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创业故事

微信扫一扫分享

“绿色化学”的追梦者——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获奖作品选登
2018-12-24 11:49

我老家在天津。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父亲从官厅水库调往江南,随后又到浙江建德,支援新安江水电站建设。数年后,我们举家跟随父亲来到新安江定居,成为建德人。1973年8月我从浙江化工学院毕业后进入建德化工厂工作,从基层一线干起,先后任技术员、技术科长、副厂长、厂长、党委副书记。1989年7月被提拔为建德县经委副主任、党委委员;1990年5月调任工业局党委书记、局长;1992年8月返回新安集团,担任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在新安集团奋斗数十年,经历了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两家只有几百人的县办小工厂联合后,发展成为有43家子公司、6000余员工、产值近百亿的上市公司;成为技术先进、管理科学、全球知名的世界一流企业。我亲身经历了新安集团发展过程的风风雨雨,见了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企业深化改革所带来的丰硕成果。

深化改革:组建股份制集团公司

1990年金秋季节,时任化工部部长的顾秀莲,在新安江畔视察建德化工企业后说了三个想不到:想不到一个县有这么多化工企业;想不到这里的化工产品门类这么齐全;想不到企业管理工作抓得这么好!她建议说:“这么好的基础,应该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她的一席话,正好说到我的心坎里。是啊,组建联合舰队,走规模化发展之路,才是建德化工发展的方向。

当时的建德化工厂效益非常好,但它是建立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廉价电力和磷矿石基础上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如果没有主导市场的新产品跟进,这种亷价的优势很快就会随着政策的调整而消失殆尽。而建德农药厂,当时已经开发出新一代除草剂——草甘膦,由于缺乏后续资金投入,一时难以为继,但产品市场潜力巨大。一家有充足的资金,却缺乏后续的当家产品;一家有好的产品,却缺乏继续投入的能力。“让他们优势互补,走到一起。” 是组建集团公司的思路。 1991年10月10日,以建德化工厂、建德农药厂两家倒旗企业为核心的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1992年,县委书记要我在工业局长和公司老总的岗位作出选择,我想在化工行业干出一番大事业,实现“绿色化学”的梦想,毅然辞去县工业局长的职务,返回企业。1993年5月完成了企业的股份改造,成立了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由我担任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科技创新:首创循环经济模式

四十多年前,我大学毕业后来到建德化工厂。当时的建德化工厂的大烟囱顶上日夜燃烧,如同一个巨大的火炬。外行人认为是工业的壮观,内行人才知道是工业的无奈。当时我受命与同事组成技术攻关组,一年半建成了利用黄磷尾气回收生产甲酸的装置。利用尾气生产甲酸,变废为宝,这就是循环经济的雏型,从此开启了“绿色化学”之门。

1997年,新安集团的科技人员在草甘磷技术攻关中,发现生产过程原有的物料失去平衡。我在听取汇报后感到不是一个小问题,随即要求科技人员尽快弄清楚。通过技术人员的一系列攻关,这个物料找到了,它就是氯甲烷,而氯甲烷是有机硅生产的基础原料。经过试验和开发,集团最终成功将氯甲烷回收净化,用于合成有机硅单体,同时又将有机硅单体生产的副产品盐酸精制后用于草甘膦生产。就这样搭建了一座以“废气”发现利用为开端的物料循环的桥梁,首创了“循环经济”模式,为实现“绿色化学”梦想奠定了基础。有机硅和草甘膦互动催生了一个大产业,给社会带来的成果是环境的改善,给企业带来的直接成果就是产品成本的降低,形成了极具竟争力的产业链。这种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是企业科技创新、技术进步的重大成就。这一科研成果于2002 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于2003年4月23日和2005年9月6日,先后两次来新安化工集团考察(后一次为专题考察),在考察中,他对集团的发展模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在听取我汇报集团首创的“循环经济”模式之后,习总书记高兴地说:“这个好,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这就是循环经济的具体表現,了不起!”

十年磨砺:新安股份成功上市

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我在不断地思考,如何破解集团的难题和困境,实现历史性跨越发展?企业要发展,必须有新项目的投入,投入需要资金,资金短缺是跨越发展的一大瓶颈。企业要真正实现华丽转身,就必须走上市融资之路,就必须在资本市场有所作为。

1993年6月,我与同事冒着酷暑赶赴海口市,到新兴的资本市场——海南证券交易柜台寻找机会,但看后认为运作不规范而败兴而归。同年7月,又上北京,申请由人民银行主办的法人股自动交易系统上市流通,一直到9月30日才取得通行证。谁料政策多变,国庆节后有关方面便宣布停止新公司进入,我们很无助地被挡在门外。

1999年,新安集团又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必须加紧上马万吨级的有机硅单体生产装置,如果行动迟缓,就会错失良机,因此融资问题迫在眉捷。这一年的下半年,我出差路经杭州,在省体改委得知,国家将开通绿色通道,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优先上市,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艰辛闯关,2001年9月6日,新安集团在上交所敲响了上市的锣声。新安股份挂牌上市后,先后成功融资12.6亿元,由此打通了迈向资本市场的坦途。

