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人物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百姓人物

微信扫一扫分享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015-09-06 14:38

 

江益华 口述 张京波 整理

我叫江益华,家住大同镇盘山村,1927年4月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父亲给人当长工。我有六个哥哥,我最小,家里让我读完小学。后来日子越来越难过,有三个哥哥被抓去做壮丁,解放后回来一个,其余两个死在哪里都不知道。我在家里最小,哥哥们都很疼我,所以我对哥哥的感情都很好,这也就是解放后,解放军要招兵,我就很积极地去了,我就是想要给哥哥报仇,消灭国民党反动派。

因为家里穷,尽管让着我,但读完小学后还是供不起我读书了,那时候,我也长大了,也该为家里干点活。16岁的时候,我就去当了一名挑夫。当初,江西、福建山区的盐,都是要从我们这里运过去的。我跟他们商人的队伍,从洋溪码头挑上一担盐,一路走到江西去,再把那边的山货挑回来。如果没有货挑的时候,我就到山上去砍柴,一捆捆木柴挑到码头上,他们会收去运到城里卖,我们也能赚点钱。当挑夫的生活很苦,经常是风餐露宿,能够碰到一个破庙挡风避雨,已经是很运气了,很多时候都是露宿野外,晚上山里的风很冷,我现在的风湿关节痛应该就是那时候落下的。那时候,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但天天挑担,我也压矮了。

一直到解放后,我们搞土改、分田地,穷人翻了身,所以当初政府号召我们参军保卫祖国,我毫不犹豫地就去了。我参军的日子,我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是1949年11月18日。我们到寿昌县政府去报到,我就成了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后来就去了金华军分区,因为看我人小灵活,还是小学毕业,有点文化,以前还是当挑夫的,善于走山路,于是就把我留在了军分区,当了一名侦察员。那时候正在进行抗美援朝,朝鲜战场上打得火热。我们这里的土匪也非常嚣张,到处抢东西、杀干部,制造恐慌,军分区的主要任务是剿匪。

那时候,金华磐安有一伙很大的土匪,头目姓施,作恶多端,我们解放军一个团围剿了他们几个月,终于把土匪大部分都消灭了。但是因为仗着地形熟悉,匪首带着他的三个儿子,逃脱了解放军的围捕,躲进了磐安的深山老林。这时候继续大部队围剿很浪费,所以军分区就专门组织了一支侦察分队,追捕各地逃窜的匪首。分队有16个人,分成三个小组,两个小组是5个人的,我们这个小组是6个人。一个小组就在我们建德追捕匪首徐国辉,另一支小组在义乌。我们这个小组在金华磐安追捕姓施的匪首。

那时候追捕匪首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那个大山里是土匪常年盘踞的地方,当地百姓有很多人当年都参加过土匪。虽然很多都改邪归正了,但和土匪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土匪经常能够从他们那里得到粮食和其他生活用品。也有人会向他们通风报信,所以很难用大部队围剿。我们侦察小组都是穿着便衣,在山里寻找他们的踪迹。终于有一天我们发现了他们的踪迹,当时我们小组有一个人病了,我们五个人,加上磐安当地的一个民兵给我们带路,悄悄地摸到了土匪躲藏的山洞边。因为是白天,很快就被发现了。于是进行了交火,经过一阵枪战,土匪从山洞的另一侧逃脱了。给我们带路的民兵和我的一个战友牺牲了,回来以后我们很难过,总结了经验,觉得还是心太急了。

于是,重新制定了方案。又过了三个月,我们再次把他们一家堵住了。这次我们发现他们的踪迹以后,没有贸然行动,而是悄悄地向上级报告,秘密派出了上百人的部队和民兵,把那座山包围了。因为整个包围都是在夜色中悄悄完成的,所以土匪没有发现,等到天亮以后我们再进攻。经过一阵阵的激战,把匪首的两个儿子都打死了,但是匪首和他的大儿子还是逃脱了。不过也都受了点伤,随身带的弹药也很少了。而且距离我们也不远,我们紧追不舍,他们觉得走投无路,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最后父子两人不愿意被我们抓住就自杀了。其实他的大儿子本是个大学生,在城里很有出息,被这个匪首叫回来当保安大队长,他以为给儿子找到一个升官发财的道路,没想到把儿子害了。匪首消灭以后,我们的剿匪工作也顺利完成了。

