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人物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百姓人物

微信扫一扫分享

用“心”办案的柔情女法官——访十八大代表、全国模范法官陈辽敏
2014-12-10 15:39

陈辽敏,1972年4月出生在建德,中共党员,祖籍浙江奉化,父母是横钢职工。1989年12月在浙江横山铁合金厂参加工作,1995年4月考入建德市人民法院,先后任寿昌法庭书记员、市法院财务会计、统计员、行政审判庭、民二庭助理审判员、审判员,2000年12月自学考试法律本科毕业,2005年2月调入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先后任民三庭助理审判员、审判员,立案庭审判员、副庭长、庭长,2013年8月起任西湖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诉讼服务和诉调对接中心主任,2012年6月,当选为中共十八大代表。

2012年11月8日上午,陈辽敏在人民大会堂聆听十八大报告后说,我这几天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静。作为一名法律人,聆听总书记报告时,我欣喜地发现,法治字眼和法律精神,报告中几乎无处不在。作为一名政法界代表,我更加关注中国在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前行的铿锵脚步。总书记报告中新增的“法治保障”这个词语,无疑是我们党越来越注重依法治国的有力证明。

陈辽敏说,我的履职感受很难用言语表达。如果一定要描述,我会说,我感觉到了沉甸甸的责任。来北京参加十八大前,我在微博中写道:“作为一个来自基层的政法部门党代表,带着政法干警的嘱托;作为一个杭州西湖人,带着基层群众的心声。”会议期间,我要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多听、细看、开好会,多学、勤思、发好言,把大会精神学习好、研究透。会后,我将做好传达工作,更要把会议精神落实到平时的审判、调解工作中去,更好地为老百姓干实事,做好事。

作为一名十八大代表,陈辽敏最关注的,还是社会和谐方面的内容。她说:“因为我们从事的调解工作,本身就是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归根结底是为了社会和谐。”陈辽敏到北京出席党的十八大,她特意带了几十本介绍网上调解工作室的宣传小册子,她想趁党代会机会,宣传一下自已的这个理念,希望全社会都来做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十八大开幕当天,当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及“全党全国人民行动起来,就一定能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这句话时,陈辽敏特有共鸣感。她说“这句话赢得了第22次掌声,时间还挺长的,可见大家对这种理念,是很认同的。”

陈辽敏常说,“案子没有大小的分别,只要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就是‘大案子’。我要用善心、细心和耐心,尽全力化解矛盾。”陈辽敏认为,当下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在所有案件前面,还没有一个成体系的分流程序,原先人民调解是第一道防线,司法环节是最后一道防线,现在是大家都奔着最后一道防线来了。她说,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诉前调解工作,就显得很重要了。因为有些案件,像邻里纠纷、婚姻纠纷和赡养纠纷等,可能社区基层化解,比法院化解效果更好;另外,还有一些矛盾纠纷,更适合行业协会或商事调解组织进行化解。陈辽敏说:“经过这种分流,再到法院的时候,法院以判决的方式,起到一种规范引领指导的效果,那么整个社会矛盾化解就非常有效了。”不过,她也坦言,这样的理念,推广中肯定会遇到冲突,比如,有些人会觉得,法官就管诉讼的,怎么会去搞诉前调解,是不是推卸责任?“其实,诉前调解不是法院推卸责任,而是我们觉得某个案子,诉前若能调解掉,可能对当事人来说是最好的,而且能减少诉累。”陈辽敏这样解释。

陈辽敏从少就有个法官梦,做一名办大案子的好法官一直是自己的目标,她说:“法官在庭上的风度和智慧一直让我折服,办大案子、办疑难的案子才觉得体现一个法官的价值。”然而现实和理想总是相差很远。2007年4月,院里派陈辽敏到刚刚成立的立案调解组工作。陈辽敏回忆说:“说实话,当时我的内心有些纠结,我觉得立案调解工作,繁杂、琐碎,太没挑战性了!”但倔强的她最终没有气馁,而是踏踏实实做好这份“琐碎的工作”:“我明白,这是一个需要证明自己的岗位,当然也要做好牺牲和奉献的准备。”

“真正的好法官,应该有一颗柔软的心,将善良和爱传递出去,抚慰受伤的心灵。”陈辽敏觉得,在调解这片新天地,她对法官又有了另一种理解,传统的“坐堂问案”彰显刚性,而促膝长谈式的柔性审判,未必不是一个好方向。每天陈辽敏几乎要安排7到8件案子,最多的时候,一天安排了10多件。“我曾经想考验一下自己,到底一年能调解多少案件,第一年几百件,后来达到一千件,最多的一年调解了1300多例案件,创造了法院系统的记录,那年,也把自己累垮了!”陈辽敏如是说。

