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动态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经济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

[记者观察]对接义乌商圈 我们该做什么?
2006-08-21 07:14
从“鸡毛换糖”的货郎担开始,义乌人用了20多年的时间创造了一个享有“世界超市”盛誉的小商品市场。昔日黄土盆地的穷县,因商立市,成为辐射周边、接轨国际的“义乌经济圈”。省委、省政府号召全省学习义乌经验。市委、市政府也明确提出,加快对接“义乌商圈”步伐,承接义乌产业转移,做义乌企业外向拓展的生产基地,并在义乌设立了招商联络处。


    日前,笔者专程赴义乌采访蹲点招商情况。在义乌的两天时间里,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义乌发展的浓厚氛围及强大后劲。在惊异于义乌发展的神奇之外,对如何对接“义乌商圈”也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义乌什么经验值得学习?



     义乌,一座很多人都不陌生但又令很多人感到陌生的城市。说它不陌生,是因为它近在咫尺;说它陌生,是因为它的变迁让人实在难以置信。


    义乌地处我省中部,是我省典型的内陆小县城,与其他县市相比,没有任何资源优势。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义乌县城附近乡镇的农民自发在马路两侧摆起了地摊,卖自家生产的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形成了“马路市场”,这种马路交易市场与许多城市里小商小贩摆的小摊一样,没有审批没有证件也没有固定的地方。当时的义乌政府没有把“马路市场”扼杀在摇篮里,而是正确引导农民进城经商,科学规划。“马路市场”在人们的不经意中成长为国际小商品市场。一个资源极度缺乏的小县成为世人目光聚集的地方,义乌市场也与温州经济模式一样成为众多经济学家争相探讨的一个“谜”。


    义乌的国际小商品市场是怎样成长起来的?义乌马路市场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询问了义乌的一些企业老板,有人说义乌市场是货郎鼓敲出来的,有人说义乌市场是“鸡毛换糖”换出来的,而义乌中顺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龚益中却说,义乌市场是穷出来的。


    “穷”字一语中的,《周易·系辞下》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因为穷,义乌人才挑着货郎担,走南闯北“鸡毛换糖”;因为穷,义乌人才在马路上摆小地摊卖点小商品,换点微薄的利润养家糊口。义乌人穷中求变,当初的“马路市场”经过八次搬迁、十一次扩建,目前已经成为绵延2.5公里、周长6.6公里、设有25000个摊位、营业面积达170多万平方米的国际商贸城。
省委、省政府把义乌的发展归结为“坚持兴商建市、促进产业联动、注重城乡统筹、推进和谐发展、丰富文化底蕴、力求党政有为”的区域特色发展道路,也有经济人士概括为“市场带动工业,工业支撑市场,市场与产业联动”发展模式。义乌的发展是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从其发展过程看,离不开八个字:商人、市场、企业、政府。一批本土的农民商人创造了市场,在市场上赚到钱的商人开始投资办企业,把企业生产出的产品拿到市场上卖。企业与市场、产品与市场、商人与市场共生共荣,而政府则科学规划,正确引导,努力扶持。但不论怎么讲,义乌的发展还是与义乌人敢于拼搏和永不停息的创造精神分不开的。是义乌本土的农民、商人自己创造出了“兴商兴工”的氛围,而当地党委、政府则尊重了这种创造。每个地方自有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模式,但拼搏精神和创造却是永恒的。


    回想建德,上个世纪80年代属于工业大县,有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座水电站,有众多的大中型国有企业,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经济水平处于浙江省中上水平。建德人走到很多地方,人们都习惯称呼“建德老大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建德的经济社会虽然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昔日的义乌“小弟”却成长得更快,义乌“小弟”那敢于拼搏和永不停息的创造精神以及当地党委政府尊重创造、鼓励创造的浓厚氛围,也许是最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对接义乌,建德的卖点在哪里?


     走在义乌的江滨大道上,一边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一边是绿树成荫的江滨公园,各色中高档轿车川流不息,彰显着这座城市的富裕和繁华。这座城市蕴藏着无限商机,同时也给周边其他县市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争吃“义乌经济圈”香饽饽的已经不只是一两个县市区。邻近义乌的浦江、金东区、兰溪利用与义乌接壤或间接接壤的优势坚定地接轨义乌。不仅如此,衢州、丽水甚至福建、江西的一些地区也把接轨义乌作为一项战略决策。江苏省宿迁市2004年就在义乌设立了招商点,每年在义乌举行两次招商推介会,并动用宿迁人与义乌的各种关系,形成强有力的招商声势。短短两年时间,宿迁人就从义乌引走项目100多个,总投资达36个亿。


    在建德驻义乌招商联络处工作同志的联系下,我们接触到了义乌企业界的一些人士和老总,试图想通过他们来谈谈建德对接义乌的优势。李彦元、李彦辉兄弟便是其中的两位。李氏兄弟在义乌都有自己的实业,对建德的发展和招商引资也是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兄弟俩曾经多次到过建德,对建德的大街小巷进行过实地考察。美丽的新安江及江两岸青青的山峦给他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们说,建德的休闲旅游与义乌比有很大的优势,也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只要把新安江沿岸的休闲产业发展好,把休闲配套设施搞上去,肯定能够吸引义乌人到建德投资,因为投资在建德,休闲在如画风景中,一举多得。他们甚至建议,让建德的休闲旅游与义乌的小商品大市场联姻,利用义乌旺盛的人气、商气把建德的休闲旅游推介出去,双方互补进行对接,形成强有力的市场。
建德的休闲旅游优势已经凸显。义乌中顺置业有限公司在新安江投资也与新安江的山水不无关系。该公司副总经理龚益中说,建德有山清水秀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有优美的千岛湖、新安江,是天然的清凉世界、休闲世界,作为投资来讲是首选地。


