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动态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3817
举报电话: 0571-647348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部门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

从浙到那:三年二进藏 点亮雪域高原的电力“格桑花”
2020-08-29 17:25

“发扬新时代电力精神,倾力贡献所学技能和经验,做一个‘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斗志更高’的援藏人!”2017年7月,国网浙江建德市供电有限公司80后援藏成员毛荣在出征仪式上郑重表态。

2017年至今3年间,毛荣主动请缨、两度进藏,攻坚克难,是什么让他明知援藏艰辛,却依旧选择二次进藏。

回忆人生首次进藏

天蓝云白、格桑花灿烂、卓玛拉歌声悠扬,还有青稞酒飘香……这是毛荣对西藏那曲地区想象中的美好景象,也一直心驰神往。机会说来就来。2017年,听闻国网杭州公司首批“一市帮一县”西藏那曲对口帮扶项目招募人员,当时已在基层电力岗位摸爬滚打了8年的毛荣第一次报名参加。

“当时儿子还小,家中老小都需要照顾。但机会难得,想着自己还年轻,需要到更艰苦复杂的环境去历练,增加阅历,于是还是咬咬牙报了名。”回忆当初的选择,毛荣至今依然坚定。

西藏那曲地区地处西藏自治区北部、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全国海拔最高的地区;那曲地区境域面积辽阔约45万平方公里,是整个浙江省的4.5倍,但含氧量却不及内地的一半,气候恶劣,低温干燥……一路上,毛荣查阅着资料,内心有欣喜,也有未知和不确定。

一路乘飞机、转汽车,近半天的行程颠簸,毛荣和其他组员辗转抵达了近4000公里开外的那曲市色尼区。从平原到高原,从内陆到雪域,从海拔40米到海拔4600米,毛荣和其他工作组成员们陆续出现因为缺氧引起的心跳加快、气短、头痛等不良反应。到了当地,城区内坑洼的泥巴路、低矮的泥土房,也有想象中有落差。

但当地人的淳朴热情让毛荣很快振奋起来。记得当时在桥头迎接工作组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藏族老人,身后站着个羞涩胆怯的小男孩。通过向导翻译,毛荣得知,老人一家的生活条件在村里算是富足,但用电依旧是件非常奢侈的事,家中仅有的电器是电视机和电灯,仅靠屋顶上散落的太阳能取电,就算有电屋内依旧昏暗。要是遇到阴天和雪天,就只能用酥油点灯、牛粪取暖了,看天用电的现象在寻常不过了。

得知有群远道而来的客人要送电进村落,老人显得有些激动,紧握着队员双手,虽然言语不通,嘴里一直念叨着什么,依稀能分辨出的是用不标准汉语反复表达的“谢谢”。

努力对抗身体和精神的“渡劫”期,毛荣和组员们开展一点点推进工作。帮扶首站古露镇,人烟稀少、交通闭塞、物资匮乏,整个村镇到了夜晚漆黑一片,让空旷的平原上愈发凄凉。结合当地特点,毛荣就白天尽可能多做工作,提高效率。而后的一个月左右时间里,整个团队都连日奔波,努力帮后续第二批、第三批队伍建立好点对点的联系、扫清工作障碍。

二度进藏 疫情下“山高谷深”再呼唤,131个奋斗的日日夜夜

在离天空最近的地方,他们让执烛者的手成为光明的支点,让电流延伸,让憧憬升起——这是理工男毛荣写在援藏日记里的一段话。

自2017年援藏帮扶结束后,回归建德公司运检部计划岗位的毛荣依旧兢兢业业,工作中时常回忆起当初援藏的那段日子。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20年初,时隔3年,得知单位又在组织援藏帮扶队,想起当年那位藏族老人对电力的渴望,虽然疫情当前,毛荣还是第一时间报了名。凭借之前的援藏经历,毛荣成功争取到了这次西藏那曲“三区两州”的电网工程建设工作的机会。用毛荣的话来说,这次没有了第一次援藏时的忐忑和茫然,而多了一份敬畏和使命。

今年2月28日,毛荣和先期小组的其他3人,组成第一批进藏队伍如期踏上了西藏那曲之行。疫情当前,各项防控举措严密,队员们抵达拉萨当晚援藏队被统一送到指定场所进入14天隔离期。高原反应如期而至,“不用担心,也不要害怕,这是入藏初体验,适应两三天就没事了。”老队员、带队大哥毛荣一边克服自身不适体感,一边努力给队友们打气加油。

