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人物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百姓人物

微信扫一扫分享

创意木雕传统,深耕艺术造诣——我市木雕工艺能匠写影
2014-06-04 10:33

一花一叶一世界 ,一草一木总关情,普通渺小的事物,实则蕴含着大千世界的万般奥秘,那么一块普通的木头呢,是否也能进行艺术发声,诠释自己的魅力世界?在我们的身边,就有一批执着传统手工艺,不断钻研拓展木雕艺术语言的工艺美术大师们,他们有的将中国传统雕刻技艺融入现代作品走向国外,有的脱俗刀工技巧,转攻写意根雕。他们拿着雕刻刀,镌刻出文创产业的生机活力。

“三匠”鼎立:用严谨、巧工、灵气诠释健康品味和传统文化

滑雪板变身衣帽架,高尔夫球杆配上灯罩成古朴落地灯,木船加工成酒吧台、书架……在位于建德市杨村桥镇的宏源工艺品有限公司,体育休闲和居家风格相结合的传统手工木雕作品随处可见。这些欧美仿古家具是该公司目前销往国外的主打产品。洪根贤、王建红、盛幸福,正是这三位工艺美术大师,打造了一方欧美家具王国。他们也是我市目前仅有的三位拥有杭州市工艺美术大师中级职称的巧匠。

洪根贤从艺东阳木雕,东阳木雕以平面浮雕为主,由于雕刻内容要穿插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等,工艺要求相对较高。心细严谨的洪根贤拥有精致洗练的浮雕工艺。十几年雕工磨砺,他对木雕作品“严”的追求始终如一。选材和工艺是洪根贤特别注重的,一块木头纹理要清晰、表面没有任何结疤才算可以,刀工要流畅、不刻意才更有味道。在他看来,加工时原材料只有30%的利用率实属平常。

盛幸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木雕巧匠,平面作品在他的手下是一幅饱满大气的画卷,立体作品则仿佛被他赋予了生命一般惟妙惟肖。近两年,越剧、京剧角色人物雕刻是他个人比较满意的作品。一个握着扇子,低眉浅笑的花旦,是他在一块木头一气呵成的。立体人物有动作,手中还有道具,不用拼接,在一块木头上雕刻,难度非常大。 “像这个花旦挽手拿扇的姿势,我仅雕刻手臂横在身前的镂空,就花了8个多小时。”盛幸福说。

王建红是三位木雕工艺大师中唯一一名女性,洪根贤和盛幸福负责制坯相关工艺,而她则擅长最后一道工序——修光。修光是在打坯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微加工,但又不是简单重复。王建红说:“练好凿劲,修光进程中,要使线条平正,人物生动,衣裙弥贴,配花协调。”制坯所留的很多坑洼与凿疤,以及其扣直线条的正与否,坎头的清爽与否,物象的灵气等,都要靠修光来解决。经过王建红修光后的作品,地脚光洁,线脚平整,刀法流畅,图案洁净。

在研发系列产品和参赛作品时,宏源的三位工艺美术大师会一起构思选材,在三位巧匠的合作下,“皓雅”、黑森林系列等家具品牌陆续打入欧美市场,“健康品味的居家生活,古老手工工艺的传承”成为了宏源工艺的品牌口号。然而,在探索如何“走出去”的同时,他们不愿忘本,期望用不断成熟的雕刻技艺诠释中国传统文化。2013年10月,洪根贤和盛幸福共同创作的京剧五角“生、旦、净、末、丑”木雕作品在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摘银,在两位巧匠的刀下,国粹角色造型生动、形神兼备。另一参赛作品观音娘娘获得了铜奖。“木雕作品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便有了灵魂,接下来,我们还将挑战比纯人物雕刻更难的经典戏剧剧幕雕刻,有场景,有表情交流。”盛幸福告诉记者。据了解,西厢记中的经典情节将成为他们2014年的参展作品。

从“巧匠”向“大师”转型:技法都是空的,思想才是艺术的生命

从苦练雕工到修炼内功,从版雕到根雕,在位于新安江街道白沙桥头的根缘雕艺工作室中,有近20年从业功底的杭州市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徐惠东近两年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该从一块好木的何处下刀?

“技法都是空的,思想才是雕刻艺术的生命。”现年43岁的徐惠东在历经雕工的苦习、人生的锤炼后,正踏上追求传统木雕艺术的更高境界,而实现这一境界的载体便是根雕。传统类的雕刻有人、物范型,材型要与之相契合,故有泥塑构稿、选材取料、敲坯定型、实坯定格等程序,而根雕则随机应变,构思的灵活性很大,无需泥塑构稿,而必须注意保持树根特有的造型意味。正因如此,想象力便是根雕艺术的生命,不刻意追求精雕细琢,通过观察木头本身形状纹理,确定主题后选择小部分进行雕刻。“大自然才是最好的雕刻艺术家。”徐惠东说。正如他创作的“孔明借东风”和“达摩面壁”两件作品,除了面部表情靠手工雕刻,其余衣服纹理、道具(孔明的扇子)、场景等,都遵循木材天然原型,写意效果极佳。

艺术大师不是一日炼成的,1990年,在严州中学求学的徐惠东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当身边的同学都在积极备战高考时,他却为自己将来的出路犯愁了。一条腿有残疾的他,仅靠一张文凭并不能保障未来,有一技傍身似乎更符合实际。就这样,在结束了自己的求学生涯之后,命运向他敞开了另一扇通往艺术殿堂的大门。徐惠东的启蒙老师是一家老工艺品厂的师傅,学艺3年后,他熟练掌握了东阳木雕的雕刻技法。由于徐惠东吃苦耐劳,又天赋较好,师傅推荐他去了厦门的一家台资企业做木雕。在那里,徐惠东遇到了对他木雕艺术生涯启发很大的一位老师——台湾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赖文龙,正是他以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领悟让徐惠东对木雕产生了从“技术”到“艺术”的升华情感。

一块木头,可以成为叹为观止的艺术珍品,而这个曾经的木雕小伙,也在时间的雕琢下,渐成艺术巧匠。在台资企业打拼10多年,他已经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一名能工巧匠,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艺术日渐浓烈的追求,徐惠东有了归乡的情愫。2006年,当徐惠东怀着一腔热情把木雕工艺带回家乡时,令他失望的是,当时建德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还远远容不下木雕艺术品市场。

“在我们行业有一句话叫‘行情不好练内功’,刚来建德时发现没有市场,等渐渐有起色又遇到了全球经济形势衰退,我干脆收起商业化思维,潜心研究根雕。”徐惠东说。研艺对于他来说并非闭门造车,为了开阔思维眼界,徐惠东近年来走遍了全国的各个省市,欣赏木雕和书画艺术展览,结交艺友。他告诉记者,绘画艺术对根雕艺术的突破很有帮助,因此他通过网络与近百名国内书画爱好者交流,从他们的笔下和思想中,徐惠东经常能看到一块木头的未来。

学艺无止境,采访中,徐惠东一再表示,自己距离真正的艺术大师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苦练数十载,刀工已经很难分出高下,也不重要了,一件艺术品的灵魂还是思想上的超越。

责任编辑: 翁校龙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