携手联合:做大做强企业集团

新安集团进入有机硅产业,始于1998年1月1日对开化合成材料总厂的吸收兼并。第二年集团在新安江白南山建万吨级装置,并将有机硅确立为继草甘膦之后的又一主导产品。开化合成材料总厂是开化的一家国有企业,当时苦于主要原料氯甲烷市场价格太高,无力发展,而且连年亏损。新安集团将回收的氯甲烷以低于市场价几乎一半的价格供应他们,支持他们扩大产能。随着我对有机硅市场的深度研判,预测到了对这个产品的发展前景。随后开始了与开化县进行战略合作的进程,最终开化县将开化合成材料总厂整体划给新安集团进行“资本置换”。接着新安集团投资开化合成材料总厂2个亿,将它的产能扩大到3万吨(现已扩大到5万吨)。合作后的初期,开化合成材料总厂年销售额达3.6个亿元,年上缴税收5000万元,实现了合作双赢。

我经常对同事们说,产业发展既要有前瞻性,又要善抓机遇,其中的关键是对未来市场的准确判断和把握,与镇江的合作便是如此。镇江江南化工厂是镇江市属的一家国有企业,年产草甘膦1.5万吨,在国内仅次于新安集团。由于外部行业走入低谷,内部经营理念、机制落后等等因素,使这家厂营运陷入困境,资不抵债,影响600余名职工的生计。2003年,已难撑危局的李总受政府之托,主动打电话向我求助,相约在江苏宜兴商谈联合之事。我当时预测,由于世界生物能源产业的兴起和粮食价格的上涨,世界种植业将会迎来大发展,不久的将来,国际市场对草甘膦的需求将大幅增长。后来形势的发展,证实我的预测是准确的。

对镇江江南化工厂的兼并,我们采取“低成本”进入的方式,即由新安集团投入400万元现金入股并控股江南化工厂,再投入部分流动资金恢复现有产能。同时投资4个亿,在镇江大港新区分二期建设年产5万吨的新厂。经过技术人员的日夜奋战,终于在2008年初建成投产。这一年上半年,国际市场草甘膦价格大幅上涨,每吨由原来的3万元上涨到10万元,镇江的投入半年就收回了。兼并镇江江南化工厂,对新安集团来说,整体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草甘膦的产能跃上了8万吨的新台阶,稳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地位,2008年新安化工也获得了有史以来最好的业绩:收入突破70亿、利润破20亿、上缴税收突破6亿。

之后,新安集团又与跨国公司阿波罗迈图新材料公司达成了合作伙伴,双方成立了新安迈图公司,对有机硅产业进行布局,一期投资一亿美金,年产10万吨有机硅单体装置在建德马目开工,三年后建成投产。新安化工的有机硅产业,由此开创了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的新纪元。

2013年10月28日晚,全球农化2013Agrow颁奖典礼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鉴于新安集团的创新能力和对全球产业发展做出的突出的贡献,我作为新安集团董事长,荣幸地获得由Agrow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绿色化学:不断践行社会责任

“绿色化学”是新安集团深植骨子里的基因,在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忠实履行社会责任,特别注重环保管理,积极回报社会,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加大技术、资金的投入,在节能减排和环境改善上先人一步,取得了生产经营上的主动权,在环境保护方面卓有成效。二是投入巨资实行工厂整体搬迁,将梅城的建德农药厂,新安江城区的化工二厂、有机硅厂、热电厂、新安物流和技术中心分别搬迁到马目园区,不但改善了城区环境,给城市发展留出空间,而且还加速了生产设备的更新換代,为实施 “园区智能化”创造条件。三是近十年来集团累计实现收入622.9亿元、实现利润 40.6亿元、上缴各类税金25.9 亿元,对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四是集团员工从数百人增加到6000余人,对社会就业率提高做出较大的贡献;五是踊跃参与“爱心助学”、“春风行动”、无偿献血等社会公益事业,公司与员工积极向社会捐助资金累计近5000万元,我还将政府奖励给我的奖金,捐赠给建德市慈善总会,建立由我个人捐赠的“新安学子”奖学金,资助贫困学生,至今已累计捐赠300万元以上。六是员工的薪资收入在逐步提高,福利待遇逐步改善。汶川特大地震后,公司首期出资300万元,建立员工子女助学基金,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员工子女助学基金管理办法》,解决了工伤困难员工的后顾之忧。为稳定员工队伍,创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从走出校门来到企业,我在新安集团工作了40余年,奋斗了一辈子。在这方“沃土”里,我追逐了事业的梦想,施展了自己抱负,花费了毕生的心血。新安集团如今已经发展成世界一流的知名企业,我由衷的感到幸福和自豪!由于年龄的原因,我从集团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但我对新安集团的感情是难以割舍的,我时刻关注公司的发展进程,殷切希望她继续做大做强,永续发展,使这艘绿色的“航空母舰”乘风破浪,快速驶向深蓝色的海洋!王伟口述 许永良整理


责任编辑: 黄倩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