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人物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百姓人物

微信扫一扫分享

追记革命烈士祝光焘
2014-04-03 14:27

 

去年10月份,市党史研究室在整理单位图书时,意外发现了一本小册子,厚度约如小学生生字抄写本。泛黄的封面上写有“善闻录岁次丁卯月日祝光焘志”几个字。

祝光焘是一位早期的中共党员,在桐庐县的地方党史上具有重要影响。2014年是他诞辰110周年。根据烈士的生活时代判定,丁卯年是1927年。也就是说,这本小册子已有88年的历史了。

小册子为烈士手书本,算得上是文物了。其中的内容包括祝光焘本人创作及摘抄的诗词、随笔散文和剧本(杂剧、独幕剧),他的原创作品充满了对底层民众艰难生活的关切,如《夜雨》是这样写的:淫雨连朝未肯收,郊原洪水已横流。苍天惯喜吾民病,摧损田禾又歉收。在独幕剧《三匹布》中写道:终年织布却连丈夫要在寒冷的年关前做一件棉袄也成为奢望。也有在革命低潮时期对民族未来光明的期待,足见烈士的才华。我们决定将之整理成电子文档备存,并拟在《建德往事》上刊载,以表对烈士的景仰与缅怀之情。

纵观中共建德地方党史,我们可以发现,在党成立后的早期活动中,像建德第一任县委书记童祖恺,中共丽水地区多个县的党组织创建者、丽水县委书记蒋治,还有本文所记的祝光焘,都是二十出头就加入了党组织,他们为革命牺牲的时候,也才三十岁左右。他们以自己的才华,在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书写了自己的历史华章。而他们的家乡建德,又因他们而倍感荣光。

祝光焘,1904年4月出生于今建德市大洋镇青源村黄山岗自然村一农户家,原名柏生。虽然是家居偏僻的山村,但由于其父亲是一位饱读诗书的秀才,祝光焘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922年8月考入浙江省立第九师范学校(1923年该校并入浙江省立第九中学,称省立九中师范部)。在校学习期间,受共产党员唐公宪和进步教师竹均之、张石樵的影响和帮助而走上革命道路。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祝光焘除参加学校爱国反帝活动外,还在暑假期间和严汝清、童祖恺等同学前往南乡(今大洋镇)进行革命活动,他常常单身一人在麻车、洋尾走村串户,开展反帝宣传,为“五卅”惨案遇难烈士家属募捐等活动。据记录,他一个人募得的慰问款,比南乡大批同学募得的“总和还要多”。

1926年12月,祝光焘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建德历史上最早的党员之一。1927年6月,祝光焘毕业,7月,赴莲花中心学校任教员。在这期间,他引荐、接收严中校友陈一文(又名陈流,建德梅城洋尾人,1925年在浙九中读初中一年级时就参加了革命,1930年7月参与并领导了建德西乡即今之洋溪街道、郭村农民暴动;1942年领导成立了建德抗日武装力量“抗日自卫队”;建国后曾任上海市水产局副局长、上海水产局纪委书记)到该校教书,并从事发展地下党员的秘密活动。1928年秋,又考入浙江省地方自治专修学校,这是一所类似培养行政干部的专业学校,学员毕业后即可担任地方基层官员。次年春,祝光焘毕业后被派任新登县政府指导员,不久升调分水县政府第二区毕浦区区长,此时祝光焘才25岁。毕浦是当时的分水县第二大镇,商业发达,人口众多,可见当时的分水县政府对年轻的祝光焘的器重。可他们却不知道,祝光焘早已是一名中共党员了。

祝光焘以区长的公开身份,积极从事中共地下工作。1930年6月,在与中共建德中心县委派出的陈一文接上关系后,祝光焘想方设法支持、配合建德农民暴动,在其精心安排下,陈一文被委任为区公所助理事务员,陈一文藉利用自己身份的便利,先后联络上大革命时期的党员陈祖舜、江起虹等人,建立了隶属于建德中心县委的永安特别支部,由祝光焘担任支部书记。在永安特别支部的领导下,以毕浦区公所的名义在毕浦小学创办了民众夜校,教劳苦大众学文化,宣传革命道理。祝光焘自编教材,亲自讲课,深受农民学员的欢迎,学员队伍不断壮大,夜校影响不断扩大。有了这个基础,祝、陈等人积极动员民众参加农民协会,从中物色培养对象,先后发展了98名党员,建立了方吴、儒桥、长前、大五管四个党支部,成为原分水县党员最多的地下党组织。

1930年7月初,建德大洋、洋溪等地农民暴动失利,暴动领导人姚鹤庭、童祖恺及党员蒋凤悟三人于16日由建德莲花郭村避往毕浦隐蔽,与祝光焘商讨毕浦农民暴动事宜。由于国民党加紧了对姚、童等人的通缉,形势日趋恶化,20日,姚、童等人搭乘祝光焘所雇船只,计划撤往上海,途径桐庐时,不幸被捕。27日,童祖恺被残酷杀害于梅城,姚鹤庭叛变投敌。在获悉该情况后,祝光焘加紧了毕浦地区农民暴动准备工作,并积极利用其对毕浦警察所的间接领导地位,暗中策划警察起义。同时,根据之前童祖恺的意见,将永安特支改为中共永安区委,祝光焘任区委书记,以便于开展暴动的筹备与领导工作。10月17日,毕浦地区农民暴动以浙西红军的旗号打响,兵力约150人;来自建德县委指派的朱增球(建德三都人,暴动失败后,朱增球在桐庐被捕,直到1937年12月国共合作抗战的时候才被释放,1942年,朱增球与陈一文领导建立了建德地方抗日武装队“抗日自卫队”)作为暴动领导人之一,直接指挥了暴动。由于武器与作战经验的欠缺,初战不利。18日,毕浦地方保卫团及省防军两个连兵力围攻农民暴动部队,暴动最终被镇压。在此过程中,祝光焘利用区长的合法身份,以开会的名义,牵制警察,吸引敌人,为其他同志的撤离赢得了时间。不久,由于土豪劣绅的直接告密,在祝光焘办公室搜查出几张与其笔迹相同的红军标语,祝光焘被分水县国民政府以“共产党嫌疑”软禁、拘捕,后转押、囚禁于杭州浙江陆军监狱。在狱中,祝光焘备受凌虐,但坚贞不屈,斗志弥坚。1932年3月8日(农历二月初二)病逝于狱中。

祝光焘牺牲后,亲属将其遗体迎回老家安葬。解放后,人民政府追认祝光焘为革命烈士。八十多年来,烈士的坟茔在高高的山冈上,默默地见证了他所为之奋斗并贡献了宝贵生命的新中国的诞生,见证了建德大地的沧桑变化,尤其见证了自己的故乡在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如今,作为建德市最近一批下山安置脱贫致富的高山自然村,黄山岗村这个偏僻的村落将不复存在。祝光焘的后人表示,鉴于目前烈士坟茔的碑刻开始风化,所刻字迹开始漫涣不清,同时缺少对烈士生平事迹介绍的碑刻,希望政府能将烈士的坟茔再修缮一次,或者直接迁移安葬到大洋镇的“双童”烈士纪念馆附近,并补立生平简介碑刻一块。倘若此事能促成落实,则祝、童二位同学英灵,当又能再聚一堂,畅谈今日建德的美好未来。(通讯员 黄建生)

责任编辑: 蔡志荣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