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人物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百姓人物

微信扫一扫分享

面点手艺人金春玉坚持“梅城味道”
2017-05-10 17:24

包子上的褶子数必须是15或16个,鸡蛋饼的皮必须擀得像纸那么薄,鸡蛋面摊的厚度不能超过1厘米

小吴是土生土长的梅城人,现在在杭州工作。今年“五一”假期刚回梅城,第一件事就是去光顾金奶奶的小吃,“从上小学时就吃这里的包子和鸡蛋饼,这个味道太难忘了。”

小吴口中的“金奶奶”便是梅城镇小有名气的小吃师傅金春玉。豆腐包、鸡蛋饼、鸡蛋面……这些金春玉的拿手小吃,让许多在外工作学习的梅城人念念不忘。早餐时间一到,金春玉的小吃店门口就挤满了人,“老板,来三个豆腐包!”“金师傅,给我做个鸡蛋饼!”“再给我打包一碗鸡蛋面!”金春玉的小吃店每天能卖出1000多只包子,节假日能卖2000多只,不少外地游客都慕名来品尝金春玉做的小吃。

今年74岁的金春玉,做小吃已有40多个年头,专注、执著和对小吃的热爱,让她做的小吃成为当地人口中的“梅城味道”。

学徒期洗了3年菠菜

如今手艺精湛的金春玉最初的面点学习之路并不那么顺利。学徒期,金春玉干了3年杂活:打下手、洗菠菜、洗蒸笼布……

1960年,17岁的金春玉进入梅城一家饮食合作社学手艺。那时候的学徒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师傅在做面点,我只能在边上看看,打打下手。洗菠菜、洗蒸笼布是我每天干得最多的活。”这一干,就是3年。但是金春玉从没想过放弃,“那时候找工作多难,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已经很幸运了。”

天生乐观的金春玉把干杂活作为练手的机会,哪里有活她就会去帮一把。“师傅做包子,我就帮忙和面粉;锅里煎着鸡蛋饼,我就去帮忙翻一翻……”学徒期间,干活勤快、手脚麻利的金春玉很受师傅的喜爱,还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

学徒期结束后,金春玉开始上手做油条大饼,但由于没有实践经验,金春玉做的油条发不起来,贴大饼总被烫出水泡。“看师傅天天做,觉得没问题,可是一上手就失败了。”此后,金春玉开始摸索做油条大饼的诀窍,“几斤粉配几碗水,放多少碱、多少盐,什么时候放都有讲究。”金春玉找出了门道,做起油条、贴起大饼来得心应手。

除了大饼油条,金春玉还上手做起了包子、鸡蛋饼,虽然没有师傅手把手教,但是勤学好问的她很快入了门。

中途做了会计 依旧迷恋面点

1968年,一直表现优异的金春玉中途转行做了饮食合作社的会计。对金春玉来说,会计工作相对轻松不少,但枯燥少味道。工作闲暇时,金春玉便会跑到后厨围上围裙,开始挨个帮忙。“同事都说我不嫌累,自己给自己找事干。唉,还真说对了,我就是个闲不下来的人。”

也许,金春玉这辈子就是来跟小吃、面点结缘的。1989年,女儿在梅城开了家小吃店,每天上班前,金春玉都会到女儿的店里帮忙。一开始,小吃店生意有些惨淡,“每天只能卖三四笼包子。”金春玉开始静下心来研究,怎么才能将包子做好吃。

金春玉一边摸索,一边改良。“影响包子的口感因素有很多,皮太厚不好吃,两边皮不匀称也不好吃,材料也很重要……”金春玉对于自己做的包子要求越来越高,味道也越来越好。之后的两年里,女儿的小吃店生意越来越好,“从一开始一天做100多个包子,后来一天要做三四百个。”之后金春玉索性提前退休,专心投入到自己喜爱的面点事业中来。

生意越来越红火 在当地小有名气

小吃店的生意越来越好,女儿提出要找个会做包子的小吃师傅来店里帮忙,可是金春玉要求太高,大多数人来了几天后就会被劝退。没办法,女儿女婿开始跟金春玉学手艺。“我妈妈太严苛了,对小吃的要求也很高,我们都达不到她的标准。”女儿徐卫红说,妈妈金春玉的要求高到什么程度呢,“比如包子上的褶子个数必须是15或16个,不能多也不能少;鸡蛋饼的皮必须擀得像纸那么薄;鸡蛋面5斤粉里要放12个鸡蛋,摊的厚度不能超过1厘米……”总之,徐卫红听到最多的“唠叨”是:“面粉太黄,碱放多了,重做。”“包子皮太厚,自己吃掉。”“菠菜没洗干净,全部重新洗。”

正是因为金春玉的高标准严要求,小吃店的名声越来越大,金春玉师傅的好手艺也渐渐被外人所知晓。很多人慕名而来拜师学艺,可是金春玉收徒弟的标准也很高,用她的话说就是能不能成为师徒要看眼缘。“如果这个人看着不清爽,那就根本不考虑。自己都收拾不好,怎么做小吃。”因此,年年来拜师学艺的人,能被金春玉招致麾下的人是少之又少。

“别人做的不放心,还是宁愿自己做,累点也没关系。”今年74岁的金春玉每天3点起床,坚持亲手揉面、擀皮、包包子,在他人看来异常辛苦的活,对她来说却是累并快乐着,“就当每天运动了,身体也好。”金春玉乐观地说。

今年“五一”期间,店里每天要卖掉2000多个包子。“一到过节,很多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都要回来,一来就打包几十个包子、馒头回去。”不仅如此,很多外地人也纷纷前来光顾她的小吃,“外地客人都是几十个的买,鸡蛋面也是一打包就是十几份。”金春玉骄傲地说。

“看着这么多的顾客吃完还打包,心里特别开心。”对金春玉来说,吃客的捧场、光顾就是她坚持的动力。如今已经74岁的金春玉依旧对小吃充满热情,她说只要身体允许,会一直坚持把小吃做下去,将“梅城味道”传承下去。(记者 方滋)

 

 

责任编辑: 蔡志荣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