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人物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百姓人物

微信扫一扫分享

傅秀池:援疆归来爱上田园生活
2015-07-27 17:26

城里人为摆脱钢筋水泥的束缚,周末纷纷往乡下跑,追求田园生活。在新安江这个日益城市化的小城,人们也开始重视生活品质。有这样一位退休老伯,生活在高楼大厦之间,却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享受着“采菊东篱下,幽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日子过得好不惬意。他就是傅秀池。

今年75岁的傅秀池有42年都待在新疆伊犁,从17岁支援边疆搞建设一直到63岁退休回建德老家,他把最美好的青春都奉献给了边疆。如今回到家乡的这十几年,种菜却成了傅秀池的独特爱好。

支援边疆数十年

1960年,刚上完中专的傅秀池响应组织号召,踏上了西行的列车。刚到新疆的傅秀池不太适应那儿的气候,他说:“那的天气干燥得不行,风吹得皮肤都能裂出口子来。一年就下几场雨,城里来的小姑娘可遭罪了。”在新疆住的不是房子而是“地窝子”。傅秀池说,“地窝子”是在地下挖出一个空间,地上再用泥土垒上一米多高,人就住在地下。大的地窝子会用木板隔成四五间,小的就里外两间。傅秀池说,新疆昼夜温差大,地窝子虽然看上去简陋,可冬暖夏凉。

在新疆的这些年,傅秀池起初待在兵团的农场里,后来调到了农业科学研究所五六年,之后就在兵团的中学教书。农场的生活很艰苦,每一旬休息两天,休息前一天还要进行农技大竞赛,大家拼了命地干活,第二天的状态必然是全身散架。傅秀池很佩服那些铁娘子们,她们能挖地、能扛石,干起活来丝毫不逊腕粗力大的男士。

农场距离最近的伊犁县城也有上百公里,算得上乡下中的乡下了。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娱乐节目,唯一的放松方式就是在宽阔的草原上骑马。习惯了新疆艰苦朴素的生活方式,回到老家以后,傅秀池还是延续着原来的传统。

回乡种地成老农

傅秀池将人生的大半段都留在了新疆,在那学习工作,在那娶妻生子。退休后回到建德也该休闲养老,享受人生了,可他却接连种了四五块地,当起了种菜老农。起初傅秀池也经常打打牌,后来发现打牌不利于身心健康,还会影响与牌友之间的感情。相反,种地就不一样了,看着自己播撒的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还结出肥硕的果实,是一件小有成就感的事。于是,傅秀池就专注于他的菜地。

在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时候,傅秀池是一名农场技术员,负责农业相关的育种、试验、推广,所以种起菜来还是得心应手的。他种的几块地分散在新安江江边,是农民不种了给他种的。傅秀池在地里种了各种蔬菜,有四季豆、空心菜、冬瓜、丝瓜、玉米等等。他把种菜当成是一种锻炼,他说:“干农活可以活动全身,可以延缓身体因变老导致的僵化。”每天早上7点前后傅秀池就出门料理菜地,直到10点半回家休息。穿上解放鞋、带上草帽和农具,傅秀池就开始了每天的必备功课。从白樟线下到江边菜地的路并不好走,高低不平、杂草丛生,但对于天天如此的傅秀池来说就像是如履平地。

傅秀池把种地培养成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一天不种地就觉得难受。有一回生病住院,一个礼拜没有回家,他想念的不是家中的舒适大床,而是他那一亩三分地。还在住院的他忍不住请了假,每天上午先去菜地上转转,晚上再回医院接受治疗。

田园之乐常分享

傅秀池喜欢种地,在这项新“事业”上也投入了不少心血。然而每回收获的新鲜蔬菜却成了头疼的问题,因为数量太多,根本吃不完。傅秀池毫不吝啬地将这些瓜果蔬菜都送给了送亲戚朋友和周围的邻居,有些邻居腿脚不便,傅秀池还送菜上门。他还很细心地考虑他人的心情,都是挑好的、新鲜的菜送人。不过碰上像红薯这类档次比较低的果蔬就不太受欢迎了,而傅秀池恰恰种了很多,送都送不完。傅秀池把这些红薯都堆在家中的小仓库里,如今芽都长出了两三寸长。

除了种菜,傅秀池也喜欢用他的小锄头做做好事。在他家楼下的空地上,傅秀池种下了一些花卉绿植。眼下正是绣球花盛开的时节,浅紫色、奶白色的花朵给小区增添了不少色彩。在从家里到地里的路上,有一棵四五米高的行道树。傅秀池说这是他许多年前栽下的,那时候这树还是一株小树苗,倒在了路边,傅秀池就把它重新种好。如今这树已经能为行人遮挡炎炎烈日了。

种菜让傅秀池锻炼了身体,拉近了与周围邻里的距离。虽然也会有收成不好的时候,但收获快乐才是傅秀池种菜的本意,他也会将这份兴趣继续下去。(见习记者 纪婕妤)

 

 

责任编辑: 蔡志荣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