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古道探幽
2011-12-27 14:37

好一个阳光普照的日子,“随风户外”一声召集,一群驴友欣然而至。

这日清晨,大伙踏着霜花,兴致勃勃地从凤凰山往乌龙山,开始了古道穿越。

相传,乌龙山和凤凰山为一对渔家夫妇所化。渔家夫妇为生活所迫,投江而死,尸体遂化为两座大山,希望住在这里的后代们从此能过上“龙凤呈祥”的生活。乌龙山距梅城镇北一公里,主峰旗架峰海拔916.6米,横亘绵延,气势雄伟,常年白云缭绕,覆盖整个山顶,尤如“乌龙山戴帽”。每当雨后初晴,白练飞瀑,点缀青山,其中瀑布,飞流直下,水花四溅,格外媚人。

冰霜凝枯草,枯草蔓古道。沿着潺潺小溪,从杂草纷乱中寻找着那条依稀可辩却又被纷繁杂草淹没的古道缓缓而行。

伴着溪流的牵引,石阶、石桥等古道遗存渐渐展现在眼前,两侧高山夹岸而矗,颇有些阴森,道两旁长满着鲜红熟透的各类野果,大伙兴奋地采集着、品尝着、欢笑着、前行着。

漫步于古道,一股浓郁的沧桑感,油然而生,古时交通不便,长途跋涉,鞍马劳顿,而行走在这条古道上,你不能不佩服古人的聪慧,如果取道杨村桥到严州,那这条捷径,路程短得令人吃惊,大约可缩短四分之三。

这是乾潭等地古时通往严州府城的一条便捷通道,更是走亲访友、贩夫走卒的必经之路,从那些被脚板磨得光滑的石头,依稀可以看出,当年应该是人流如织、往来如梭。

可如今却只能默默地诉说着往日的故事,回忆着当年的辉煌,可如今却再现出另一番景象,令人心里泛动着“别有一番滋味”:

萋萋的茅草湮没了古道,尘封了往日的喧嚣,沉寂已久不乐意让人打扰;

粗密的苦竹侵占了石阶,挡住了昔时的通衢,它俨然已经成为这儿的主人;

最为好客的是那些藤刺,好象他乡遇见了久别宾客,热情地“牵衣待话”;

与其说是路,倒不如说是一条幽幽的隧道,两侧的草木已经挤挤挨挨将原先的路挤兑成一条幽暗深邃地道,我们只能低着头,猫着腰甚至匍匐着艰难地穿越,前面的人用身体尽力拓开藤蔓枝桠,挤出一条缝,让后面的人能够顺利前行。

好不容易到达了凤凰山与乌龙山之间的峰峦,身居其间,可谓“龙飞凤舞”,气象万千。登临此处,极目而眺,尽揽三江、肩挑两界,远处苍山如海,双塔耸立,阡陌相连,镇乡相依,令人顿觉境界开阔、胸荡层云。

脚下是片一亩左右的平地,在阳光下略显空旷,上面长满野草和杂木。了解本地历史的人告诉我们,这里原本是一座乌龙寺。

当年这座寺院建筑考究,气势恢弘、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常年香客如云、香火鼎盛、清香袅袅、钟罄声声,寺庙为过往行人提供遮风避雨之便,僧侣为往来过客提供茶水,一杯茶斋、三柱清香,拉近了佛缘与人缘之间的距离。因而,往来过客如过江之鲫,信女善男络绎不绝,但最后却不幸毁于兵燹,终经风蚀雨侵,归于无形。

我在这座废墟上寻寻觅觅,在蒿莱之间仅寻见一些残砖片瓦,抚思追远,大有《黍离》之叹,“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古道已经湮没,湮没在蓬莱杂木,湮没在沧海桑田。

古道已经荒芜,荒芜在平坦的公路,荒芜在现代的车辆。(李新富)

责任编辑: 周碧辉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