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人物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百姓人物

微信扫一扫分享

每天跑步十公里,他要和死神赛跑
2017-05-16 09:37

清晨5时20分,张华悄悄起身下床,没有惊动身旁熟睡的妻子和二宝,安静地出门了。简单的热身后,他打开“咕咚”(一款记录运动数据的软件),按下“开始跑步”,沿着江边,从桥南向彩虹桥出发。

两个来回后,张华掏出手机:5.36公里,每公里6分16秒。他满意地擦了把汗,笑着说:“不追求速度,以锻炼身体为主,晚上继续。”

张华以前也爱跑步,但自从去年添了二宝,为了让晚上喂奶的妻子多睡会,他揽下了早上哄二宝的任务,中断了大半年的锻炼。现在重新开始跑步,脚步略显滞重。为完成每天10公里的运动量,他下载了“咕咚”。在他看来,现在他跑的每一步,都是在和死神赛跑。因为,他刚和一名患者的造血干细胞配对成功,5月底,他将前往省中医院血液科进行捐献。

“不去捐,他肯定死。去了,对方有很大的希望活下来。”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的张华是市血站质量管理科科长,1米81的个子,87公斤的块头,戴一副黑色半边框眼镜,看上去温和、沉稳。

2001年,张华从蚌埠医学院毕业,作为卫生技术人才引进至市血站工作。一晃16年,他对献血有着更深刻的认识。

“有这样一个规律,说来你可能不信。”张华告诉记者,假如一家医院上报缺B型血,其他各大医院也几乎同时缺B型血,从而带来全市面上的急缺现象。这时候除了紧急动员市民献血外,血站的工作人员常常是自己撸起袖子去献血。许多人并不知晓医务人员默默奉献的行为,甚至产生“医务人员不去献血”的误解。事实上,我市全年献血总量的7%来自只有近3000人的医务群体,而他们只占全市符合献血年龄(18—60周岁)的9‰。2002年至今,张华共献血16次,其中4次全血,12次机采血小板,献血总量达8000毫升,接近两个成年人的全身血量,达到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标准。

获悉自己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是在4月11日,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小蒋在电话里问张华是否愿意捐献。

“当然愿意!”张华毫不犹豫。挂了电话,他继续埋头工作,直到中午休息时才随口将消息告诉同为血站工作人员的妻子。

张华已经不是第一次配型成功,2014年,张华被告知与一名患者初配成功,那时他就做好了捐献的准备,可惜后来被告知对方不需要了。距第一次初配成功后的第三年,这万分之一的机率又降临在张华身上。

在张华眼里,采集造血干细胞与机采血小板的差别不大,“就挺平常的,跟这么多人无偿献血一样,大家都是在挽救生命。”4月19日,他在朋友圈写了一句话——“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真心希望配型成功。”当天,张华进行了采样,与患者的血型进行了高分辨检测配型实验。

初配、高配、体检,这是捐献造血干细胞前要走的流程。在4月28日的体检中,张华被查出有点脂肪肝。“去年体检都正常的,可能因为这大半年都没锻炼,还有吃得太好了。”张华的妻子小徐笑着说。

建德姑娘小徐是血站的一名护士,性格开朗。“既然入库了,当然要做好捐献的准备。”即便面对记者采访,小徐的目光也不时落在张华身上,眼里透着自豪和关爱。

对于张华捐献造血干细胞,小徐除了口头上的支持,更多的是在行动上。家里要带两个娃,小徐主动承担更多,她希望张华能有多点时间休息与锻炼,以更好的体质去捐献。他们并没有担心捐献是否会损害身体,而是希望尽快完成捐献,为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共有620人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资料库,已有3人4例完成捐献。

(记者 吴燕)

责任编辑: 徐巍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