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人物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百姓人物

微信扫一扫分享

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洁灯背后的故事(上)
2015-04-20 13:31

接迎清洁灯 迎来好年景

 

莲花镇齐平村齐村畈自然村的陈顺来今年终于达成了多年来的心愿——请清洁灯队到家里来热闹热闹!

元宵节那天,当清洁灯队的锣鼓和鞭炮声在陈顺来家院子里响起,队员们敲锣打鼓地涌进他的新家,邻居们在院子外叽叽喳喳地看着热闹,背灯队员在他家宽敞的堂屋里绕着圈子时,眼泪在他的眼眶中直打转,并默默地在心里祝愿全家人身体健康、平安和睦,因为清洁灯走过的地方都会带来平安。

这一天,清洁灯队走过的可不止陈顺来一家,和陈顺来一样造了新房搬了新家的,家里要办喜事的,在外做生意办企业的……都会请清洁灯队到家里来走一走。

(一)

这一天,齐平村的汪锡昌和汪炎昌兄弟俩一如既往地忙并快乐着。

在村民们看来,年逾古稀的汪氏兄弟是莲花镇齐平村清洁灯队的灵魂人物,没有他俩,就没有今天的清洁灯。

清洁灯古时候也叫清灯,寓意清人心、清社会、清环境,让世人清清洁洁做人、清清洁洁做事,让社会清清洁洁、和和睦睦。清洁灯盛行于清朝咸丰年间,在清朝和民国时期作为一种庙灯,由爱好、信仰佛教的教徒们掌撑。当时莲花地区庙会、集会盛多,清洁灯每到庙会开张时闹灯,特别是新春元宵前后非常热闹。

关于清洁灯有一个传说,很早以前,村里还没有庙会,村民们就到麦田里聚会,制作清洁灯。后来村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凡是清洁灯走过的地方,麦子不但没有被踩坏,反而长得更好了。这件事被村里人口口相传,大家都说这是一种能带来祥瑞的灯,所以接迎清洁灯的活动就一直保留到今天。每年正月十五前后,无论穷富人家都愿意把清洁灯接到家里去,希望来年家里风调雨顺,万事兴旺。

然而,和所有传统文化一样,清洁灯在文革时期遭到了破坏。几十年来,清洁灯难觅踪影,许多莲花人从小到大都没有见过清洁灯是长什么样儿的。

 

(二)

2001年,汪炎昌从建德铜矿退休回村。老汪参过军,工作时也是一位热心人,退休后,他一直想着为村里做点事。齐平村在清朝时有个五龙庙非常有名,当时清洁灯就是从五龙庙开始闹灯的。在得知村民们都有再建五龙庙的意愿后,2003年,汪炎昌带头捐款,村民们积极响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历时7个月,在齐平村西洪自然村的岩山上重建了五龙殿。

建庙期间,汪炎昌每天都去工地看看。有一天,他路过一家农户,看见一位老农正在修理一架奇怪的灯。这架灯有着长长的支架,支架上连着一条像板凳一样的木板,木板上的三盏灯就像倒立着的箱子,四脚朝天,呈长四方形,外面裹着厚厚的红纸,离四只“脚”的部位还有一圈木边。这不是几十年都没见过的清洁灯吗?这让汪炎昌很是惊喜。他走进院落,和老农攀谈起来。老农名叫黄根寿,当年69岁。他一边用满是皱纹和老茧的手抚摸着自家的清洁灯,一边告诉老汪,这是家里祖传的灯,文革时偷偷保存下来的,每年他都要拿出来检修一下。这不,灯罩坏了,他拿出来修一下。几十年没背清洁灯了,这样的热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看到。

老人的话久久在汪炎昌耳边回响,是啊,李家有断龙,大慈岩有抬阁跷,寿昌有五龙……莲花也有清洁灯啊!接下来一段时间,汪炎昌走访了许多村民,在问到闹清洁灯这项传统活动时,许多人的眼睛都亮了,这更萌发了他重新组建背灯队伍的决心。他把想法跟哥哥汪锡昌一说,没想到汪锡昌也非常赞同。两人立即行动起来,把几十年前的背灯队员列成名单,再挨家挨户上门动员。

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按习俗,清洁灯都是每家每户自己出钱制作并保管的,闹灯时再组织起来一起活动。都说“万事开头难”,汪家两兄弟筛选出了80多位村民,并挨家挨户上门去动员。听说是重组清洁灯队,有些村民非常乐意,表示这个钱出得值。“一传十,十传百”,两位会做木工的背灯队员加入进来,义务为大家做清洁灯。这样一来,加入的队员更多了。(未完待续……)

(记者 邢菡 通讯员 童燕)

责任编辑: 周冰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