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创业故事

微信扫一扫分享

演绎人生,我的变脸生涯(下)
2009-06-08 15:08

   

    我养好了伤,不想在剧院里再拖累老师了,想靠自己学来的打鼓本领养活自己。开始也很难,因为自己学鼓的时间不长,和人家配合的能力欠佳。后来和几个朋友合伙成立乐队以后,大家经常在一起磨合,才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快,我们就在金华、义乌站稳了脚跟。这以后,我们还曾经到福建去演出过几年。那几年,是我鼓手生涯中收获最大的十年。除了爵士鼓以外,我还学了葫芦丝,光买葫芦丝,我就花了上万元的钱。而且还从一块出来走穴的魔术师那里学了几手魔术。但是在那时候,真正让我着迷的还是学了“变脸”。其实我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就接触过变脸。那时我们剧团排演《白蛇前传》,从川剧老艺人那里学了一点变脸艺术,用在《水漫金山》这一场戏中。

    我们在一个豪华的度假村里做乐队。来演变脸的是位姓毛的老师。有一回,我路过他的房间门口,看到他正在画脸谱。我看了一会,就对他说,我原来是演大花脸的,我帮你画一张好吗?他很爽快地答应了。当我帮他画完一张脸谱后,他非常惊讶,觉得我画得非常精致。所以,后来我就经常帮他画脸谱。那段时间,我们天天看他变脸,确实觉得他的水平是非常高的。相处久了,我们的关系非常好,他就教我变脸。我帮他绘制了很多脸谱,他也很满意。因为我原来在剧团里化妆的基本功很好。我之所以会热衷于向他学习变脸,是因为在我心里,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表演欲望。我是受伤后被迫放弃原来的表演生涯。我想学会变脸以后,我还能够走向舞台,于是,就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去学。

    我第一次上台表演变脸,是在回到了义乌以后。在演艺厅里,老板知道我学过变脸,就鼓励我上台试试。结果一试就很成功,获得了观众的好评。现在看来,那时候的水平太初级了,毕竟是十年前的事了。当时,我们浙江还很少有变脸的表演,大家都想看个新奇。受到观众的鼓励后,更坚定了我向这方面发展的信心。第一次走出义乌的圈子,是到温州一家娱乐城演出。在温州国际服装节的头三天,是教刘德华变脸的彭老师。他的出场费实在太高了,所以后面他们就把我找去演了半个多月。前面是名家演过了,后面的场子我也照样顶了下来,这使得我的信心大增。

    有一次在杭州演出,因为演出很成功。舞台总监(四川人)知道我这个浙江人的变脸演得这么好,非常惊讶。有一回在永康演出,那里的人也真是够有钱的了,一次竟然请了四个剧团,在那里唱对台戏。不过,几天演下来,台前观众最多的还是我们的歌舞班子。我们的歌舞班子吸引的大多是年轻人,他们都是来看我变脸的。因为谁都没见过,都想看稀奇。

    现在,在浙江演变脸的演员很多,但大多是从四川来的。我算是异数。我把很多时间放在研究变脸上。我觉得艺无止境,只有不断创新才有生命力。我的出场费之所以定得高,是因为我可以减少演出的场次,留下更多的时间来研究我自己的变脸。有一回,湖南的一家演出公司拿了一份很优厚的演出合同来找我。那时候我正在全力研究喷火技术和道具,就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另外推荐了我的一个学生去演。在我爱上了变脸以后,我不仅仅把它当作职业,而是把它当作一项事业来做。

    学变脸其实不难,因为它的技巧就那么几招,一点就破。但它真正难的是脸谱的制作,每一位好的变脸大师,脸谱都是自己做的。一张好的变脸脸谱让观众感觉像画在脸上一样,而不能像贴在脸上一样。我学变脸十年,自己大概画了1000多张脸谱,有很多都是为学生画的。早期的那些自己已经不用了,后来画的脸谱,从材料到技法都作了很大的改变。很多人都觉得变脸很神秘,以为变脸的张数越多就越本事,这是把变脸当杂耍来看。其实从理论上说,能变一张脸就能变100张脸,只要你道具里装得下。但是在川剧艺术里,变脸是演员在表演中,表现他所演的人物内心变化的一种手段。比方说川剧《白蛇传》里,法海派出的神将紫金铙钹,原本是张粉红色的脸,用阴阳法宝抓到了白蛇后,转成了得意洋洋的喜鹊闹梅脸。当把阴阳法宝拿到面前一看:“咦,跑了哇!”顿时气得脸色发青,又变成愤怒的红脸,然后又转成了白脸,最后转成了阴森森的蓝脸。脸色一阵红一阵青,表现人物老羞成怒的心理状态。所以当观众看到这一段段变脸的时候,就可以读懂这个角色内心世界的变化。川剧的变脸都是有用意的。不同脸谱总是代表了不同角色的心理的变化。

    我认为一个真正的变脸大师首先他应该是一个了不起的脸谱制作大师,只有把脸谱制作成类似于油彩勾画在脸上一样的感觉,才能真正展现出变脸艺术的神韵。如果一个变脸演员的脸谱制作不到位,不但没有美感,也会使变脸庸俗化。

    我从开始学变脸,就专注于脸谱的制作。首先要做一套很适合自己脸型的脸谱道具,第一次做变脸道具,花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但是还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尽管可以用,但是还是全部废弃,重新再做。接下来又花了近三个月的时间,终于从数十张脸谱道具中挑选了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但是,很快我就对这套道具感到不满意。为了寻找理想的面料,我跑遍了浙江所有的大面料市场,甚至跑到上海、江苏、广东去找。前后差不多有两年多的时间,我是独自一人在房间里夜以继日地进行着面具制作,拿针的手指磨起老茧,而拿材料的手上都是被小针扎的伤疤。这十多年下来,我的道具从服装的改制到门子(机关)的安装,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为了更好地在舞台上放手表演,我研究出不用双手帮忙的变脸技法,我在演齐天大圣时,就更自如了。为了更好地表现各类人物特性,我又学会了绝妙的吐火技艺。我始终认为艺无止境,我们只有真正领悟到变脸的真正内涵,才能正确认识它的艺术价值,也就能给变脸作出客观公正的艺术评判。

    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川剧变脸需要发扬光大,脸谱的制作和变幻手法还是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的。

    我学会变脸已有十年,可以说在我们省和周边地区还是小有名气的。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我已经知足了。现在我的变脸技艺已达到了得心应手境地,我也因此有了“江南变脸王”的美誉。
从一个小剧团的小演员开始到现在成为一个自由的职业演艺人士,期间饱经人世间的几多沧桑和磨练,现在想起来,我的亲身经历正像自己在舞台上所表现的各种角色那样,尝遍酸甜苦辣,历经悲欢离合。这也许就叫做“演绎人生”吧。

    建德新闻网记者:张京波

责任编辑: 周冰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