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人物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百姓人物

微信扫一扫分享

九年八下金平 只为那份血浓于水的情愫
2018-03-29 16:47

阳春三月,南国大地处处春意盎然,昆明到金平的高速和国道两旁,红彤彤的攀枝花开得正艳。生命力极其顽强的攀枝花被当地人称之为英雄花,在他们眼里,是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迎着阳光中盛开的攀枝花,7辆车载着一行人向坐落在中越边境的金平这个英雄城市急驰而去。

车队由杭州建德、富阳的爱心助学帮扶人士以及当年参加南疆自卫反击战的老兵组成。杭州距离金平2300余公里,大家乘坐高铁到昆明,再转乘汽车,整整两天才抵达金平。一路风尘仆仆,长途跋涉,只为了一份长埋心底40年的难舍情愫。

一个鸡蛋

凝聚着金平老乡的恩情

领队方彧华是市司法局的一名退休干部,这是他第8次南下金平。1979年2月,南疆自卫反击战打响,方彧华随部队迎着隆隆炮火从云南金平县的那发大桥挺进越南,拉开了艰苦卓绝的边境保卫战。战斗打响的前一天,金平十里村的哈尼族老乡杨德福,把家里养了好几年的老母鸡杀了给战士们饯行,还一个劲地往战士们的手里塞鸡蛋。对于家境贫寒的杨德福来说,这些老母鸡和鸡蛋是一家人用来换取过年新衣和油盐醋等生活必须品的主要物资,就连儿媳妇第一次上门他都没有舍得拿出来吃。“你们活着上前线,也一定要好好地活着回来”,杨德福使劲握着临别战士的手。1979年3月,战争结束后,方彧华被部队保送到军事学院进修,再也没有见过十里村的老乡。

当年战友曾经撂下一句话,“如果我们活着回来,当年老乡的一个鸡蛋,我们要用一万个鸡蛋来报恩”。2009年,方彧华抱着这样朴素的情感第一次踏上了阔别30年之久的十里村,去探访为当年驻守部队提供无私帮助的老乡。山还是那座山,房子还是那间房,但物是人非,杨德福因病已撒手人寰。

一定要为金平和金平的老乡们做点什么,黯然神伤的方彧华在心里下定了决心。这里不光有长眠于烈士陵园的3个建德籍战友,还有把最好的东西奉献给人民子弟兵的老百姓,以及冒着生命危险在枪林弹雨中组织抢救伤员,一批由当地村民组成的担架队。

自从踏上这块饱受战火淬炼的土地,金平就像一个刻进生命里的东西,让方彧华魂牵梦萦。对军人来说,一诺抵千金。他和他的战友们将用下半生来践行在血与火的战场上立下的誓言。

只要有时间,方彧华就会往金平跑。2017年,得知十里村小学的教学楼重建缺少资金,建了一半停工了,方彧华带着热心公益朋友捐赠的70万元赶来助力。看到牛栏冲村的村民缺医少药,方彧华又与杭州冠洋控股集团的董事长项向忠联系,联合他和参战老兵共同出资60万元建起了惠及当地五六千村民的冠洋老兵爱心卫生院。

每当想起杨德福自己舍不得吃的鸡蛋,想到撤军命令下达后,杨德福带着一家老小在藤条河畔守候了三天三夜,迎接从战场上凯旋归来的战士,方彧华就心潮难平,“虽然杨德福不在了,我此生再也没有机会报答他的恩情,但我们把学校、卫生院建起来,用来报答千千万万个杨德福的恩情”。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军人,就认这个死理。

不少好友劝他,“彧华,你为金平人民做了这么多好事,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也报了他们的恩情,可以歇一歇了,你身体也经不起折腾了,别老是往金平跑”。他们知道捐资过程中的艰辛、不解与坚持,为了筹集金平的建设资金,方彧华跑了多少地方,磨破了多少嘴皮,做了多少工作。

一份爱心

让慈善的力量越聚越大

金平地处云南红河州南部,与越南交界,边境线长达502公里。同时它又是一个由苗、瑶、傣、哈尼、彝、汉、壮、拉祜、布朗等9个民族构成的少数民族自治县,集“边疆、山区、多民族、原战区、贫困”于一体的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全县37.56万人,光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就有71327人,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由于金平历史上是战区,经济基础薄弱,去年地方财政收入只有2.41亿元,光靠自身有限的财力根本不可能完成脱贫任务,所以需要大量的社会援助。

