凌志华家庭(新安江街道推荐):她是一位不幸的母亲,也是一位坚强的母亲,更是一位值得骄傲的母亲。大儿子凌杰因早产导致脑瘫无生活自理能力,命运虽不幸,但是聪明的孩子在母爱的关怀下,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小学到高中的所有课程。在继续深造的道路上,母亲历经波折,帮助孩子完成了大学本科的学业,掌握了软件编程和开发技术,成为一名依靠知识自食其力、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小儿子凌成也是因早产患有自闭症,母亲求医问药的足迹遍布了山东、南京、北京,虽经多年治疗训练,收效甚微,但母亲从不放弃,仍以乐观的心态积极培养锻炼小儿子,希望孩子可以早日融入社会,减少社会负担。

邵爱香家庭(新安江街道推荐):52年前,正值青春年华的邵长贵参加新安江水电站建设,在一次塌方事故中严重受伤,下半身失去知觉,从此再也不能站起来。母亲寸步不离照料受伤的孩子40年,直到生命尽头;哥哥嫂嫂放弃宁波大医院的医生工作,主动调到十二局疗养院工作,为的是方便照顾弟弟;妹妹邵爱香25年前接过母亲的担子,每天24小时照顾哥哥;弟弟将自己的孩子过继给哥哥,让他老来有所依靠;养女、女婿非常孝顺,每天在床前伺候……是大家庭的浓厚亲情,帮助邵长贵克服了身体的病痛,得到了心灵的安慰,过上了舒心的日子。

叶嫩梅家庭(洋溪推荐):37年前,叶嫩梅生下了儿子刘学军,一场高烧后,刘学军智力严重残疾,不会吃饭,连大小便都无法自理,智力永远停留在了幼儿阶段。为了儿子的医药费和家庭开支,丈夫一人在外打工赚钱,叶嫩梅就留在家中照顾刘学军和3个健康的女儿,刘学军渐渐长大,常常走失不知道回家,母亲便没日没夜到处寻找,已成家常便饭。37年的光阴就在日复一日的担忧和辛苦劳作中度过。在母亲的影响下,3个女儿也经常回家照顾这个兄弟,因为有爱,这个家庭始终温暖和睦。

黄珍珠家庭(三都镇推荐):罗小女11年前从贵州嫁到三都镇马宅村,丈夫刘建新患病不能干重活,只能在附近村里打短工赚钱补贴家用,日子虽不富裕,但也和和美美。但是不幸却降临了,罗小女生下儿子后不久得了严重的类风湿,从此瘫在床上生活无法自理,丈夫要打工赚钱养家,无法在身边照料。坚强的婆婆黄珍珠从此负担起照顾儿子媳妇一家的重任,每天喂媳妇吃饭、喝药,帮媳妇洗澡换衣服,空闲时间陪儿媳说说话,安慰媳妇不要有想法,不是亲娘却像亲娘一样照顾着远方嫁进来的儿媳妇。

姚金亮家庭(乾潭镇推荐):姚金亮的母亲黄彩花是一名烈士遗孀,迫于生计无奈改嫁,十七年前,又因病完全失能,成了连摇头也做不到的“植物人”。17年来,儿子悉心照料母亲,承担了近30万元的医药费,姚金亮说:践行孝心是儿子的本分,能够一生尽孝,是自己的安慰和幸福。

唐月仙家庭(大慈岩镇推荐):26年前,唐月仙认识了叶志林,了解到丈夫是个养子,养父母家中一贫如洗,养母是个连钞票都不认识的精神病人,两个非亲生弟弟患有严重的智力残疾。唐月仙不顾家人劝阻,依然决定和叶志林结婚,从此承担起照料患有精神病的婆婆和两个非亲的小叔子的重担。特别是15年前公公去世后,养家担子更重了,唐月仙为了减轻丈夫经济重担,自己一边到纺织厂做小工,一边无怨无悔照料着婆婆和小叔子们,把家料理得清清爽爽。

王亚娟(杨村桥镇推荐):2006年3月17日,是储建军和王亚娟夫妇终生难忘的日子。新婚不久的王亚娟回娘家探亲,傍晚储建军骑着摩托车去接妻子回家发生了车祸,从高空坠落造成脊椎第五、六节粉碎性断裂,导致肚脐以下毫无知觉,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王亚娟开始每天照顾丈夫,给他做按摩,没多久,王亚娟发现自己怀孕了,生活的压力更大了,但是她没有选择逃避,反而宽慰公婆,悉心照料丈夫的生活。从29岁到35岁,王亚娟用爱心和执著默默地支撑起了这个家。

顾建坤家庭(下涯镇推荐):顾建坤是乡亲们夸赞的痴情好丈夫。14年前,顾建坤的妻子冯三妹在车祸中变成了植物人,顾建坤日夜守护、悉心照料,从死神手里把妻子拉了回来,三个月后冯三妹苏醒,但是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无法行走,说话不清。十多年来,在丈夫的陪伴和鼓励下,冯三妹渐渐康复,可以简单对话和行走了,她常常对别人说:“我老公对我真好!”

林希贵(市总工会推荐):林康福是先天智力残疾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40年前,林康福唯一的亲人母亲临终拜托邻居林希贵、李有花夫妇,希望他们看在同姓的份上收留自己痴呆的儿子,不要让自己的孩子饿死或是冻死,林希贵夫妇接受了这一拜托。从此,他们把林康福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照顾。40年来,林康福和林希贵一家同吃一锅饭、同住一幢房,渴了有水喝,饿了有饭吃,身上衣服脏了有人洗,病了有人带去看医生。去年李有花因病去世,临终前交代儿女继续照顾好林康福。如今,林希贵和儿女们继续照顾着智残老人,林希贵一家几十年如一日的人道、亲善行为赢得了周围群众的高度评价。

穆雪姣家庭(梅城镇推荐):1970年,当时22岁的穆雪姣有个快乐幸福的小家庭,肚子里的小生命更是让这个小家庭充满了希望。但是命运充满了不测,丈夫在生产队劳动时摔伤导致下身瘫痪,从此不能动弹,身怀六甲的穆雪姣哭了几天几夜,无数次泪湿枕头,最终决定一生一世照顾丈夫,勇敢面对生活。42年来,她历经坎坷艰辛,和男人一样下地挣工分,独自耕种责任田、开小店补贴家用,辛辛苦苦把孩子带大,即使再困难的日子,她的脸上都有一抹微笑。1988年,儿子成家了,言传身教下,勤劳孝顺的儿子儿媳不仅承担起生活的重担,也接手照料父亲的重担。顽强执著的穆雪姣终于苦尽甘来,一家人过上了安定宽裕的好生活。

责任编辑: 周碧辉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