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人物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百姓人物

微信扫一扫分享

我的维公师傅——纪念新安江工地上的一位无名英雄
2014-09-10 11:05

我从学校来到新安江,已有50多年了。在人生路上,遇到过各式各样的人,各式各样的共产党员。其中,有一位党员,他不是官,仅是普通一兵。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也没有披红戴绿的荣耀,只是一个平凡的百姓。可是,他于我印象极深,他的人生足迹,至今我还念念不忘,许多事情我还历历在目。在这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九十周年的日子里,我想把千千万万党员中的这位普通一兵的事迹,公诸于世,以资纪念。

主动建议促改革

他祖籍是山东省,小时候随家闯关东,1949年4月到了东北丰满电站参加工作。解放后,他参加了扫盲识字班,学了一点文化。上世纪五十年代,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轰轰烈烈,许多工程相继上马,丰满电站的许多工人被抽去支援。他也没有例外,去了四川省的狮子滩水电站当电工。觉察到该电站设计上有缺陷,他开始思考改革方案,并大胆地向上级做了报告。后经研究,领导觉得他的方案可行,就同意了他的意见。正是他的改革方案为该工程节省了不少投资,并缩短了工期。不久,上级下发红头文件,任命他为工程局的领导成员。可是他觉得自己没有文化,不配当领导,就一直拒绝去局机关上班。尽管领导再三动员,他这只犟牛就是不去,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只好一拖了之。后来,他被调来新安江水力发电工程局工作,分配在风水电队做一名外线电工。

我国带电作业第一人

我是1959年从学校毕业后,分配来新安江工程局的风水电队。因为在同一个单位里,我俩开始认识。初次接触,我就觉得他这个人与众不同,虽文化水平不高,但很会动脑筋,擅长搞技术革新。

那时候工地上的配电变压器拆装,都是在停电的情况下进行的,没有人敢冒险带电去拆搭上10kV的引接线。因为10kV是高压电,不是220~380V的低压电。在低压电上进行带电作业,心里都慌兮兮的,更何况这是10kV的高压电。而有着强烈使命感的他却想搞带电作业,日思夜想,冒着生命危险做试验。他想出在配电变压器的绝缘操作棒上固定一只自己发明的麻雀轧头,带电进行变压器引接线的拆装。我是非常支持这件事的,因为线路每次停电,要影响工地上二万多人的正常施工作业。而且一停,起码要几个小时,甚至半天、一天的。带电作业便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挽回因停电而造成的损失。但风水电队的领导怕出事故而不支持。他们警告这位师傅,一旦出了事故要自己承担全部责任。他和我商量,我对他讲:“不要紧,我们做好安全措施,保证安全施工,照样做,怕什么!”当时,石马头煤矿(后改名为石马头石矿),有一条10kV高压线,我们去验收送电。到了现场,经查验,线路和变压器均已施工结束,质量良好,可以送电。我就让师傅在石马头水泥厂边上的四方杆上,利用带电搭接的方法,给煤矿的线路送上了电。

带电作业的次数多了,领导才慢慢认可了。这件事传到了工程局领导,领导大大夸奖了他一番,说他几辈子的活都做完了。因为之前拆搭一台变压器需要停电,工地上的工人们也要因此停工,损失掉的那么多人的工作时间,加起来是一个很大的数。现在不停电了,工地上的工人可以继续干活,省下来的这么多时间,要是算到一个人头上,确实是要几辈子才能干得出来。何况一年到头,这种带电作业,在一个具有几十台配电变压器的工地上,何止3次、5次,10次、8次。

后来,带电作业一经在朱家埠展览馆展示就被作为重要的技术革新,在水电系统内列为推广项目。当时东北电力部门正派人去苏联老大哥那里学习带电作业呢,而我们的这位师傅自己动手就开始干起了带电作业。新安江水电站为什么能在短短的三年中建成发电?像这位师傅那样的无名英雄,在工地上也不知道有多少。难怪当时的现场设计总工程师潘家铮在一篇文章中称:“新安江工地是一曲八音齐奏的乐章,是一台复杂精密的机器,任何一个音符、一颗螺丝钉都是不可缺少的。把一个大型水电站建设的成就归功于少数人是完全错误的。”

