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人物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百姓人物

微信扫一扫分享

春根烧饼严州飘香 (下)
2016-02-04 10:15

方少华囗述 张京波 整理

一转眼就到了解放,我爷爷一向来都是个胆小怕事的人,因为解放前他在南峰那里买过两亩多地,平时租给农民种,冬天都给我们种九头芥给我们做梅干菜用,结果给划了个小土地出租的成分。按道理我们家应该是小商贩才合理,可这个成份让我爷爷压力很大。到了1951年的时候,三反五反的时候,经常有人会从路上拉过去枪毙,爷爷吓的胆颤惊心,看着有队伍游街过来就拦着家人不让出去看。他自己在家里也是越想越害怕,后来就上吊自杀了。很多熟悉爷爷的人都说,春根胆子太小吓死的。我爷爷这一走,一家人的生活担子都落在奶奶身上,可奶奶一个人实在是忙不过来。于是我父亲初中毕业以后,就回家帮奶奶一起撑起了春根烧饼店。以前爷爷是想让3个兄弟都去读严州师范,以后出来都可以当老师,过很体面的日子,不要像他那样日夜操劳做这个手艺。之所以想让孩子去读严师,是因为那时候读师范书费学费都不要钱,而且学校里还有免费的伙食。那时如果家里有钱,让孩子去读严中,以后可以读大学。所以本梅城人读严师的很少,大多数都是外地来的穷苦人家的孩子,我们家也是穷人,所以我父亲他们当时的选择也是读严师。因为爷爷不在了,他是长子要挑起家里的担子,二叔已经读初中了,小叔也在读高小,我父亲回家干活了以后,叔叔们就可以继续读书了。从此以后我父亲一个中学生就干起了做烧饼的行当,在那时候的各家小店里,他绝对是文化高的一个。

虽然爷爷不在了,但是我们家的烧饼店,大家依旧是叫春根烧饼店。每天都是我奶奶和我父亲一早起来烤烧饼,后来奶奶收留一个逃难来的孤儿,帮助家里干一些活。时间长了也有了感情,于是就收他做了义子,这样我又多了一个叔叔。两个读书的叔叔休息的时候都在家里帮忙,再说解放了天下太平,日子倒也过的下去。后来两个叔叔严师毕业了,都出去当了老师,家里生活也宽裕了。我外婆家和我们家一样也是开小店的,外公和舅舅都是敲洋铁皮的手艺人,所以我父母也算是门当户对。到公私合营的时候,我们家自然也是老老实实的被并掉了,从此方顺和的牌子也没了,春根烧饼倒还是做了几年,只不过店已经是都归公家管了。我父亲因为有文化又年轻,所以很快就被政府另外安排工作了,开始去炼钢铁,后来分到了杨村桥供销社的生产资料部,再也不做烧饼了。母亲也另外安排了工作,而奶奶就并到其他的小店里做早点,每天听着领导吆喝,做大饼油条干着各种各样的杂活。其实他们心里也有数,以前春根烧饼太火红了,影响很多人的饭碗,也暗暗的得罪了很多人,所以被排挤也是正常的。奶奶和我父亲都是担心怕事的人,也从来不会去提意见,就老老实实按照领导的话去干着自己那份活。

父亲在杨村桥一直干到退休,再也没去做过烧饼,也不敢提当年爷爷做烧饼的辉煌,因为那是国民党时期怕惹麻烦。听说父亲在杨村桥的时候,见那里的烧饼店的烧饼做的实在不怎么样,忍不住点拨了下,结果后来梅城很多人路过杨村桥,都要带点烧饼回家。但就仅此而已,我父亲坚决不愿带徒弟,人家要学他都推迟了。后来在家里他们大人说过这件事,讲爷爷那时候说过做烧饼的技术传儿不传女,就怕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这也是中国手艺人的老传统。不过我两个叔叔都是老师,他们对做烧饼也根本没有兴趣,而干叔叔造大坝的时候也招工去了,结果做烧饼的手艺和配方只有我奶奶和父亲两人知道,就这样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有一年梅城有名的程仲颐家的公子从美国回来,他是博士是名人,也是最早回来的海外华侨中最有名的人。县里很隆重的接待了他,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说,很怀念童年时候家乡的小吃,希望能够找一点儿时的记忆,其中就点了春根烧饼。政府派人下来了解,发现已经没人做了,我奶奶那时候还在小店里上班,于是领导就安排她做,按照我奶奶的要求采购来原料后,我奶奶在20多年后终于又做了一炉春根烧饼。程博士吃了烧饼以后说,这可能是我这辈子最后一回吃春根烧饼了,后来我奶奶再也没做过烧饼了。

