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里洪坑的红茶(话说寿昌之十三)
2010-06-09 14:02

说红茶话金牌,还得先讲里洪坑。里洪坑地处寿昌的西北部,过邵岭坑与淳安县邵岭接壤。里洪坑古为寿昌县十二都二图,民国期间又称童家乡、西华乡,今属寿昌镇上仓行政村。

里洪坑为千里岗山脉的北端,离寿昌县城50里,岭南的源头水,经邵岭坑、里洪坑、赤源汇流成曹溪,而后在城西宋公桥汇入艾溪。民国时寿昌县县长李渔曾在里洪坑下首筑堤坝蓄水,后人称之李渔坝,其地在今绿荷塘水库上游。因建造绿荷塘水库的需要,里洪坑大队于1979年撤销,人员迁移到库外,而今只有里洪坑之地名。

里洪坑海拔600余米,古为寿昌、淳安两的交通要道,古志书上称之为“羊肠鸟道”,可想而知其路之难行。此地群山矗立,山高林茂,云雾弥漫,雨量充沛。春夏之季,晴时早晚遍地霞雾,阴雨天时满山云雾,有人说此地有仙人居住。土壤松透,光照适宜,最适宜茶树的生长。据说里洪坑的种茶始于宋代,至明末清初,里洪坑的茶叶已经小有名气。

浙江一带多制绿茶,俗称炒青,而寿昌的里洪坑人却偏爱制红茶,还获得过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特奖。

里洪坑地处邵岭南坡,从邵岭坑到里洪坑有数十里的山坑。山坑多潮湿,尤以夜间的寒气钻人心腑,居住在这一带的百姓常犯肠胃不适。古时少药,山民亦无钱买药。有人听说红茶暖胃,可治肠胃之不适,于是便试着制起了红花,久喝果然奏效。

里洪坑人制红茶的工艺很独特,单是采茶就十分讲究:雨后不采雨前采,正阳不采晨时采。采来的茶叶要经过萎凋、揉捻、发醇、干燥四个工序,使新鲜的茶叶适度氧化成毛茶,而后再经加工,精制成红茶。

红茶有多个品系,如云南的普洱茶,以压成饼状、块状见多;福建、安徽等地的红茶又以条索形为主;也有的产地是碎红茶,现在西方人就喜欢饮碎红茶,再加些牛奶,其味醇香爽口。里洪坑产的红茶,除碎茶外,基本是条索和叶片形的,保持茶叶的原生形状。茶叶都采摘于谷雨前,时称“雨前高山红”,其品质之高冠绝一时,可与福建铁观音相媲美。

里洪坑的山民代代种茶,所制的红茶远销沪杭,香飘四方。清末曾博得北京展览会褒奖。1915年荣获巴拿万国商品博览会特奖。可惜的是,里洪坑的红茶制作工艺已失传多年,连知道这件事的人恐怕也为数不多了。

戴荣芳

责任编辑: 储玲娟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