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动态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经济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

肝胆相照不离不弃 三个“和尚”抬水吃
2007-08-22 15:52
陈友森、刘忠福、胡永华三人同是市粮贸公司的下岗职工,现在他们三人共同经营着“新牧种猪场”。8年来,他们彼此肝胆想照,不离不弃,同荣同辱,三副肩膀拧成一股绳,同沐风雨,共同创业。


    陈友森是退伍军人,扛过枪打过仗,立过三等战功。1985年退伍回乡安排工作时,他选择了粮食部门,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经历过吃少穿的年代,饿怕了。在那个粮油紧缺买米凭票的年代,能在粮食部门工作,无疑捧上了铁饭碗,陈友森心里既踏实又满足。然好景不长,12年后,陈友森面临着又一次选择,他的工作单位解体了。下岗以后干什么?从部队到地方,他干的都是驾驶员,除了开车,他似乎不会干别的。当时,粮贸公司办了一个种猪场,陈友森联合其他几位同事,欲将种猪场盘下来。他的这次选择迎来了一片反对声:猪是活口,风险大,人生病有得医,猪发瘟没得救,弄得不好血本无归。陈友森他们咬着牙硬着头皮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家里的房子押给了银行,贷了一部分款,又向亲朋好友借了一些,于1999年,陈友森他们将种猪场盘了下来,开始了他们的养猪生涯。


   当了8年养猪人,陈友森他们坎坎坷坷,苦乐相伴,悲喜相加,经历了生猪价格的大起大落。低谷的时候,一车猪出去,5万元进账,每百斤不足300元的生猪价格,让他们心灰意冷,原本5个人经营的种猪场,一年之后有2人撤股退出,陈友森、刘忠福、胡永华坚持了下来。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的三头六臂,扛着新牧种猪场一路走来。为了减省养殖成本,他们自己配饲料,利用当地的资源,稻谷便宜就不用玉米,小麦便宜就不用稻谷;为了减少开支,他们尽量不雇人,自己给猪打针、配种、接生,即便是出粪、转群这样的脏活儿,他们也是自己干。点点滴滴的精打细算,即节省了开支,也培育了他们的经营能力和理念。在这种能力和理念的作用下,新牧种猪场日益壮大,走出了一片新天地,将那个当时仅有80头母猪的种猪场打造成目前年自繁自养存栏3000头生猪的养殖场。今年,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出售了1900头生猪,若按每头猪150白肉计算,他们为消费者提供了140余吨鲜肉。


     两天前,陈友森他们跟卜家蓬村签了20亩土地租赁合同,租期30年。这块已经平整一新的土地,将成为陈友森他们大干一番又一战场。按照他们的规划,要在那块地土上建造一个生态养猪场。猪场建成后,新牧种猪场的养殖规模将在现在的基础上每年增加5000头存栏数,这与陈友森他们创办万头养猪场的目标更近了一步。(记者 宋晓红)编辑 徐卫建

责任编辑: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