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人物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百姓人物

微信扫一扫分享

刘军荣:在坚守中传承太极文化
2015-06-30 18:32

漫漫人生路 悠悠太极情

清晨的新安江体育馆广场上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来到体育馆的小足球场上,一眼就可以看到刘军荣和学员们练太极拳的身影。

“没有音乐,每一次出拳都要有“劲”道。”学员们都说刘军荣教拳很有特色,他并不简单地要求学员照葫芦画瓢,而是要求学员每一招、每一式都要有力量,他会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讲解练习太极拳与武术、与健康、与人生的关系。

一位30多岁的女学员笑着说:“本来我身体是属于比较虚的,之前也健身,但效果不佳。一次偶然的机会,跟刘老师学习太极拳,比较辛苦,没有悠扬的音乐伴奏,每一次练完都汗流浃背。但半年下来,朋友们都说我肤色好了很多,现在老公想一把把我放倒,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刘军荣,今年51岁,一直对太极拳有着浓厚的兴趣,已经学了二十多年太极拳。二十多年来,刘军荣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是我市太极拳协会理事、主教练,杭州市传统武术准特级教练、一级裁判,中华民间传统武术单项八级(段),浙江省涉外传统武术建德散打级位评审组组长,还是国家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比赛冠军……业绩已入编《当代中华武术大典》之卷六《当代传统武术名人名家辞典》及《当代中华武术名人名师传集》等名人传记。

为了让家乡更多人能够从太极拳中受益,刘军荣每天早上、傍晚都会在体育馆的小足球场传授太极拳。他说太极拳作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武术中最早提出健身长寿观念的拳种,习练太极拳,不仅能够强身健体、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还能够领悟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他坚持练太极拳,希望自己能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尽绵薄之力。

换下练功服,穿上一身西装,刘军荣准备上班去了。他现在是新安小额贷款公司的一名驾驶员,他说练完功再去上班,已经是一种习惯。对于自己的太极拳之路,刘军荣说:苦过、累过、但从没放弃过。

因电影《少林寺》,爱上练武

与胡坚强老师学外家,强身健体

在介绍下,与太极拳结缘

80年代初,电影《少林寺》红遍了全国,少林之风也吹进了刘军荣心里,他说自己出生在平民百姓家,当时人又瘦小,常受欺负。少林寺给他带来了希望,觉得练好武功就能保护自己和家人。

“刚开始练武,是跟梅城镇里比我们大的人学,练得是少林拳系的各种拳。”刘军荣说,那时,每天蹲马步、打沙袋、举杠铃……练这些基本功是最枯燥,也是最苦最累的。但他骨子里很倔犟,认定这条路,再苦也会坚持。最痛苦的就是打沙袋,拳头上经常打破皮,鲜血直流。当时也没什么好药,就擦点红汞,然后继续练。但皮刚破是没办法打沙袋的,他就用拳头慢慢地挤沙袋,等破皮的地方渐渐地麻木了,再继续打。就这样不断的破皮、不断的结疤、又不断的破皮,直到两个拳头上都长满老茧,就不痛了。

1986年,中学毕业后,刘军荣去杭州读中专。学校里有练武场地,这是他高兴的事情。而让他最高兴的是在学校里认识了第一位名师——胡坚强老师。胡老师当时不光在浙江省里出名,在全国都很有名气。能跟着他练武,刘军荣倍加珍惜。

因为有在家练的基本功打底,刘军荣跟胡老师练进步得很快,胡老师也很满意。不久,胡老师给刘军荣介绍了一位武友——陈老师。陈老师是练陈氏太极的,他告诉刘军荣,年轻时,大家都喜欢练刚猛的外家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就需要从外到内,学些内家拳,这对于自己将来的养生是有很大好处的,希望刘军荣跟着学太极拳。

但刘军荣心里泛起了嘀咕,他说当时自己感觉太极拳就像摸鱼一样,他对于太极拳的技击、用途有怀疑。当时胡老师看出他的心理,就让他跟陈老师讨教一下。年轻气盛的刘军荣一下就冲了上去,结果被陈老师轻轻一带,就摔了出去。连着摔了几次,摔出了刘军荣与太极拳的感情,使他感觉到了内家拳的魅力。

