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人物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百姓人物

微信扫一扫分享

六十年爱的供养,300多个弃婴喊她一声“妈妈”
2018-04-03 10:10

如今老人“退休”了,“接力棒 ”传给小儿媳

都说孩子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肉,凡是亲身骨肉,任何父母都会当心肝宝贝。然而在我市有这样一位老人,在二十芳华便开始把一个又一个被丢弃的孩子领到家里,放养怠慢着四个亲生子女,用六十载无私母爱,倾情守护了300多个弃婴。

那位养育六十年弃婴的老人终于肯歇歇了

2018年,邵玉香将迎接自己人生的第八十个年头,然而严重糖尿病、尿毒症让她的晚年过得并不轻松。“一个星期有三天要做血透,三天要去治疗糖尿病导致的脚部溃烂,每天还要打四次胰岛素。”常年照顾老人的小儿媳熊丽琴告诉记者。

“没有妈妈的孩子,很可怜,很可怜。”受病痛折磨的邵玉香如今已不能精神利索地沟通,但一见着带着记者前来的福利院工作人员,老人就不停地重复着这句话,泪水盈盈。

“婆婆这是想福利院的人好好照顾梅玉芳。”熊丽琴说,由于老人身体每况愈下,在家抚养了四十多年的梅玉芳在去年被送回了福利院。而另一个刚上大学的孩子何建欢,老人坚持让家人抚养到孩子大学毕业,如今家里已没有收养的孩子居住。

四方脸,大眼睛,厚嘴唇,说话底气十足,长着一张威严面向的邵玉香在小辈眼中也是一位强势的长辈。养育弃婴几十年,儿女劝了几十年,可每每都是以邵玉香大发雷霆,威胁把子女赶出家门才算结束。“年轻时,村里人笑话我,说我带这么多孩子是去要饭的。气得我边哭边追着他们骂。”提及收养过去,邵奶奶又像一个委屈的孩子,红了眼眶。

六十年前,邵玉香的第二个孩子刚刚满月,附近收容遣送站送来了一个快要饿死、出生三天的弃婴,看着一左一右偎在身边的两个孩子,20出头的年轻母亲的心像是被针扎了一下。以后凡是有人送来弃婴,她都不问条件留了下来,最多时家里同时有8个孩子。

由于邵玉香的热心,方圆百里居委会福利院都会把孩子送过来,健康的孩子带一段时间就被人领养了,而残疾的孩子就没有人要了,家里养了几十年的的三个残疾孩子,就是这样一直留在身边。“除了梅育芳和何建欢,还有一个自闭症患者李萍,前几年跟人跑了,婆婆哭了好久。”熊丽琴说,若不是邵玉香现在病得痛苦,需要24小时陪护,肯定还不愿歇息。

肉体怀胎的比不上从心里长出的孩子

急脾气、强硬外表下的邵玉香却有着一颗无比柔软的心。她非常疼爱三个孩子,家里家外不肯让他们受半点委屈。她有一个强硬规定,凡是家里热闹场合,三个孩子必须参加,她不许自己儿女另眼看待他们。时间长了,儿女们不免有些意见,怨他们对亲孙子都没那么好。听到邵玉香就会大声嚷嚷:“我是他们的亲奶奶,不宠也是宠。”

福利院工作人员会定期走访寄养家庭,而在他们眼中,邵玉香对弃婴的爱也是格外深。市社会福利院前任院长王丽君向记者回忆了一个小细节:“只要有位置,玉香家的收养孩子都和两口子睡一张床,所以我们特别放心。”

邵玉香有四个亲生子女,可这些肉体怀胎的孩子却常常被忽略,被那些几十年来不断从母亲心里滋长起来的孩子给“夺”了母爱。这当中,最委屈的要数大女儿程土姣。

由于从小家里孩子就特别多,寄养家庭的补贴根本不够孩子的吃穿用度,作为老大的程土姣小学上了一个学期就被家人强制退了学,直到现在,她都不识字。“父亲因为交不起1毛5分钱的学费在上学路上抢了我的书包,可后来为了那些毫无血缘关系的弟弟妹妹们,他可以风雨无阻骑着自行车接送。”程土姣说,虽然领养在家的孩子有残疾,可只要有机会上学,父母都会到处奔波为他们争取。

同样“嫉妒”的还有小儿媳熊丽琴:“有一回下雨,儿子忘记带伞全身淋湿了跑回家,婆婆开口第一句问的是建欢在哪里。”

在漫长的几十年岁月里,邵玉香的家庭是这样运转的:白天,夫妻两带着已经成年的亲生子女打工赚钱,晚上,参加过扫盲班的丈夫程水林则会教孩子们简单认认字,邵玉香则在一旁为孩子们纳鞋底,等孩子们入睡后,又开始洗尿布、烘尿布。2013年,最懂邵玉香的老伴去逝了,此时的邵玉香也是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老年病缠身,可她仍不顾子女的反对,一个人又扛了三四年。

家人愿为其延续这份六十多年的大爱

1992年,刚嫁入程家的熊丽琴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适应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三个女孩,一个因为上颚缺陷言语不利索,一个情绪时好时坏,还有一个则一天到晚一言不发,就这样硬生生被婆婆带进了这个本该温馨的小家庭。

每一天,熊丽琴都要接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心酸画面:快三十的女孩梅育芳,吃饭汤汤水水撒得到处都是,来“月事”时甚至无知到把污物弄到墙上。“我怕我的孩子会变傻,”有了孩子后,熊丽琴再也受不了了。“你们都有妈妈, 他们没有,我带着孩子要饭都不要你们管。”强硬的婆婆又一次没有妥协。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邵玉香对这群孩子的耐心和爱心渐渐感染了家人。“我煮一个鸡蛋,儿子不肯吃,一定要煮四个,和姐姐们一起吃。”熊丽琴说,虽然爷爷奶奶对孙子有所忽略,但意想不到的是,他们的善举却潜移默化影响着孙子的善良品性。

熊丽琴终于开始从心底接受这一切,1997年,家里最小的女孩何建欢要去杭州做上颚修复手术,熊丽琴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婆婆去杭州照料:“家里有我呢。”何建欢康复回家后,熊丽琴又陪着婆婆为了孩子上学的事到处奔走。

如今邵玉香正式“退休”了,熊丽琴主动承担起抚养就读大学的何建欢的职责,“我们一定会一直照顾建欢,直到她出嫁。”熊丽琴说。

熊丽琴目前开了一家跆拳道学习馆,她主动向福利院提出,带着力所能及的孩子来自己的跆拳道馆免费学习,让他们强健体魄。“虽然不能做到像婆婆那样,但我们一家会力所能及地对社会延续她这份大爱。”

(记者 谢婷)

图片1、邵玉香早年与收养孩子们的合照

图片2、2018年福利院和社区工作人员带上梅育芳、何建欢探望慰问邵玉香

责任编辑: 许萍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