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动态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部门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

解析市第一人民医院打造数字化医院之路
2012-10-15 12:55

“硬”的要更硬 “软”的要更软

信息化建设暖了老百姓的“心窝子”

市一院这场以病人为中心的信息化建设,无异于是一次革命。该院的信息化建设有破有立,打破的是原有的那种条块明显、信息滞凝的桎梏;构建出的是一种更为畅达、协作、有效和集约的医疗运作新模式。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该院打造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浙西名院的重要推力,体现和诠释的是该院信息化建设背后的那种可贵的以人为本理念。——记者手记

鼠标一点,即可实现网上预约挂号;打开邮箱,即可收取健康档案;输入密码,即可自助式打印医疗处方……这一切,得益于近年来市一院如火如荼的信息化建设。“建德市一院信息化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定位较高,以数字化医院为目标,做好信息化工作,特别是手术麻醉系统、心电工作站系统、移动式电子查房系统,在省内同级医院中处于领先水平。”7月28日,浙江省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评审专家组对市一院信息化建设作出了如此高的评价。

信息化是医院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医院发展的重要突破。近年来,市一院积极探索信息化发展的新战略,建成并成熟应用HIS、PACS、LIS、OA、设备管理、物资管理、麻醉管理等一系列信息化系统。建立了标准化、现代化的机房,拥有性能稳定的服务器,信息化建设从硬件到软件、从医疗到服务,从临床到管理、从医院到区域,全方位覆盖医、教、研、人、财、物等各个领域,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信息化体系,正不断打造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医院”。

信息化之源:目标明确分步推进

9月27日早晨,在市一院住院部的心血管内科病房,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吴新东和他的同事们正在紧张地查房。与以往不同,医生们这次只需推着一台轻便的移动查房车,查房车上安置着一台手提电脑。“只要登录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点击病房床号,屏幕上马上显示出该床患者的信息。查房时如果需要下医嘱,可将信息通过电脑直接传到药房和相关的科室,不用患者拿着单子去那些检查科室来回跑。”一位查房的医生如是说。

与所有新生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市一院的信息化建设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局部到整体的完善过程:单机应用阶段、内部初级网络搭建阶段、业务系统全面应用阶段。该院的信息化建设始于1995年,这年初步建立了门诊、住院结算体系。2001年建立财务电算化。2003年实施全院绩效工资电算考核体系。2004年全院实行门急诊电子处方工作体系。2009年,医院整体迁建后,总投入500余万元建立了全院级的LIS、PACS、RIS体检系统,预约系统、叫号排队系统、门诊输液、静脉配置系统,信息化建设进入规范性阶段。2011年又投入100余万元,推进了电子病历、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建立OA系统,消毒供应追溯系统、移动查房等。今年,该院又加快了预约挂号、电子病历、临床诊疗、电子健康档案等临床数据中心建设。

市一院率先开展的预约诊疗服务:让院外病人等在家里,让院内病人等在病房。“现在方便多了,我在家里就预约到了专家门诊,再也不用担心挂不上号了。”2011年4月4日,金华的邵先生通过网上预约预定了4月7日专家号,成为了市一院首位成功享受预约服务的患者。去年4月3日,市一院全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网上预约,电话预约,形式多样。除了拨打“114”或“12580”外,该院还开通了直拨电话64096659进行预约。同时,开展诊间预约,让门诊病人与医生面对面预约。此外,又同步为住院病人推行了预约核磁共振、B超、CT等辅助检查,为择期手术病人推行了手术预约服务,让院内病人等在病房,患者在病区或门诊处就能实施预约交流。

让院外病人等在家里,让院内病人等在病房。这些仅仅是市一院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按照”环境设施现代化、门诊管理信息化、服务流程人性化”的要求,市一院充分利用了信息化技术,拓展了综合预约系统、自助挂号系统、自助检验报告查询系统、排队叫号系统四大服务系统,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就医。

信息化之道:硬件和应用两手都要硬

纵观市一院信息化建设进程,硬件建设和信息化应用同步推进是其核心策略。基础建设涵盖了该院所有基建工程、网线布设、智能控制、监控系统等,信息化应用自然就是跑在基础设施上的数据流、视频流等业务应用。

“新一院建成后,住院楼、门诊楼以及多个分支机构,在这些基建工程设计阶段,我们就做了整体信息化规划,把每一栋楼的信息化建设都考虑进去,比如铺设有线和无线宽带、闭路电视、视频监控、远程会诊、楼宇智能控制、空调节能监控等设施。”该院院长钟泽这样说。钟泽认为,基础建设一定要有长远规划,考虑未来的需求,才不会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处于被动、落后。现在,临床路径、手术室麻醉监控、心电监控仪、示教系统、重症监护系统、数据传输、楼宇智能化等业务都在信息化平台上有效运作。