由外转内,恋上太极拳

辞职,家里反对,但他坚持去陈家沟深造

遍访名师,并将自己所学教给他人

一面与胡老师练武,一面和陈老师练太极拳。练了一年多以后,刘军荣再和陈老师交手,就互有胜负,再也不会一边倒。他说,两位老师很满意他的进步,都说能教的都教了,建议他去太极拳的发源地——陈家沟,请名师指点。趁着暑假,刘军荣就收拾东西,踏上了去河南陈家沟的路。

刘军荣说,本来是外家,转为学内家,刚到陈家沟有点不习惯,但很多名师都给了他指点,那时快毕业了,也没什么事,就住下每天练。当时练武的条件很艰苦,场地都是用煤灰垫起来的,和师兄们对练时,他经常被摔出去,一摔就磨掉一块皮,只能擦擦红汞,休息下再练。

冬天,整个环境就像只大冰箱,周边都结起了冰,冷得叫人直打哆嗦。但每天早上,刘军荣和师兄弟们都只能穿一件很薄、很薄的练功服在外面练,直到汗把衣服都湿透才能休息。不过练武再苦,刘军荣说自己都能承受,年轻时练武也都是这样苦过来的。

最让他难受的还是河南的饮食,每天就啃大馒头、喝小米粥,对从小吃惯了大米的他来说,确实不适应。他说刚开始勉强能啃下4两的馒头,但体力消耗太大,后来也一餐能吃下一斤的馒头了。就这样,先后跟随陈小旺老师、陈正雷老师学习修炼,在那里苦练了半年才回到杭州。

“本来现在,我可能已经是武打明星了。”刘军荣笑着说。原来,那时等刘军荣回到杭州找胡老师,才知道老师已经出去拍电影了。几番周折,联系上胡老师后,胡老师说有个拍电影的机会,本来想叫他一起去的,但因为联系不上,就带了刘军荣的师兄阿宝去。就此,他和拍电影的机会擦肩而过。

随后,刘军荣也回到老家,在印刷厂里工作。他依旧坚持着每天早起练拳,下班以后继续练。除了工作,练拳就是他生活中最主要的内容了。2年后,刘军荣想去陈家沟继续深造,但与工作产生了冲突,他想辞职去陈家沟练太极拳。

当时,在印刷厂工作也算是铁饭碗,但刘军荣练太极拳的想法太浓烈。家人都说:辞职做生意的人有,但辞职去练武确实让人无法接受。但刘军荣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辞职去了陈家沟。

“因为钱花光了,几个月后又回到了建德。”刘军荣说这之后,基本上是存了点钱,就跑去陈家沟练太极拳。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35岁。

刘军荣告诉记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的性格也越来越好,心境也越来越平和。尤其是35岁以后,练拳为了健身养生、修生养性,也为了将太极拳的文化传播出去。近十几年带的徒弟都是练太极拳的,自己也每两年都要去陈家沟一次,住上一段时间,在那里感悟太极文化。

陈家沟是太极拳的发源地,由陈家沟衍伸出去的太极拳门派也有很多,各有特点。刘军荣以陈氏太极拳为基础,后来经朋友介绍,又成为府内派、杨氏太极、武当玄武派的弟子。

刘军荣说学武之人就该遍访名师、博采众长,寻找最适合自己练武的路子。所以他常到外面和同行们交流,学习他们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以此提高自己。当然不光自己学习武术,也还要把自己所学教给愿意学习太极拳的朋友。

“我带徒弟是有要求的,学武是为了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切忌争强好胜、好勇斗狠,那样就失去了练武的本意、有失武德。但太极拳是武术,创造的首要目的是健身和防身,随着时代的进步,实战功能慢慢地淡化,健身养生效能不断凸显。不过,我们要学好学深,不能忘记它的技击本意。所以我在教徒弟时,会讲解各种动作的实战功能,方便他们更好地领会每一个动作的发力过程,真正理解太极拳的内涵。”刘军荣笑着说道。(记者 张京波 吴燕)

 

 

责任编辑: 蔡志荣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