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人物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百姓人物

微信扫一扫分享

任渊:我画画是为了陶冶性情
2013-02-26 10:53

我学画画纯粹是业余爱好。小时候受父亲的影响,后来得到舅舅的指点,这才有了一些基本功。我是杭州人,爷爷奶奶去世得早,给父亲留下了一个铺子,勉强度日。父亲的文化不高,小学没毕业就回家干活了,靠着经营这家小铺子养家糊口。可是父亲很爱读书,家里买了很多书,装起来有一大箱子。他除了读书之外,还喜欢画画,虽然画得不规范,但他却很认真,很投入。我从小就喜欢站在父亲边上看他作画,慢慢地也便对画画有了兴趣。上小学时,我的美术成绩一直不错。

我上初二时“文革”就开始了。我又瘦又小,从来不敢淘气捣蛋,所以自然不会去“造反”,只能躲在家里当“逍遥派”了。好在父亲还有一大箱子书可以让我看,因为我们家属于穷人家,自然没人来抄家,所以这些书都被保留下来了。靠着这些书,我的日子过得很充实,也学到了很多文化知识。有一年过年,舅舅回来了。舅舅是美院毕业的正牌大学生,在安徽的一家报社当美编。他很有才,也很冷静。有一天,他把我们这些表兄弟姐妹都招到一起,因为他担心我们这些小孩会浪费光阴,不学好。他对我们说,不管现在怎么样,以后都要靠本事吃饭。你们自己想一想,想学些什么跟我说,我来帮助你们。大家都各自提了自己的想法。我说我想学画画。于是他就天天教我画画。舅舅是学西洋画的,所以我就从写生练起。我每天出去写生,然后他来给我指点。有了舅舅的指点,我的进步很快。

可是舅舅要回去上班了,我只好每天在家里自己画。过一段时间把我的作业寄过去,让他批改,让他写上意见后再寄回来。就这样,我跟舅舅学了一年多的写生,算是有了点功底。后来舅舅那里的造反运动也越来越凶,终于熬不过去自杀了。从此我没了老师,有的只是他留给我的几本美术书。我就是靠着手中画笔和纸头,才度过那个动荡的年代。

1969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于是我来到了建德的李家。

李家供销社有一位曾被“打倒”的主任重新掌了权。他是一位退伍老军人,参加过抗美援朝,人很正直,但没有文化。在那个时候很需要有人写材料,出墙报,就把我招到供销社去帮忙。我这个下乡才一年多的小毛头,从此就过上了一边卖布头一边写文章的生活。

我在李家的那些年,日子过得虽然清贫,但精神生活还是不错的,因为又拿起了画笔。

1971年,李家沙墩头村出了一位英雄人物——王根凤,公社需要整理他的先进事迹,于是就把我给抽去,和县里的几位笔杆子一起整理材料,我的主要工作就是画宣传画。通过这次工作,我的创作成果得到了一次真正的展示。上级领导看出了我的能力,要来调我的也多了,可是我的老主任就是不肯,都给顶了回去。我还是做着白天卖布头,晚上写文章,有空就拿着速写本下乡去写生的田原生活。

李家的风景很美,有田园风光,有农家小院,有小桥流水,处处都可入画。

粉碎“四人帮”后,县机关缺人,就把我借调到县里来了。临走时,老主任说,我们这山沟里还是留不住你,你走吧。听了这样的话,我真的想流泪了。

来到机关,我的工作还是写材料,这一写就是十多年。到了新安江,我先后结识了很多画画的人,向别人请教学习的机会就多了,参展的机会也有了。记得第一次参加市里的一个美术展,我拿的就是我的写生作品。

除了做好我的本职工作外,我还是坚持画画写生。我时常拿着一本写生本下乡,那样的日子是我感到最惬意的。后来,我调到电视台工作,出差的机会相对较多,我就利用这样的机会到处写生。每到一个地方,别人还在睡觉,我就外出去画画了。特别是到了那些风景秀丽的地方,回来的时候,我的速写本往往都是满满的。

2001年,一个很偶然机会,我看到美国画家的一本钢笔画作品集,让我大吃了一惊。真没想到,像这样的速写作品,居然就是直接的艺术品。于是我就有了新的想法,画钢笔画!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于是翻出多年来积累的写生素材,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作。我用钢笔作为主要工具,把祖国的美好山水,身边的生活细节,一一搬上画纸,让她们在我的笔下,重放异彩。

钢笔画在我们中国的美术界还是一个冷门,但是我想,我学画画其实就是为了用我的笔来表达我发现的美,同时陶冶自己的性情。至于能画出什么成就来,我觉得是其次的。这就和做人一样,只要自己觉得快乐就行了。

(任渊 口述 张京波 整理)

 

责任编辑: 周冰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