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人物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百姓人物

微信扫一扫分享

挥毫泼墨八十五载
2015-01-20 18:30

 

三都镇乌祥村有位92岁的陈子青老人,他不仅是家传的中医内科,60年杏林生涯,为无数山区群众解除了病痛。更为难得的是自幼练字的他还写有一手好字,家里摆放着数十份获奖证书,就是他这些年所获得。经常挥毫泼墨写上几幅毛笔字,也给他晚年生活添了许多乐趣。

陈子青老人现在住在三都镇新建的桔香嘉园里,房子是女儿家买的,还有一个露台可以晒太阳。老人家虽然92了,但身体却很棒,每天看报看书写字,房子的后露台上还种了些菜。平时都是他自己烧饭吃,这样挺合他自己口味。他身板笔直,走路还是健步如飞,一点看不出已经是年过九旬的老人了。见我们上门拜访,老人家很高兴,拿出了他自己的证书让我们欣赏。桌上还放了一只口琴,老人家说,这是他平时常吹的,说着就拿起口琴给我们吹了一段,口琴是回声口琴,这需要更多了力气,吹完一段歌曲后,听的出来老人的中气很足。

老人家说,他以前的写的字都放在乌祥老家里,因为一个人在老家,孩子们不大放心,现在在镇上买了房子就让他住出来了。为了欣赏老人家写的书法,我们就跟他一起来到了他的老家。来到乌祥村,他就带我们一路向自己家走去,一路上很多村民都热情的和老人家打招呼。老人家说在乡村行医几十年,周围村子的人大都都认识他。老房子有个很小的院子,一边种着竹子,一边还有几株兰花,院子虽小但很雅致。家里的客房一边还摆着几十罐常用的中草药,墙上挂着老人家的行医证,行医证件时间是86年批的。老人家说,90岁以后他耳朵听不太清了,怕耽误了病人,也就不再行医了,这些都是留个纪念了。在二楼是老人以前住的地方,还有一张很大的书桌,老人以前都在这张桌上练书法。老人拿出自己以前所写下的大幅书法,有6尺的也有8尺的,上面大都是书写桃花源记,醉翁亭记等历代有名的文章。老人说,以前没有病人上门的时候,他就在二楼精心的练习书法,以此陶冶性情。虽然山村里生活简朴,但山清水秀的环境也让他心旷神怡。

老人家说,他祖父是前清的秀才,还学的一手好医术远近闻名。他从小就是祖父一手教出来的,开始主要是学《三字经》、《弟子规》等等传统文化。后来去读书,一直读到严中毕业。1942年还是在抗战时期,他考上了中央警官学校,就到四川去读书了。因为战争时期鬼子经常轰炸,他们读书也不安耽,结果他们那期一直到47年才毕业。那时候抗战已经胜利了,他回来被分配到金华武义县警察局。1949年初,爷爷觉得外面兵荒马乱的,于是叫他辞职回家乡了。回来了以后,一边跟着爷爷学医术,一边在村里教私塾。解放以后,私塾撤除全部变成了学校,就成了小学教师,一直教到1954年。因为当时乡里的干部认为他是有历史问题的人,不能当人民教师,就只能回村里。跟祖父学医术,后来集体化了,他就一面在生产队里干活,一面接过爷爷的班在村里当医生。1986年国家重新开始了中医考试,他也报名参加了,理论实践一次性的考过关了,拿到了行医证,继续着乡村医生的生涯。他说虽然在乡村里生活的平平淡淡,但为乡亲们服务60年,自己也觉得自己这辈子没白过。

写毛笔字是从小就写的,小时候爷爷对学习练字抓的很紧,自己的毛笔字基础就是那时候打下的。但是因为在山里也没有好帖可以练,也没有名师指点,平时常练的都是比较实用的小楷为主。毛笔字练好了,以后行医开方写的钢笔字也很漂亮,慢慢的毛笔字只是作为自己陶冶性情的一项技艺,毕竟平时用的更多的还是钢笔字。后来知道外面有很多书法比赛,也就经常拿自己的书法去投稿,也就有很多的获奖证书了。年纪大了也不在乎名利,主要是觉得大家喜欢他的字就好,他就知足了,以前在村里也是经常的给大家写春联,每年春节前都要写很多。现在每个月政府有各种补贴,加起来有800多块钱,自己日子过的也挺舒服的,练毛笔字也是现在最喜欢的一项业余爱好了,只要拿得动比就还要写下去。(记者 张京波)

 

责任编辑: 蔡志荣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