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人物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百姓人物

微信扫一扫分享

巾帼不让须眉 甘当种粮标兵
2012-05-17 09:08

大同镇丰畈村女青年许玉琴在希望的田野里闯出新天地

大同镇丰畈村女青年许玉琴,毅然放弃在外当花店老板,自2008年开始,与丈夫一起回乡种粮。短短几年时间,许玉琴就成立了农业开发公司,种粮面积从100多亩发展到370多亩,解决了当地田地抛荒的问题,同时增加了农户的收入。去年,她种植的350多亩粮食,平均亩产达500公斤以上,获得十多万元的净利润,是收成最好的一年。

花店女老板 回乡来种粮

看到村里的年轻人一批又一批地外出进城闯荡,这令许玉琴十分向往。2005年,她便带着忠厚老实的丈夫,先后前往杭州、江西等地,做起了仿真花生意,当起了花店女老板。心灵手巧的许玉琴利用丝袜制作仿真花饰品,她丈夫则将产品运送到市场搞批发。

许玉琴的父亲种田种了半辈子,每样农活都做得又细又精,是全村出了名的种粮能手。自良田承包到户后,她父亲就是村里的种粮大户,每年都种粮食、莲子等作物20多亩。近几年,年过半百的父亲看到有的田块荒芜与闲置,感到十分可惜,于是他与农户签订合同,租赁承包下来种粮食,面积越来越大。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她父亲的体力也一年不如一年了,但对经营承包的土地却舍不得放弃。于是,一家人劝说在外经商的女儿回乡务农。父亲对许玉琴说:“虽然种田风里来雨里去,可收入不会比外出打工少。”经过父亲多次耐心的劝解,许玉琴被打动了。许玉琴说:“种田虽然辛苦,可在家自由自在,还能照顾年迈的父母亲,作为女儿能陪伴在父母亲身边,也是对他们应尽的孝心!”

一步一脚印 从头学种粮

自2008年开始,许玉琴与丈夫回到家乡务农。她对种田的每个环节都一步一步地从头学习。在农忙时节,许玉琴紧跟在父亲身旁,学习种田技术。选种、浸种、播种、插秧、防病治虫等每道种粮工序,每一个环节,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底。许玉琴觉得,做好秧田育好秧苗,是种好粮食的关键。秧田稻田除草,防病治虫也不能疏忽大意,否则将会影响到秧苗的生长。在种植过程中,秧苗什么时候用药,什么时间除草,什么时节插秧,什么田块种什么品种好……好学的许玉琴遇到这诸多问题时,都虚心向父亲请教,很快她就掌握了种粮的基本技能。

起初,许玉琴插秧时,老是歪歪扭扭的。她开着手扶式插秧机在田间作业时,机器也不听她使唤,一个劲地朝前冲。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的摸索与实践,许玉琴对机械插秧操作也渐渐掌握了。农忙时节,每天清晨5点,许玉琴就在田间忙碌,一直要忙到晚上7点才回家。就连吃饭的时间都是在田间度过的,难得在家里好好吃顿中饭。她觉得,种田是份劳累活,可每逢粮食收获季节,金黄色、沉甸甸的麦穗、稻谷在晒干扬净后,一车又一车地卖出去,换回大把的现金,是最大的快乐,心里的苦与累全都忘得一干二净。“种田就是要提高产量,增加科技投入,否则利润空间很小!”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摸索,许玉琴对种好粮食得出了这句结论。

一年四季,许玉琴至少有10个月时间忙在田间,不是在种粮,就是在管理小麦或油菜;不是在晒谷,就是在查看农作物的病虫害。她一心扑在种田当中,继承父亲吃苦耐劳、精耕细作的传统,将粮食越种越好。

政策惠农多 越种劲越足

近年来,在国家种粮扶持政策的鼓励下,许玉琴购置了大量农机具,用于规模经营,到目前为此,她先后投入20多万元,购买了插秧机2台、大小型拖拉机2台、收割机1台,高压、电动、背负式喷雾器共7台,这些农机具成了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好帮手”。农忙时节,许玉琴开着手扶插秧机插秧,她丈夫驾驶着大型拖拉机耕作田块,成了一对夫妻种粮能手。

2011年,许玉琴向工商部门申请注册了建德市彤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实现“公司+农户”的种植模式,将该镇劳村、下丰畈、傅家、童坞等村一些荒芜或闲置的良田租下来种粮。据了解,今年,她所经营承包的粮田面积将达到370亩。

5月15日上午,记者在该镇丰畈村粮食功能区看到,许玉琴正在田间管理十多亩绿油油的秧苗。她说,再过一个星期左右,田间的130多亩小麦、油菜就可收割了,随后将开始插秧。

“现在父亲主要是为我们当好种粮参谋,农忙时节也不需要操劳,让他晚年多享享清福!”许玉琴笑呵呵说。据了解,今年,她还将通过采用新品种、新技术,争创100亩粮食高产示范方,采用强化栽培技术,将今年的亩产量提高到550公斤以上,力争在希望的田野上实现更大的成就。

(记者 宁文武)

责任编辑: 黄倩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