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话说寿昌之十五
2010-06-30 15:19

造纸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早在公元105年,汉和帝刘肇元兴元年,有宦官蔡伦总结之前简书、帛书的经验,改造了造纸技术,创造了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等原料造纸的方法。从此,纸这种用于书写、绘画的特殊产品,被官家百姓所使用,逐渐传播到亚、非、欧的许多国家。

时隔一千六百年,在寿昌县的西部山区一带,一个新兴的造纸行业正在崛起,使西部山区摆脱以往单一的靠伐木烧炭,砍竹换钱的生活方式。旧时的寿昌县西部边陲行政区域为八都和九都,这两处西南与龙游、西安(衢县)毗邻,西北与西安、淳安按壤,是群山交错的大山区。寿昌溪的源头就在八都的三井尖,从八都一图(今长林一带)经八都二图(今上马一带),穿六都一图(今大同一带)流向寿昌。古时,三井尖源头水源充沛,为常流河,溪水清澈,可见水底鱼虾。

八都九都以山见多,可耕种田地甚微。为求生计,百姓以伐木、砍竹、烧炭、放竹排上县城兑些油盐米面。山边杂地勘缝种些五谷杂粮,勉强度过艰难岁月。

八都九都的一侧以大岭背为界,岭西是八都的大坑源泉,岭东为九都的沙墩头、西坑源、北坑源。一山隔断两都人却隔不断乡邻的亲情,八都九都百姓同音同风俗,伐木烧炭,砍竹换兑相互都帮衬着。

年复一年,岁去岁还,明亡清兴,大岭背的两侧突然喧闹起来。有江西南丰县沿畈乡的一群百姓,拖家带口地进了八都九都的山坞。这群人是章氏家族,是南丰一带的造纸师傅,闻寿昌县西部盛产毛竹,于是奔走千里来此安家立业,欲想干出一番事业。

古时,山林资源多半无主无户,竹木等自生自灭,人稀地广,各人只顾自己门前的一亩三分地。这恰恰给章氏家族的迁徙,创造了一个有利的立足之地,施展技艺的用武之地。

一时间,大岭背两侧同时建槽造纸,上槽、中槽、下槽,似阶梯排列在溪坑两岸。毛竹造纸非一月半载的事,从伐竹、成料、堆槽、化料、制浆、提清、摊浆等有十几道工序。成品纸张又须经挑选、分级、打捆包装,加盖产地印章,才能外运销售。当时寿昌县所生产的纸张销往龙游、淳安、建德、兰溪等地,上好的纸张也有经水路至建德县庙嘴头货场,然后统一分类销往杭州等地。

寿昌县八都九都所产的纸张,为民间日常生活用纸,并非书画用张,是一种色黄、质糙的低等级纸张,俗称草纸或糙纸。这种纸又分上、中、下三等,以糙纸为下等品,就是以往副食品商店里用来包装糕点用的纸。其纸质毛糙,手感扎人,除包装用纸外,还将纸张泡湿搀拌在石灰中刷墙,俗称纸筋。中等的叫黄表,专用于寺庙中给菩萨神灵烧用,以及道家画符烧拜用纸。上等的叫缟纸,俗称煤头纸,用于祭祀祖宗逢时过节烧拜之用,也可用这种纸卷成细纸卷打石取火用,民间称之为媒头纸。

清版《寿昌县志》载:“纸,出县西永平乡四灵等区(八都为永平、九都为四灵),分花尖、南屏、黄表三种。洪杨(指太平天国)后每班(两年一班)出纸仅数千件,近来逐渐推广,已增至三万件有奇。”可想而知,当时的造纸规模是比较大的,产量也是比较高的。清咸丰间太平军进入寿昌县境,部分造纸的章氏又避兵燹返回江西南丰沿畈,故造纸产量下降。待太平军败退寿昌,章氏相继返回,并带动当地百姓造纸,所以造纸产量倍增,品质也好于先前。

寿昌县造纸业一直沿至20世纪50年代。如今,在李家镇的北坑源和大坑源,还留有纸槽遗物,以及纸槽、中间槽等旧地名。(戴荣芳)

责任编辑: 储玲娟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