背着竹篓进行安全用电的宣传

新安江电站建造好后,发出的电力逐步输向农村,农民也用上了电。但由于当时多数农民缺乏安全用电常识,农村里经常发生触电伤亡事故。这时,身处新安江供电所(现为建德供电局)的他待不住了,找着当时的书记,主动要求下乡去做安全用电宣传工作。他说:“假如这种触电事故发生在你家身上,你会感到怎么样?我们是共产党,对这种事怎能见死不救呢?”供电所的书记被他这种真情感动,也就同意了他的意见。他开始背着竹篓,深入建德、淳安、江山、衢县等地通电的村镇,走到哪里,宣传就到哪里,年复一年。

虽说他没有什么文化,但他编写的安全用电顺口溜,形象生动,很容易被人记住。他画在墙上的安全用具,农村里到处可见。他到学校里给学生上课,通俗易懂。经他这么一宣传,农村触电死亡的人数,逐年明显下降,从开始的每年30-40人,到后来减少到每年4-5人,直到每年无触电死亡事故。他的事迹被上级电力部门知晓。上级让他去杭州、北京参加有关安全用电的会议,参与有关农村安全用电常识课本的讨论、编审工作。现在,我的手头还保存着一份由他参与编审的“农村安全用电常识课本”的赠阅本。

铁面无私查窃电

1962—1963年间,新安江工地上窃电严重,用二块铁板夹起来做成的土电炉,到处都是。当时的浙西供电局根据国家制定的《供用电暂行规则》,开展以查违章、查窃电为中心的营业大普查。他是普查的积极参与者之一。在普查过程中,与众不同的是,他敢于查处局领导的窃电问题,真是铁面无私。这次普查,共查出违章用电、计量错误、电价不符、窃电等9大类2268个问题,查缴土电炉5000余只,追补偷漏电量近百万千瓦时,补回损失金额52.6万元。因此,浙西供电局在1964年被水利电力部评为全国用电管理标兵。由于在各方面都有突出贡献,他在局里召开的表彰会上被局党委宣布为大庆王进喜式的张铁人。从此,张铁人的名声传遍了浙西山区。

变压器台的改进

在农村宣传安全用电的时候,他发现了农村里要安装变压器,却买不到钢材、水泥等材料的问题。那时候,供电部门按照城里安装变压器的方法,一定要村里备好这些材料。但这些材料,当时是国家统配物资,你要买,要有计划指标。农村里哪里去批这个指标?没有办法。他知道这件事后,就想能不能不用钢材,水泥,采用其他办法呢?浙西山区到处有石头,农村里泥瓦石工也不缺,能不能采用石块砌一个变压器台呢?想到此,他就找到寿昌供电站,让其工作人员帮助试砌一个。根据他的方案,这种变压器台,里面要砌空,以便安装变压器低压出口的开关设备。这种变压器台,经试用后反映良好。我就此事写了一篇短文,发表在省内的杂志上,又由于当时农村急需用电,苦于找不到钢材,这个好方法很快在省内传开了,不久在全国推广。

捡到轧头送领导

1980年5月,他退休了。在退休以后的日子里,有一段时间,他经常去捡破烂。有些垃圾堆里,他发现有许多钢管脚手架的固定轧头。他一看就知道,这是建房子的单位丢下的,他不声不响捡起来,没有去卖给收破烂的人,而是拿到当时的建工队。找着领导,批评他们,“你们为什么这样浪费?拆架子时,这种还好用的轧头怎么好丢掉了?”经他这么一反映,这个单位在后来的施工工地上再也见不到这种被丢弃的轧头了。

这位师傅全身心地投入了他的工作,也因此对家庭照顾甚少,没有处理好和家庭的关系,久而久之,和家人的矛盾越加深刻。最后,他是含着眼泪,在和老伴的离婚书上签了名。2003年11月20日,他不动声色地“走”了,时年75岁。他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没有要别人送。

他是谁?他就是我尊敬的师傅—张维公同志,一名值得我永远怀念的普通的共产党员。

维公师傅,和他的名字一样,他一生唯公是图,不为名,不为利,总是先替别人打算,做了好事,从不喜欢自吹。他富于创新精神,对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他做的工作,虽不是高科技,但贴近现场,贴近实际,解决的都是现实问题。他道德高尚,公而忘私,作风踏实,对党对人民有强烈的使命感。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永远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他的一生,由于性格刚正,未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也未赢得单位的尊重,但他死而无悔,把他的唯公精神留在了人间。真似: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只为伊人飘香。

安息吧,张师傅,我还在怀念您!本来,我们可以经常见面,谈天说地,那是何等的快乐。现在,您一个人先“走”了,把我丢下,我真不忍心让您“走”啊!

侯仁保

责任编辑: 翁校龙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