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洋安的古桥
2011-02-20 19:33

    洋安村在变,除了头顶湛蓝的天,新安江里翡翠的水,南面葱郁的山以外,其它都在变,新建的小区代替了古老的村落,各家门前用鹅卵石堆砌有图案的村道变成平坦、笔直的公路,百年的老房被鳞次栉比高楼所替代。洋安看起来越来越有朝气。然而生与斯长与斯的人们,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人,难免还有夹杂着一份失落感。旧洋安在我们这一代人眼中逐渐消失,新洋安在关注下逐渐建成,倘若子孙后代问起,“爷爷,洋安以前是怎么样的?”我们只能凭借记忆和仅存的照片告诉他们,能不能留下点有纪念意义的给他们看看呢?

    洋安历史上没有出过达官贵人,也没有良田千倾的富豪,并未留下宏伟的古迹。留下的只有两座石桥,一座座落在上洋安的紫竹坑上,桥名紫竹桥,圆形单孔,或许以前两边种的都是紫竹,因此坑和桥都以紫竹来命名。桥的规模虽然不大,却是古严州走旱路去兰溪、寿昌的必经之路,由于没有桥碑,此桥建于何年代已无从考证,唯一留下的就是刻在桥身上的紫竹桥三个字。每逢夏天,田中耕作的农夫休息时都喜欢去桥上,两边茂盛的竹子带来的阴凉是避暑的好去处,渴了喝几口桥下的溪水。傍晚边,这里更是村民聚集谈天纳凉之所,听着桥下溪水的叮咚声,竹林里传出的蛙声,就像是一幅“纳凉图”,桥头一家农户的大门上贴着对联的横批就是“紫竹泉声”,是这幅纳凉图最好的印章。由于这里已被开发成安置小区,紫竹坑已被填平,桥也没入了地下,只有回忆还在。

    另一座建在深坑自然村,桥名万安桥,建与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据民国《建德县志》记载:“万安桥,在城西四十里山边,河西庄芹坑埠。清光绪三十一年陈凤鸣、陈昌显、黄茂林、徐祥妹等捐造。”建筑东西横向跨于村中小溪上,为单孔石拱桥。平面呈矩形,全长12.8米,桥面宽3.8米,桥高4米。拱券为纵联并列砌筑,净跨11.8米,矢高2.5米。东西落坡略呈喇叭状,西侧落坡略低于东侧,落坡两侧与溪两岸道路贯通。桥沿刻有桥题名“万安桥”字样,阳刻楷书。刻的是石字旁的“桥”,这样的字早已不使用了,只能在古书和古物中寻找到。

    与所有江南石拱桥一样,桥面正中留有一个一尺见方的孔,据说这表示此桥尚未完工。其实修桥师傅在造桥时为中间的方孔早已凿好一块与方孔相同尺寸的石板放在桥头边上,但并不镶嵌进去,这里面还有一个传说。古时有一个地方要造桥,管事对外招聘师傅,前来应聘者很多,都说自己的手艺好,其中一位说,我造的桥除了美观牢固,所用的石块按我的要求一次性运到,桥造好以后,石块一块不多一块不少,如有余缺,我不要一分工钱,于是管事便让这位师傅造。

    这位师傅也的确有本事,桥造到桥面中间只剩下一块石块的位置,而运来的石料也只剩下一块石块,但就是这块石块,师傅怎么摆都不能完全合缝,正当着急的时候,路过的一个先生,指点了一下,恰好严丝合缝,后来多方打听,才知道此位先生就是鲁班。为了纪念这个典故,此后所有修建的石拱桥,中间的方孔都预留出来,然后把相应尺寸的石块放置桥头,待鲁班路过的时候,由他来放入。这当然是一种传说。文革期间,为便于拖拉机过桥,村里将桥面铺平,两端道路加宽,立于桥头的桥碑也被当做四旧被推倒,之后便下落不明。

    随着洋安开发,原先一些古老建筑的拆除和地形地貌的改变,村民们要求保护古桥的呼声日趋强烈,而保护作为桥史上最重要的桥碑尤为重要,经过多方查找,散落各处的碑与基座终于有了下落。在一户已经拆掉一半的农家地基上看到一块大青石,有位当地的中年村民告诉我们,这就是那座碑的碑座。碑被抬走了,所以碑座就拿来砌墙角了。这位村民姓黄,在窑上自然村也是大姓,历史久,人口也比较多,当年造这座桥的时候,他们的祖先都捐过款。而且附近很多村的人,都为这座村捐过款,甚至远到马目都有人为这座桥捐款。老黄说,他的太公也捐过两块大洋,他小时候还在石碑上,看到过他太公的名字。

    老黄还带我们去寻找石碑,据他的记忆,这座石碑应该还在村里,是在人民公社年代被别人抬去架在另外一座小沟上面当桥了。我们在一个小山湾的出口的农田边上看到一些用石头砌起来的田间路,在中间夹着一块石板,老黄说这块石板就是那个石碑,附近正在干活的农户也过来看了,他们说确实就是,下面还能摸到石碑上的字。他们也都姓黄,也知道这是他们祖上留下来的石碑,他们也希望能让这块石碑重见天日,让后辈们能够记住祖先们的功德。

    2010年7月13日,附近村民自发参加“迎碑重竖”仪式,他们之中年纪最大方留法已74岁高龄。在搬运重大六百多斤的碑座时,有一位村民还扭伤了腰。桥碑重竖后,村民还自发放了鞭炮,以示庆贺。值得洋安村民欣慰的是,“万安桥”已经被建德市人民政府列为建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以永久保留。

 

  记者 张京波 通讯员 谢坤元 刘潇

责任编辑: 余 锋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