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在圆明园遗址的遐想
2010-10-13 18:33

 

  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圆明园是悲凉的象征,是被欺侮的历史印记。所以,抵达圆明园时,刚好天气降温,略感凉意,直如心情。

 

  残垣断壁、劫后余生是我对到圆明园的概括,步伐因此有些缓慢和沉重。

 

  在熙熙攘攘的游人中,随时随地可见高鼻梁蓝眼珠的西方游客。我在猜测,面对这样的历史痕迹,这些老外是怎么想的?也许,他们之中有的就是当年入侵北京大肆放火抢掠者的后人。

 

  根据历史文献,圆明园的确是被英法侵略者所焚毁。但是,在英法联军还在天津时,北京的流氓地痞就开始进入圆明园偷窃甚至洗劫,体积小易于搬运的文物被大肆偷盗。英法联军到达之后,在抢完一切可以搬运的东西之后,一把大火将圆明园打入万世不复之劫地。这些,历史书已经告诉我们了,也渲染得够泛滥了。

 

  但是,接着,民国初期走马灯一样更迭的军阀,把圆明园破坏得更加彻底。圆明园废墟凡能做建筑材料的东西,从地面的方砖、屋瓦、墙砖、石条,到地下的木钉、木桩、铜管道等,全被搜罗干净,断断续续拉了20多年!溥仪时期的档案留下了不少无奈的记录:“军人押车每日10余大车拉运园中太湖石。”

 

  实际上,拆卖的情况远比档案中记载的要严重得多,大总统徐世昌拆走圆明园属鸣春园与镜春园的木材,王怀庆拆毁园中安佑宫大墙及西洋楼石料。后人称此为圆明园火劫之后的“石劫”。石劫中遭受损失最大的是西洋楼景区的欧式建筑。坐落在圆明园西北角上的安佑宫,是清代皇家在园中的祖庙,气魄宏大,尤其是殿前的两对华表,雕琢舒朗精美。历经数劫之后,安佑宫和周围牌坊林木尽失,唯余两对华表。1925年初,燕京大学翟牧师私拆华表,其理由是:“我看圆明园内石柱系属古物,恐有人拆毁,故运至本校保存。如中国用时,即可退还。”现在这对华表依然耸立在北京大学西门内教学楼前。而另一对华表,则成了民国时城内新建的仿古式图书馆门前的装饰。在这前后,修建中央公园(现中山公园),甚至筹建香山慈幼园,都以“正当”的理由,在园内拆走珍贵文物。华表尚且可以公开拆运,至今犹存的远瀛观的残石断柱绝不是人们手下留情、想给后人留下一点可供政治教育的最后“教材”,可能是因为它们的式样太怪异,实在难以派上用场。

 

  圆明园还要经过最后更为彻底的“土劫”。宣统末年,当地旗人已经在园内的宫殿旧址上筑屋,昔日的皇家园林与麦垅相望。1940年后日寇占领时期,北京粮食紧张,于是奖励开荒。从这时起,农户陆续入园平山填湖,开田种稻。清初盛世历经150余年苦心经营的湖山之胜,遂面目全非。

 

  又据知名文物鉴定专家马未都披露,圆明园未必是英法联军所烧,园中器物也不全是英法联军所劫,很可能是太监放火,然后趁火打劫……

 

  所以,我们不能总将错误一味推到外国人的头上去,多反省反省自己的错误对自己是绝对有好处的。(黄建生)

 

 

责任编辑: 张目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