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人物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百姓人物

微信扫一扫分享

红色戏剧艺术家——练福和
2015-10-14 15:38

□ 许永良

练福和,笔名方生,是建德市新安江街道岭后社区淡竹岭村人,1925年4月出生,至今已是90高龄。他小时家境贫寒,9岁时,靠姨父资助才进入寿昌县万松小学读完小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严州中学初中部公费生就读初中,初中毕业后,又以拔尖的成绩考入严中高中部公费生继续学业。当时公费生的待遇是全部伙食费、书藉费和冬夏2套校服均由政府供给。1946年,他严中高中毕业后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攻读本科。

大学期间,练福和在进步学生影响下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48年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培养下加入共产党。在全国即将解放的前夕,他奉命调到苏南茅山游击区,从事策应解放大军南下渡江工作。常州解放后,他先后被任命为常州地委文工团副团长、团长,因他带领的文工团配合中心工作成绩突出,在苏南8个文工团中名列前茅。后来,这8个文工团合并为苏南行署文工团(相当于省级〕,练福和担任第一副团长,此前在苏南文代会上被选为文联常委。

1953年练福和调到江苏省文化局(后更名文化厅)剧目室工作;后调任江苏省扬剧团编剧。1957年后,党中央强调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1958年他带薪到六合县鍛炼一年,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并帮助县委撰写农业合作化专题文章。1960年调浦口区扬剧团任编导。文革期间,他所写的10余个剧本受到批判,他的创作工作被迫停止,直到粉碎四人帮后才重新投入创作。后因创作业绩突出,被调回省文化厅工作,担任剧目工作室《江苏戏剧丛刊》编辑部主任。为繁荣江苏全省戏剧创作,他大部分时间用在辅导创作方面,帮助作者讨论、修改剧本,参加各地创作座谈会,给全省各地作者上创作课,有时也应邀到南京大学戏剧创作班讲授剧目创作课。后被任命为文化厅体改办副主任,负责文化体制改革工作。1987年离休,离休后又被文化厅返聘8年,继续为繁荣戏剧创作服务。

练福和在戏剧创作和文艺评论方面颇有建树。1954年创作的反映合作化运动的剧本《岔路回头》,在《江苏文艺》上发表后很受欢迎,被《江西文艺》等多家刊物转载。后经修改更名为《父子之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该剧本后,因供不应求而再版,剧本再版是稀有的事情。1955年他调到江苏省扬剧团工作后创作的现代剧《东坝》,在全省会演获优秀剧本奖,其中两段唱词由上海唱片厂灌制成唱片发行。1960年后在浦口区扬剧团创作的《冤鼓楼》在《江苏戏剧丛刋》上发表;编写的大型神话剧《张四姐大闹东京》因演出效果好,成了剧团的保留剧目,曾被安徽天长扬剧团移植。1963创作的大型现代剧《雷峰》,其中王大力的人物和情节,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掇制的电影《雷锋》中被引用。同时,《雷锋》剧本还被选中存入雷锋历史纪念馆。另外,还改编传统剧目《水洒纱窗》发表在《剧影月报》上。1977年创作的现代剧《最听话的丫头》在全省会演获优秀剧本奖和优秀表演“双奖”。文化部副部长吴雪和有关专家看了该剧后,一致认为该剧思想性、艺术性都很好,生活气息浓。决定调该剧参加北京1978年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发表35周年的纪念演出,并由文化部编印成《推荐剧目》出版,向全国推荐。当时,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都在黄金时间播放戏剧电视片《最听话的丫头》。

在文艺评论方面,练福和在中央和江苏省刋物上先后发表了30多篇文艺评论文章。1980年初,他在中央办的《戏剧报》上发表《戏曲改革要抓音乐》,被华北戏曲座谈会选作会议学习资料之一。他撰写的部分有影响的评论文章已收入到互联网,网上可随时查阅到。其中一篇影响大的评论题目是《八个京剧现代戏评价问题之我见》,副标题是“兼与王元化先生商榷”。练福和在评论中所讲的八个京剧现代戏,指的就是所谓的样板戏。王元化是当时上海有名的教授学者,他以学者自居,用错误的思想全盘否定样板戏,受到练福和的批评。练福和的这篇评论文章以辩证的观点具体分析每个戏的问题,肯定了《红灯记》、《沙家浜》等是好戏。该文1994年在江苏《剧影月报》上发表后不久,就被江苏《影剧文摘报》全文转载,然后又被互联网收编。互联网上有些人写评论样板戏的文章,都应用了练福和的观点,对练福和在文章中的批评,王元化本人也没有写文章辩驳。练福和在评论中对样板戏一些辩证客观的观点,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练福和从参加革命到离休返聘,在近50年的时间里倾注毕生的精力,致力于戏曲艺术的改革发展与繁荣,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是一位红色的戏剧艺术家。他先后被江苏省文化厅授于优秀共产党员、被南京市关工委及南京市精神文建设委员会授于先进工作者的荣誉称号。他的简历和业绩,已被编入《浙江古今人物大辞典》。练福和说,他离休时,想起了当年在白色恐佈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和战友们出生入死地开展革命活动的情景,缅怀在解放前夕英勇牺性的12位战友。他说,作为幸存者,离休后应为社会多做些工作,才能对得起他们。离休后,他积极参加南京市扶贫帮困、关心下一代工作,资助南京和家乡的贫困学子,热心帮助社会上确有困难的基层群众。他说,他的人生观是“活着就是让别人过德更美好”。他的生活原則就帮助困难的,扶持弱小的,关心未成年的,要永远向自已在剧本中塑造的典型—雷锋学习。在接受媒体釆访时,练福和说,看到被帮助的人生活变好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责任编辑: 蔡志荣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