    不言而喻,休闲旅游资源是吸引义乌商人投资建德的一张极具含金量的名片。与此同时,建德境内相对较多的土地资源和丰富的闲散劳动力也是吸引义乌客商投资的重要理由。在采访中,很多企业家都提到了这一点。


    义乌的快速发展消耗了大量土地。加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收紧,义乌本地资源要素有限,金华金东区、兰溪、浦江等周边县市区生产要素也在义乌市场的蔓延扩张中逐步消耗殆尽。腾笼换鸟,打破地界,向更远的周边蔓延,成为一种必然。这种必然对我市来说是一种难得的机遇。而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则是我们抓住机遇的另一个重要砝码。义乌的很多企业老总曾经坦言,建德需要义乌,义乌更需要建德,也正是基于这一点。


    2月份组建成立的建德驻义乌招商联络处,经过半年的努力,已引进落户项目4个,协议引进资金2.3亿,实到资金4500万。联络处主任姜建生说,对接“义乌商圈”,大有文章可做。建德的产业、山水环境、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对义乌都有很大的吸引力,义乌中小企业迫切需要向外拓展市场空间,建德是义乌企业对接的主要阵地。


    常言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其实招商引资何尝不如此。年底杭新景高速公路龙游支线将贯通,我们与义乌的时空距离在不断缩短,发挥比较优势,全方位对接,促进两地的经济互动发展,这正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



    建德企业:能分得几杯羹?



    我们在义乌国际商贸城遇到了建德老乡———三都镇洋峨村的洪宗平、洪康平兄弟俩,他们是在七年前来到义乌开始打拼的,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由开始的亏本经营到慢慢赢利,现在在义乌组建了自己的公司,专门生产饰品。他们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租了摊位,产品通过这个小小的摊位辐射到欧美、中东等国际市场。洪氏兄弟告诉我们,七年前在三都洋峨村种田,日子过得很苦,现在在义乌做生意,日子过得好了,观念也变了,以前只要求过得下去,现在要求过得更好,生意更好。洪氏兄弟尝到了义乌市场带给他们的甜头。今年2月份,建德驻义乌招商联络处成立后,建德旋具有限公司紧随而至,3月份在义乌商贸城租了摊位。该公司负责人告诉我们,他们以前都是做外贸,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到义乌市场最初的想法就是想通过义乌市场这个平台,进一步拓展产品销售渠道。通过三个月的努力,公司在中东地区的销售渠道逐步打开,每个月在义乌的销售额达到十多万元。


    平心而论,建德在义乌打拼的人绝对不能算多,把建德生产的产品拿到义乌市场上去卖的就更少。洪宗平对我们说,他很想在义乌市场上找到几个建德老乡,但市场上操各种口音的都有,包括英语、俄语、阿拉伯语,但讲建德话的却很少。


    对我市来说,缺乏的不是产品,而是市场以及与市场对接的意识和观念。其实三都的伞业、梅城的低压电器、乾潭的五金工具都可以进入义乌市场,通过义乌辐射到国内外。我市的很多企业都是做外贸的,有的获得了自营出口权,有的企业通过外贸公司出口,产品的销售市场也大多是欧美市场,义乌小商品的运作模式同样适合他们。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和家庭手工生产的产品,更能在义乌市场上找到一席之地。有人做过一个统计,义乌市场上销售的商品30%来自义乌,30%来自省内其他地区,30%来自省外,10%来自境外,义乌实现了“买全国货卖全国货”向“买全球货卖全球货”的转变。正是这样一种大杂烩成就了义乌市场的繁荣。义乌周边的浦江、东阳、兰溪、龙游、衢州等地商人和企业都闻商而动,在义乌市场上高声吆喝自己的产品。温州因创造了“温州经济模式”而闻名,而据温州商会会长陈玉福介绍,有近8万温州人在义乌经商打工,温州的打火机几乎全部从义乌销售。衢州也不甘落后,衢州的企业在义乌市场上拥有上百个摊位。统计数字中来自省内其他地区的30%中,我市企业和商人能够占到多少个百分点,我们不知道。其实,把产品推到义乌市场上去,通过义乌市场,输送到国内外市场,从较浅角度来看,只是畅通了销售渠道,销售了更多的产品,从深层次而言,它可以提高产品知名度,广交朋友,更新传统和陈旧的思想观念,获得更多的商机和信息,拉动相关产业迅速发展。


    “义乌商圈”正发挥着巨大的磁引作用,它不仅配置着义乌本地的生产要素,更以巨大的磁力吸引着全省乃至全国的生产要素向它靠拢。建德商人是顺势而动,从义乌市场上分得几杯羹,还是袖手观望,看着商机擦肩而过,落入他人囊中?(建德广播电视台记者 吕冰峰 吕根生)编辑:徐卫建


















































责任编辑: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