1952年,我复原回乡参加建设。我们那时候归大同区溪口乡管,回到溪口乡以后,我是复原军人,又读过书,让我当扫盲学校的校长。解放前,穷人大部分都读不起书,解放后就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我们这个学校了办了差不多有一年,后来运动结束了,我这个校长也就没得当了。因为在扫盲学校工作突出,所以县里就把我调到了寿昌中学去工作。但是我的文化是无法教书的,到学校以后就当了工友,就是搞后勤工作的。但是在那里工作,虽然待遇还不错,听上去好听,但毕竟说什么我也是当过校长的,一下子转变为工友,总觉得面子上过不去。那时候年纪太轻,爱虚荣,就坚决地要求回来了。领导再三挽留我,也知道了我的心思,就跟我说会给我安排别的工作。但我那时候还是坚决回乡了。

回来以后也做过很多工作,当过民兵队长,参加过合作化,1957年造大坝,1958年我入党了,从此我工作更加积极。到1960年时,政府号召动员一批青年人去支援宁夏的建设。我带着一家也去了,因为父母不肯两个儿子去,我就带了老婆和两个女儿去。一家人到那边去,参加了军垦农场。宁夏那边和我们这边的生活习惯完全不一样,虽然土地面积很大,但是种的都是高粱、玉米,我们生活实在不习惯。我还算好,让我在场部里工作。因为我是党员、退伍军人,靠得住,所以农场里内查外调都会派我去。

一年中,我有大半年在外面跑,但是老婆孩子就苦了。一方面饮食不习惯,另一方面气候冬天很冷,最要命的是那里的医疗条件很差,生点病就要到城里去看。我的一个女儿就是因为生病救治不及时死掉了,所以我也很伤心,也坚定了我回来的决心。后来,反复跟领导反映。当时领导是不肯让我走的,他们承诺给我转干,希望我留在那里。我跟他们说,自己父母年纪大了,家里还有两个儿子,老婆又怀孕了。后来领导批准了我回来。就这样,我又回到了村里。

那时候,我们的条件是很艰苦的,一家六七口人挤在一间房子里,还是土改分来的,家里的生活也很艰难。1969年,乡里要建雅坑水库。因为当时兴起了建设水电站,我们大同区里杨家口水库、石鼓水库、石郭源水库、雅坑水库,一下子上了四个水库,青壮劳力都上去了,这些水库都是水利和发电两用的。那时候没有现代的机械化,都是靠人力挖山、打炮开石头。在打隧洞的时候,还因为出事故牺牲了一位民工。还有两个人因为开炮的碎石头砸进了眼睛,成了伤残。经过四年建设,雅坑水库终于建成了。

但是不管怎么样,雅坑水库建起来了。现在它是我们大同的饮用水源,水质非常好。水库建好了以后,我就留在了水库工作。一直干到了1985年,水库承包了,我们也就回家了。每个月给我们15块退休工资,还好那时候孩子们都大了,家里的担子也就轻了。都说我运气蛮好,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儿子家都是一儿一女,两个女儿早早地都嫁出去了,儿子都在一个村里,现在老二老三的房子建在一起,合建了一个大院子。我在家里生活得很舒心。我的儿女们都很孝顺,孙子也很孝顺。

人家都说,当过兵的人都有一种军人情结,我也一样。我希望我家的孩子们去当兵,但是因为体检等原因,总是不能全如意。但是不管怎样,我的二儿子当过兵,老大的儿子也当过兵。现在四世同堂,三代都有人当兵了。希望小的曾孙长大后,也能去当兵,实现我们的愿望。我自己原本晚年过得也挺舒服,住着新房子,吃喝都不愁。但从去年开始,以前落下的风湿病越来越严重了,再也不能走路。现在就是想把以前艰苦奋斗的经历讲给孙子辈们听,希望他们不要忘记,好日子来得不容易,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孝敬长辈,团结同事,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责任编辑: 蔡志荣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