在钟泽院长介绍的众多信息化应用中,麻醉临床信息系统特别引人注意。今年7月,该院启用了一套麻醉临床信息系统。该智能化系统围绕术前、术后、术中各个阶段,覆盖了从提交手术申请、分配手术、术前访视、术中记录、术后恢复的全过程。麻醉临床信息系统使麻醉医疗工作自此进入到了无纸化模式阶段。在危急抢救时刻,这套信息系统可让医生们随时了解病人的麻醉各项数据,确保病人更好地接受治疗。“多亏了这套系统,在手术麻醉过程中,麻醉医生在麻醉中的用药,采集手术病人生命体征等数据,通过系统自动生成文档。”麻醉科主任叶国旺介绍说。

9月27日上午9点整,市一院手术室3号手术间开始实施一台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手术。一位50岁的女性患者,其术前诊断为子宫多发肌瘤以及子宫内膜息肉。当对病人实施麻醉时,家属则可以通过大屏幕上的“正在麻醉中”字幕了解到了这一情况。之后,大屏幕上3号手术间病人的状态显示出“手术进行中”、“手术已结束”、“正在苏醒中”等各种信息,让焦急等待的病人家属放宽了心。

“硬”的要更硬。市一院的硬件基础已经走在了我市乃至浙西地区的前列。“软”的要更软。在良好的硬件基础上,市一院以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和重要抓手,大力提升了自身的管理水平、服务能力和社会满意度,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市一院打造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浙西名院的重要推力。

信息化之魂:人本理念暖了百姓“心窝子”

该院院长钟泽说,医院是服务机构,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所以信息化建设好不好,直接决定了医院为老百姓提供的服务是否到位。整体来看信息化对我们医院越来越重要了,可以说信息化是医院的神经系统,遍布医院这个躯体的各个角落。钟泽认为,市一院的信息化建设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大大提升了内部管理效率和患者满意度。现在,信息化这条神经系统正逐步遍及医院的业务部门、后勤部门、人力资源、成本核算、患者信息、医保结算等各个环节,而且还继续延伸到医院工作的方方面面,发挥着更大的效用。

“看病时,你只要把自己的病历号给医生,就相当于在市一院建立了一份长久的个人健康档案。”市一院办公室主任相鹏这样向记者介绍。原来,该院从去年起重点打造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实现了医生、护士所有医嘱的录入,医嘱执行的全流程管理。今年6月底,该院的住院及门诊病人全都实行电子病历,这意味着从挂号开始,在计算机的辅助下,患者在医院诊疗过程中的所有记录都会得到信息化的保存,包括病程记录、检查检验结果、医嘱、手术记录、护理记录等。有了电子病历,患者看病复诊时不用再拿着药盒找医生开药了,因为之前看病的记录都会有。有了电子病历,医生在系统中可以查阅就诊病人以往的治疗过程信息,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的连贯性。而且,围绕电子病历这个核心,市一院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医疗辅助系统进行全面的集成化、一体化建设。目前,该院集成了LIS系统、PACS系统、静配系统、麻醉系统、药师审方系统、远程会诊系统等,这些系统都可以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了医疗数据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其目标就是给就诊人员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该院的远程会诊系统,可以让建德的病人不出城就可以得到省、杭州市专家的诊疗。近日,该院接诊了一例左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为进一步的明确诊断和完善治疗方案 ,该院应患者要求向浙医二院提出远程会诊申请。骨科医生朱炳斌通过会诊系统将患者的检查数据传送给浙二骨科主任李建兵,两人进行在线视屏对话,详细讨论了病史及此前的治疗经过,会诊持续约15分钟,最后李主任提出了诊断意见和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心电系统的推广运行标志着市一院的各类电子化报告系统的及时性、便利性、准确性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走在了全省医疗单位的前列。今年4月,市一院与邵逸夫医院同步使用心电工作站系统,病人做完心电图检查后,医生即可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存储、打印及数据统计查询等,通过网上查询和浏览心电图检查报告,大大便利了病人。同时,市一院先后推出了办公自动化OA系统、供应室的追溯系统,心电图、检验、放射危急值报告等,信息化建设多角度全方位开展,其目标指向就是“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

目前,市一院正行进在深化电子病历、临床路径、移动办公,提供医患互动、智能提醒、无缝服务等贴心服务,打造一流数字化医院的信息化建设通道中。 (记者 翁伟先 黄倩 陈姿言 通讯员 黄海霞)

责任编辑: 周冰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