陈辽敏认为,调解是一项艺术性的工作,很多时候比法院判决难多了。有一件案子可以说明她不畏艰难的调解风格。原告李先生在一起交通事故中被车辆撞伤,智商变得只有五岁儿童水平。可是,在庭前调解时,驾驶员、车主和租车方相互推诿,不愿承担责任。为此,陈辽敏连续组织了4次调解,终于使他们都认同了自己应当承担责任,但在具体金额上仍然争论不休,在5万元的差距上寸步不让。当时,陈辽敏也差点失去耐心,真想放弃调解,直接判决算了!但是转念一想,人都有善良的本性。于是,她又组织了第5次调解。这一次,陈辽敏特意通知原告代理人,一定要将李先生带到法庭。那天,当面带傻笑的李先生在年仅7岁的儿子牵扶下,蹒跚地走进法庭时,3名被告终于被感化了,共同承担起了50多万元的赔偿责任。看到这样的结果,原告代理人感慨地对陈辽敏说:“只有像你这样充满善心的法官,才会想到这种调解办法啊!”

“我们调解不是简单的案结,而更多的时候,需要事了!”陈辽敏这样说。前几年一场离婚官司,一名海归硕士归国后闪婚,结果没过多久双方因性格不合,妻子提出离婚。这名海归硕士情绪激动,坚决拒绝离婚,甚至不惜采取极端的手段,威胁妻子和陈辽敏。陈辽敏一次次做工作,试图挽回婚姻,但最终发现双方存在巨大裂痕。“如果你真的爱她,那你就该放手。”在陈辽敏的反复劝说下,这名硕士选择了放手,在法院大厅,男子号啕大哭。事后,陈辽敏多次和这名硕士联系,让他多考虑辛苦养大自己的父母,不要做出傻事。同时,鼓励他应该利用自己的知识创业,放更多的精力在工作上。结果,一年后的一天,他找上门来,向陈辽敏表示感谢,说他现在走出了人生的低谷,事业非常顺利。

陈辽敏说:“调解制度是我们过去的传家宝,但近几年有所弱化,现在社会矛盾比较多,法院提前参与调解,能极大地化解各种矛盾,这是我们法院系统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我希望能探索出一条路来。”在她的带动下,西湖区法院的立案庭整个团队都成了诉前调解先进,法官罗忠一年调解案件也超过1000多件。

在办案过程中,陈辽敏还发现,一些当事人因为对相关的程序和文书要求不够了解,来来回回地多跑冤枉路。怎样才能更好地方便当事人呢?办一个网上调解室,为老百姓提供相关的案件咨询和诉讼指南,并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实现异地调解。2009年,在西湖区法院的支持下,她开通了“陈辽敏网上调解工作室”,为群众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优质的司法服务,每天都有很多人在调解室留言,咨询各种法律问题。陈辽敏对每个留言都尽可能及时、详细解答。因为白天时间大都花在审理案件上,所以她基本是利用午休、晚上等时间来回复。有一次晚上10点多,她答复了一个关于“继子女遗产继承”的法律咨询,到了夜里12点,躺在床上的她忽然觉得刚才的回答不够完善,于是又爬起来补充了留言。当事人还从“陈辽敏网上调解工作室”感受到温暖:有人为家庭矛盾咨询,她在回答后又粘贴了亲情短文发给对方看,有少年因为受到网络诈骗在留言上倾诉,她特意联系到这个学生的班主任一起细心开导……

至2014年11月“陈辽敏网上调解工作室”总访问量已超过90万人次,累计收到留言咨询1178例,许多案件通过网上咨询、网上调解,群众不需要进法院就能将矛盾消化在源头,起到了很好的便民利民的诉讼效果。在2005年至2010年五年内,陈辽敏共办结各类民商事案件4463件,结案率94.8%,涉案标的额6.57亿元,无一超审限,无一上访,调解撤诉率为88.23%,平均审理时间16天。在审判实践中,她追求定分止争、息讼服判的最佳效果,实现了办案效率高、质量优、效果好,在审判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陈辽敏以她善良、清廉、公正、为民的优秀品质赢得了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她先后荣获西湖区第一届美丽幸福人物、杭州市劳动模范、浙江省优秀党员、浙江省法院十佳优秀法官、全国优秀女法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等称号。先后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2011年5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共浙江省委在杭州联合召开隆重命名表彰大会,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亲自授予陈辽敏“全国模范法官”、“人民的好法官”荣誉称号,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齐奇题词人民的好法官陈辽敏:“爱民敬业,清正善良,公平调判”。2012年6月,在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陈辽敏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她成为浙江省政法系统唯一一位基层全国党代表。

(许永良)

责任编辑: 翁校龙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