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人物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百姓人物

微信扫一扫分享

我的“线路”人生
2013-01-24 16:17

作为一名退休老人,我每天都要到江边走走,看看青山、流水、夕阳,还有那一座座冲天的铁塔及电线。看着这些场景,总能勾起我无尽的思念。

我的一生,就是干了线路专业这么一件事,从220/380伏的低压线路,一直干到500千伏的超高压线路,从现场的线路运行到学校的施工监理,一干就是50年。

1960年4月22日零时20分,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制设备、自主施工的大型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第一台机组(4号机)正式投产发电。从此,千百年来白白流走的水第一次变成了强大的电流,点亮了千家万户的灯,成了国家建设的强大动力。水流需要河道,电流也需要通道,这个通道,就是山上的输电线路。

学校毕业分配到新安江

与线路打交道50年

我是1959年4月9日从当时的南京电力学校毕业分配来新安江的。说来凑巧,就是这一天,周恩来总理到新安江视察并题了词,因此,这一日子,我牢记在心。开始,我在新安江工程局,即后来改名的水电十二工程局,参加大坝施工,主要管理现场的施工用电。后来,随着电厂建成发电,我被调入新安江电厂,分配在线路队,专搞电厂的110千伏出线施工,把电厂发出的电力通过联络变压器和黄坛口水电站送来的110千伏线路联网,让新安江的电力直接送到龙游、衢县、江山地区。完工后,我们又去建设了一条35千伏的新安江电厂到更楼的线路以及相应的变电所,这是建德供电局第一条35千伏线路,也是第一座35千伏变电所。那时候,我们厂里所有搞线路和变电所的人都住在沧滩,要到5公里外的更楼去上班,就靠两条腿走路,连辆自行车也没有。

在电厂线路队,当时有三名技术员,其中一个就是我,我们分别担任三个作业班的副班长,正班长都由老师傅担任。我们这些副班长,在现场主要看施工图纸、配合工人组装杆塔、架线施工。同时,我们三个技术员也负责给线路队的工人上课,讲电工基本理论、安全作业等。正因为有这样的经历,我从此和高压输电线路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从电厂调到电力局、供电局,再到电力技校,再也没有脱离过高压输电线路,即使在1998年退休后受聘于监理公司,去现场做监理,也还是管理输电线路。

今天,我虽然不在输电线路现场了,但心里仍然牵挂着线路,连做梦也没有离开高压线路。在2008年春天的那场特大冰害事故中,我通过电视以及电力报刊时刻关注着一线的情况,并最终完成了“浙江电网2008年冰害事故及对策研究”的学术论文,得到了有关领导和专家的专注。也就在这一年,浙西电力技校为我印了一本论文专集《消雷器是防雷技术发展的趋势》,把我一生中公开发表的主要论文收集其中,成为一本有纪念意义的书。

爬雪山查故障

那次线路抢修经历至今难忘

人生一辈子,让我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事,说起来真有不少,在新安江电厂线路队,就曾经发生过一次。1961年2月15日至16日,下大雪,沿着沧滩到紫金滩的公路上,一眼望去,到处都是被雪压倒的通讯线路。那时候,打电话全靠这种有线通讯,线路一倒,通讯全断。木结构的线路,倒在马路上,也会引起交通中断。此时,新安江电厂送电到龙游、衢县的110千伏线路也断了。由于发、供、用电的同时性,高压线一断,龙游、衢县地区的用户也马上没有电了。这样,整个新安江似乎瘫痪了。“耳朵”不灵,电话不通了,“腿不能走,交通断了,电灯灭了,眼睛瞎了,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线路工人,首先要冲出去,查故障,修线路,让高压线恢复送电。

我奉命和一个小伙子一起,到龙游方向去查线。我们乘着解放牌大卡车,一个个像插蜡烛似的挤在一起,立在车上,连个车棚也没有。好在大家都有一件劳保棉袄,可以挡风寒。在车上我们既是乘车的,又是开路的,只要碰到什么路障,诸如电线杆、树木毛竹之类的,我们都会下车去处理。汽车在冰雪上奔跑,只要轮子打滑走不动了,我们就会下车去推。就这样,汽车把我们一组一组全送到线路上。记得我是分到横山镇这个地方,车停后,让我们下车到线路上去。从马路到线路上还有很远的路,我们踏着深及膝盖的雪,往线路方向走去。由于这条线路原属黄坛口电厂管辖,对我们来讲,是一条陌生的新线路。我们从未到这条线路上去工作过,只能算是故障期间,临时抽调来支援的。因此,路径不熟悉,巡线道路也找不到。那时候,我们也管不了这些了,反正对着高压线路的杆塔,只顾爬去。在山上,雪比平地上深,你在山上爬,远远望去,只能看见上面半个人。我们两个在雪山上连滚带爬,整整一天,爬了20多个山头,查了20个杆塔,但均未找到故障点。我们带着十分疲惫的身躯回到原来的公路上等车,身上带了的干粮早吃光了,可左等右等,也不见有车来接我们。

在雪地里爬山,虽说外面天寒地冻,但身子骨还是热的,但里面衬衣等贴身衣服全被汗水浸透了。到公路边一停,就特别冷,冻得浑身发抖,尤其是那双脚,因为爬山时鞋子里灌满了雪,鞋子里面都湿透了,脚也冻得麻木了。此时,天已经黑了,饥肠辘辘的我们,身上也是瑟瑟发抖,我生平第一次尝到了饥寒交迫的味道。

我们找到公路边一个老乡家,在他家的外屋里坐下。那几年,正碰上国家经济困难,老乡家里也没有好吃的东西,我们两个实在饿得没办法,就开口向老乡讨吃的。因为我们身上没有钱也没有粮票,怎么吃人家东西呢?老乡看我们可怜,就让我们把工作证押在他家,然后给我们弄了吃的。吃完了饭,还不见汽车来接我们,我们就在老乡家坐了一夜,等到第二天天有点亮,我们就返回新安江了,只不过这次是靠两条腿走回来的。从横山到新安江,100多里的路,而路上满是积雪,我们两个整整走了一天,到傍晚天黑,才赶到新安江。一到新安江才知道,原来那辆送我们到现场工作的汽车,开到龙游,在一个转弯的地方,由于车速太快,车轮打滑,翻车了。旁边还正好有一口水塘,连车带人都翻到水塘里去了。当时还死了人,我们还是幸运的,没有冻死也没有饿死,总算活着回来了。

这条线路全长97公里,有414基杆塔,故障查线,就得一基基仔细查,不能漏过一基杆塔。否则,假设故障点就在这基杆塔,那么,其它各基杆塔,你查得再仔细,再认真也是白搭。经过我们线路工人19天的奋战,查清了故障点,抢修好了线路,通过我们的辛勤劳动,换来了龙游、衢县等地的一片光明。

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和高压输电线路发生的故事,它对我来说,既是一种意志的考验,也是一种人生的磨练,他让我逐步认识到了线路的含义。如今,当我看到那些漫山遍野、高耸入云的杆塔,作为一个一辈子和线路打交道的老技术工人,我心里是无比自豪。(侯仁保)

责任编辑: 翁校龙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