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创业故事

微信扫一扫分享

方氏钟表
2010-05-26 09:58

“方氏钟表”,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钟表修配店,它静静地隐于喧嚣中,如同闹市交响曲中的一个休止符。

经营“方氏种表”的是89岁的方学良老先生。

方老先生是兰溪人。15岁那年,父母把他送进兰溪中央钟表店当学徒,最终他成了师傅最得意的弟子,以至于后来将钟表店交给他经营管理。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兰溪中央钟表店拼入兰溪钟表合作社。不久,新安江水力发电厂动工建设,数万建设大军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聚集新安江。方学良和几位师兄弟来到建德,在仓滩租房开设了“新安江钟表修配合作社”。当时的仓滩还是一片田园野地,人稀客少。1957年新安江区已经成立,淳安茶园镇的居民整体移到新安江。茶园镇下迁的居民约4000人,其中不乏打铁、剃头等手艺人。他们的的迁入,不但增加了新安江城区的人气,也让城区有了丰富热闹的生活场景。虽说当时新安江只有一家钟表店,但当时戴手表的人不多,表源很少,所以方学良他们主要以卖钟修钟为主。

钟表修配绝对是个手艺活,不但需要心灵手巧,还要有极大的耐心。方学良的师傅陈顺喜在兰溪是有名的钟表匠,“粘、补、焊、驳、种”等技艺样样精通,他不但能用简单的工具而不是电动的车床,就能把微小的零件锉制加工出来,还能把乱成一团直径只有四分之一头发粗细的手表游丝,盘整得又圆又平,把缺损了五六个齿的小齿轮镶补修复。方学良深得师傅真传,到新安江来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行家里手,艺技卓越,技法严谨,以至寿昌、梅城的居民不惜舍近求远地来找他修钟修表。当时修的最多的是上海产的马头钟、圆头钟、双铃闹钟等,也有一些老式的机械大钟。修理老式机械钟,脏且费时又伤神,单是盘发条,就须巧劲顺势而为,一不小心发条脱手,爆发力可把手指骨打断,所以一些技工不愿意修理大钟。这些对方学良来说并非难事,师傅传导给他的技艺和严谨,足以让他干起来得心应手。当时钟表对于百姓来说还是奢侈品,总是希望通过钟表师傅,尽量把旧钟表修好延长使用期,因此,技艺高超的方学良很受人们欢迎。

60年代初,“新安江钟表修配合作社”改为地方国营钟表厂,归口商业局。几年后钟表厂又改回“新安江钟表修配合作社。70年代初,钟表修配合作社再次更名为“新安江五金厂”,并增设了雕刻、五金、采石场等经营项目,归口手工业局。不管企业怎么变,方学良还是不改初衷地干他的老本行,直到退休。退休后,方学良曾在新安江百货大楼、五金厂门口摆摊,十多年前他在彩虹桥附近租了一间不足五平米柴间作为营业房,挂出了“方氏钟表”的招牌。

从15岁入行到现在,方学良埋头只做一件事:修钟表。这件事他已经做了74年,越做越放不下,就好像是心里的一块肉,长出来了,就无法割舍。令人惊奇的是,修了74年钟表,他的视力还很好,看书读报不用戴眼镜,再小的手表零件他也能准确地“栽种”到机芯里,即便是像“磨摆尖”、“盘游丝”这样的高难度活儿,他也敢接。

“方氏钟表”里的摆设十分简陋,一张工具桌、两张板凳,其余的就是镊子、板手、小铁墩、套丝板、吸油缸、锉刀、压盖器等精致的工具。这些工具跟随方学良几十年,件件都亲切得像是他的左右手。可惜的是那些工具现在难得有用武之地,因为现在佩戴手表的人越来越少了,有时候一整天都等不来一个顾客。即使这样,方学良还是每天都按时来出摊,用他的话说,过去修表是为了糊口,现在是为了“有点事做做”,图个开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方氏钟表”堪称是一个用精神命名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个地址和空间,而切是一个有容颜和记忆、有年轮和光阴故事的地方。

建德新闻网记者:宋晓红

责任编辑: 储玲娟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