我记得我父亲也做过一次,那年是过年,家里人都团圆了,我们这一代的兄弟姐妹们说,就听过春根烧饼很有名,可就从来没吃过。我父亲那时候身体也还好,就采购了各种原材料,专门为一家人做了一炉烧饼,大家吃的很开心。但是因为偶尔做次烧饼,工具都要找出来,原材料也要全买回来,还要借人家的地方做,很麻烦,所以后来大家也就没要求再做了。父亲一直在生产资料部里卖化肥农药,从来没听他提做烧饼的事情,80年代新安江食品厂曾经想过做烧饼,恢复春根烧饼,想以此做一个重点产品,他们想让父亲去教他们,父亲说爷爷有过家训,“传子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于是找我二叔商量,我二叔跟领导说,我们没有学过,只有大哥会,你们可以聘请大哥当食品厂的顾问,结果因为种种原因还是不了了之。到了90年代,很多人老梅城都在鼓动我父亲恢复春根烧饼店,我父亲也心动了,因为家里的店面是现成的,就是我们住的这个老屋,而且位置也是十字路口很好,于是他和大家说等他退休回来以后就来重新开烧饼店。结果还没退休他的身体就出了问题,再也干不了了,重新恢复春根烧饼愿望就只能留在心里。退休在家他也没有事情,心里总想着恢复爷爷的烧饼店,但是自己干不了,想让我们继承,他也教过我,配方、工艺技术都跟我说。但是他讲的时候我是很认真的听,也都记了下来,但是我们这一代都是有工作的,谁都不想再来辛辛苦苦的来开烧饼店。后来即使我下岗了,也没想过要开烧饼店,因为我知道那个活太辛苦了,还不如打工赚钱好。

我父亲看着我们的日子都过了挺不错,而且年轻的一代都想着考大学闯出去,他也很难找到继承的人,所以他的心愿也就不能实现,今年父亲走了,对我触动很大,因为再过两年我也退休了,到了这个想法也和以前不一样了,父亲是带着遗憾走的,因为在他手里没有恢复爷爷的春根烧饼店,他有很多无奈也有很多的不甘心。父亲走了,我也想了很多,自己到了这个年纪,过日子是不愁,但是自己这辈子也没做过什么值得夸耀的事情,如果还能做出什么有价值的事情的话,那就是把爷爷的春根烧饼恢复起来,也能告慰九泉之下的爷爷和父亲,我想法也得到了母亲的支持,母亲说能把爷爷的事业传承下去,这辈子也是做了件大事,以前奶奶做烧饼的时候很辛苦,每天要贴那么多的烧饼,手上的汗毛都烧光了,每天两个手臂都是通红的,只要你吃的起苦,就能恢复起春根烧饼的荣誉。恢复老品牌现在也是时机,因为我们梅城的老街正在改造,这些老房子老建筑恢复了以后,应该需要一些老字号。我们家的老房子还是老的结构,牛腿虽然有些损坏但还在,家里老式的门板都在楼上放着,以后恢复老房子的时候可能都还能用的上,只是以前老的奖牌不知道奶奶藏在哪个角落里,等这些硬件都完成了以后,恢复春根烧饼的担子就落在我的肩上了,因为只有我一个人传承了爷爷留下来的老的配方和工艺,我觉得我有义务把春根烧饼,这老梅城的名小吃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 翁校龙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