在金平十里村边境中学举行的浙江各界助学扶贫捐赠仪式上,杭州热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徐连群女士向干塘小学捐赠30万元,兴建一所教师宿舍楼。这是她对金平的第二次定向捐助,第一次是在2017年,十里村小学教学楼施工到一半因为资金不足停工,她了解到这一困境时,捐赠了70万元,让697个学生搬进了敞亮的教学楼。而这次捐建的干塘小学教师宿舍楼,是为了改善老师的住宿条件。看过干塘小学的人都知道,这些长年扎根在山区老区的老师有多艰苦,6个老师挤在一间破旧不堪的宿舍,狭小的宿舍支了三张高低床,受潮湿空气影响,墙体已发黑斑驳。她想,“老师的条件如此艰苦,如果他们不能安心在学校里教学,那学生就没有希望了”,当方彧华找到她时,她和先生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下来。

新安集团的党委书记潘秋友是被“一个鸡蛋”的故事打动,一定要亲自到金平见见这些朴实的村民和学生。他代表新安集团出资20万元设立了十里村边境中学扶贫助学基金,扶持这里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帮助他们走出大山、走出边境、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完成这些山里孩子的梦想。

一份爱心,或许可以挽救一个生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正是这份爱的力量,让不同地域却有着共同理想的人走到了一起。浙商证券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到这一善举,派出厦门分公司的代表前来参加,为十里村边境中学的贫寒学生送来了100条新棉被。社会各界人士几年来在金平和35个贫困学生结成对子,全力资助他们完成学业,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一张照片

让老兵四十年来第一次聚首

与方彧华不一样,对于黄信华、严锡岐等9位老兵来说,这是他们南疆自卫反击战后第一次来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也是战争结束后40年来战友们第一次相聚。如今这些年龄都超过了60岁的老兵说起大家团聚,都恍如“做梦一样”不可思议。历史的机缘来自一张发黄的合影。

2017年10月,方彧华偶然得到一张战友传来的照片。

时间追溯到1979年,得知要在南疆开战,一○四团7连的22名战友热血沸腾,咬破手指写了请战书,主动要求上前线参战。临行前,连长、指导员与战士们合影留念。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参战的战友早忘了这茬事。这张珍贵的照片,却让方彧华坐不住了,他联系其他战友,发动一切关系要把照片上的战友一一找到。除了一名在战场上牺牲、一名战友回国后身故,其他20个战友全部联系上了。2018年3月10日,这些战友受邀从全国各地赶到建德,相聚在美丽的新安江畔,回忆峥嵘岁月,畅述战友之情。2018年3月13月,9名老兵又相约赴云南金平,去看看战斗过的地方,祭奠牺牲的战友。

站在中越边境的草果山俯瞰对面的越南,到金水河那发大桥,回忆当时部队冒着硝烟开进越南的情景,大家感慨万千。参观学校、老兵卫生院,参加捐赠仪式,又凭添了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感。金平烈士陵园,静静地躺着957具烈士的铮铮遗骨,其中有607名在南疆自卫反击战中阵亡,大家找到了七连王庆福的墓碑,牺牲时他正值20岁的青春年华,多次来烈士陵园祭奠的几位老兵一直没有发现这位战友。看到他长眠于此,大家顿时泪奔。老兵严锡岐扑通一声跪倒在墓碑前,咚咚咚连叩几个响头,眼泪夺眶而出,“兄弟,我们对不住你啊,没有把你活着带回来,是我们的错啊”。天地呜咽,山河失色。虽然上过战场的人都明白,战争是残酷的,是要流血牺牲的,但是此刻,看到战友躺在墓地里,大家还是情不自禁地放声痛哭。军人之间的情感,堪比山坚。

斯人已逝,生者如斯。

方彧华代表全体老兵们表态,“我们老兵要活出老兵的样子,不躺在功劳薄上,不向国家和政府伸手等靠要。老兵有老兵的责任,我们要尽一份绵薄之力,为金平和金平的老百姓多做点好事、多干点实事。有人说,你们一次次不远千里来金平扶贫救助,什么时候是个头,我想,当金平大山里的学生个个都会唱《血染的风采》时,我们的事业有了接班人,那时候,我们就可以告慰老兵这个光荣的称号了”。

(记者 吴鹏)

 

 

 

责任编辑: 许萍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