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人物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百姓人物

微信扫一扫分享

黄山药农的故事
2010-09-25 15:20

谢坤元 口述  张京波 整理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在我家搭伙的村小学洪老师,被评为模范教师,并获去安徽黄山旅游疗养的殊荣。洪老师回村时,带来一幅黄山风景旅游图。虽然平日开门就能见山,我却依然看着图上的黄山发呆了。天下竟有这样好看的山,特别是“仙人峰”、“仙桃石”、“仙人下棋”等带有仙字的景点。加上洪老师身临其境的讲解,黄山在我童年的心灵中就是最向往有神仙出没的地方。

 

  1974年接到县农业局派我去安徽太平县当农师的通知后,我马上打开地图,查找太平县的地理位置。正是天遂人愿,原来黄山就在太平县境内,以主峰光明顶、平天矼一线为界,以北就是太平县境。到了以后更高兴,因为我去的辅村大队就在黄山脚下,村后就是黄山的芙蓉岭。从我的住所后窗望去,黄山群峰犹如柄柄巨剑直刺苍穹,“上升峰”、“狮子峰”清晰可辨。

 

  在黄山工作的2年中,我一共到山上去了6次,饱览了黄山的美景,但永远没个够,80年代又去过,现在还想去。其实黄山不仅风景美,物产也很丰富,不光有其他山区都有的毛竹和茶叶等,更盛产许多种名贵中药材。凡名贵中药材都有喜阴特性,往往生长在坐南朝北,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缝中。太平县正好地处黄山北面,药农也最多,他们除大雪封山的时候外,其余季节都会上山采药。1958年,黄山药农在狮子峰的悬崖采下一支高达49公分的稀世天然灵芝,此灵芝送到北京后,郭沫若还题诗一首以示庆贺。

 

  我所在的村里就有两位药农,一位姓许,当年已60多岁,年轻时曾以采药为生,后来山上的一次遭遇,他发誓再也不去采药,年龄大了在家做些轻便农活。许大爷有一双灵巧的手,他利用黄山产的水竹编制篮子,经他编织的篮子精致美观耐用,堪称工艺品。在我工作结束回建德时,许大爷赠送我一只,我保存了几十年。另一位姓张,40多岁,体格健壮,嗓门洪亮,脸上有几颗白麻。他是许大爷的徒弟。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黄山风景管理处为了保持黄山的原始生态,禁止采药,他才弃药归农。每隔两天为设在村里的供销社拉一次货。

 

 

  我那时候就在他们村里当农师,性质有点像现在的科技特派员。每天吃的是派饭,也就是到村里各家轮流吃饭,统一结算伙食费,这二位药农家自然也要轮到。山里人待客都很热情,每餐都是好酒好菜的招待我。他们喝了两杯酒以后往往会高兴起来,就会聊起他们引为自豪的,在黄山采药时,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他们说,当药农也是不容易的,要具备几个条件,首先要有强壮的体格、快速、敏捷的反应能力,还要能吃苦耐劳甚至耐饿。还有胆子要大,有冒险精神,当然有恐高症的人是绝对不行的。再有视力要好,要有准确的判断能力。总之不是谁都能当药农的,你想想看黄山那些悬崖峭壁,一百米都不算高的。还有像我们现在去旅游,从黄山这头走到那一头,快一点的话一天就够了,因为我们旅游路线都是修的好好的。而他们药农却走和我们不一样,他们在这个大山树丛里悬崖边转,基本上是没有路的,要有也是羊肠小道。所以他们上山去采一次药,少说也要三五天。

 

责任编辑: 张目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