经过短暂的休整,3月1日,毛荣和其他牵头人一起在隔离区召集大家开了第一次参建单位碰头会。开会一合计,此次项目要在4个月的时间里完成投资约1.25亿元,立杆近400根,安装配变168台,新建10kV架空线361.66公里,0.4kV架空线132.96公里,涉及用户3412户的工程,加上疫情期间施工人员进藏时间不确定,物资供应运输困难等问题时,工期又雪上加霜的变得异常紧张,援建任务压力可谓巨大。

“速度就是生命,努力与时间赛跑。”3月14日,毛荣和团队其他成员抵达那曲色尼区香茂乡哈塔多村。摸排了解得知,当地虽然只有11户居民,但散落在哈塔多河对岸的大山褶皱中,群山夹裹,车马不通,仅能依靠光伏用电来保障基本的生活用电。“不漏一户、不少一人”,一边克服环境恶劣、交通不畅和语言不通等不利影响,团队仅耗时5天就完成了香茂乡10kV及以下中低压配电工程,新建和改造高低压线路共计13.56公里,新上变压器4台。“望着雪域高原上有序地树立着笔直电杆,泛着银光的电力线路,藏族同胞们安心用上电了,作为电力人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毛荣回忆当初场景,眼中泛着泪花。

定岗定人、排工期、分任务……此后,那曲“三区两州”色尼区9项目配网项目有序铺开。作为二度进藏的电力老兵,毛荣主动承揽了路途最远的“色尼区油恰乡10千伏及以下配电改造工程”。为了及时了解、掌握、纠正现场工程进展,毛荣和队员每天去到现场实地勘测检查工程进度,日行450公里。那曲的手机通讯信号很弱,白天很长,晚上9点多才进入黑夜,毛荣组2人每天8点多出发,经过的多是无人区,沿途道路崎岖,气候多变一会儿晴天一会儿大雪,部分地区还会出现塌方地。直至工程全部结束,整整23天,共行驶里程近11000公里,期间光司机就更换了三四位。

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加上那曲独特的高海拔气候:昼夜温差大、全天刮风沙、天气变化无常,毛荣在建设期间得了高原感冒,一直伴随着头痛、咳嗽,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一直没有告诉。而考虑到原本就很紧张的人手,毛荣一直没有申请休息,每天出发前先吸氧后赶往现场,确保工作任务不脱节。队友知情后,送水送药,多次劝毛荣在驻地休息:“在这感冒可是大事,马虎不得”“休息吧,有我们在。”团队队员间的相互鼓励让彼此感受温暖,大家一起攻坚克难、并肩而战。

忘我坚守高原“民心工程” 被队友喊“关公” 儿子不敢认爸爸

毛荣回忆说,5月24,团队一起到油恰工程进行检查的那天是个大晴天,前一天刚下过大雪,地上积着厚厚的雪,在海拔近4700米的高原上,太阳紫外线特别强烈。我穿着冲锋衣戴着安全帽在现场检查了两个多小时后,脸上开始感觉火辣辣的发烫,等回到驻地洗脸时感到剧烈的刺痛感,才发现脸上皮肤已经晒伤到蜕皮,大家见到我笑着喊我关公,我说这是雪域高原赐予我的勋章!我坚信不管前方路途多艰辛,带着“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精神,拧成一股绳、团结一心、勇往前行!

而对于家人,毛荣是满怀感激和愧疚。援藏期间,怕家人担心挂念,没有和6岁的儿子通过一次电话、发过一条视频,家里也都是妻子一人在辛苦照顾。回到浙江杭州,儿子第一次见到消瘦、皮肤黝黑的毛荣,定睛望了几眼才开口喊爸爸。但毛荣说,二次进藏的131天,期间有委屈和辛酸,但想想藏族同胞生活的巨大改变,一切都值得。

一次援藏行,一生那曲情。援藏工作辛苦又充实,在身体接受缺氧的折磨,心理承担孤独的煎熬的同时,收获了成长与磨练,这些都已成为毛荣人生中永恒而美好的宝贵经历。再度归来后的毛荣依旧坚守岗位,他对今后的工作生活充满信心:“选择援藏,我不后悔。我将一如既往,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若再有机会,我还会是点亮雪域高原的那多电力‘格桑花’”。

作者:方晓莉、毛荣

责任编辑: 李俊瑶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