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溪口村昔日的风光(上)
2011-12-29 19:12

大同镇有一个蛮有名的村叫溪口村。溪口村东接大同,西通上马,南连大店口,北接劳村,以前是四个乡镇的连接点,所以它自古以来就很繁荣。到了溪口,看街上店家众多,人来人往,很难让人相信,这只是一个村。可事实确实如此,上世纪80年代,它还是一个乡的建制。

在村里,已经退休的老支书老杨陪我去看了村里的古建筑。

过了桥,在桥头的一棵大树下就竖着一块碑,上面写着“溪口村乡土建筑”,可见该村古建筑的地位。往前走了一段路,整个都是新街,再往前走,我和老杨就走进了一个古老的村庄,面前是一幢正在修缮的古祠堂。老杨说,这是翁家祠堂,据说是明朝时期造的,后来又经过多次修缮。祠堂里原有一块进士匾额,文革时期被毁掉了。

和翁家祠堂隔路相望的是一幢看上去不太起眼的民宅。老杨带我走进了地上铺着石子的小弄堂,然后拐进了这幢民宅。民宅的天井里种着很多兰花,白墙黑瓦,很是幽静,里面收拾得干干净净,梁上的雕刻保存得相当完好,可见主人的爱护之心。

离开这幢民宅,我们继续在村里转。很快又见到了一幢古民居,门牌号是38号,老杨说,这里原本有一大片民宅,是个大户人家,可惜都毁于战乱,门前的旗杆石还在,可见当时的风光。

老杨还说,这条路叫老街路,前面还有一幢民宅十分气派,于是我们来到21号民居前,这幢民居果然保存得相当完好。而让我更感兴趣的是门边的一架古老的风车,虽然已经被虫蛀得很厉害,但是车身上却写着光绪五年的字样,是我这几年来见到过最古老的风车。

村里还有一座杨家宗祠,刚刚修缮过,里面自然是相当气派。

村南头的几幢古建筑也很值得一看,比如68号民居,门框上面的三块石雕十分精致,院子里还有一颗柿子树,树上还挂着红红的柿子。见我们来看古民居,主人吴师傅也赶过来了。他说他是盘山村人,这座房子以前是在盘山的,因为家道中落,所以百年前就被卖了,买主把旧屋搬到了这里。现在主人不要了,他又把它重新买回来,打算有钱的时候好好地修一修,也算是对得起祖宗了。

看完了古祠堂和古民居,老杨说,村里还有两座古庙值得一看。于是我们往回走。他说这条大路叫新街路,三十年前这里都是荒地,那时他当支部书记,让要建房的村民都到这里来建房,尽量不去拆老屋,于是,这里就成了现在的新街。但是即使这样,老建筑的损毁也是很严重的,上世纪70年初的那场“八·三”洪水,把村子全淹了,民房全倒了,只剩下青砖建的古民居和祠堂保留了下来。但是到了上世纪80年代以后,还是有很多古建筑被拆了,有些被卖了。特别是翁氏宗祠旁的一幢民居最为可惜,不仅房子拆光卖了,而且里面还有些古董也被卖了。他记得那屋里曾经有一副对联:“诸葛真名士,三苏是大家。”落款是祝枝山,听说居然只卖了500块钱。

老杨说,村里的很多古建筑,都是当初在这里开店的商家留下来的。他小的时候,这里非常繁华,满街的建筑都是青砖白墙黑瓦,一色的徽派建筑。村边的小溪旁,是长长的一排古树。每年到汛期,从上马、李家一带会有木排放下来,上面装着山里出产的桐油,甚至猪等,都从这里经寿昌江,然后进入新安江,一直送到杭州去。到了大跃进的时候,溪边的大树都被砍光了,只留下桥头这一棵。

老杨带我来到了公路旁的琴山自然村,在离公路不远的地方,有一座青山祖庙,庙里有戏台。戏台的对面供奉着青山老祖。对于这个青山老祖,老杨也说不清来历,反正每逢初一十五,祖庙就会开放。祖庙前数十米处,有一座石拱桥,叫青山桥。与古桥相连的是一段鹅卵石路,这条路是以前通往劳村的大路。老杨说,以前在青山祖庙的南面大约两里路的地方,还有一座青山庙,比这个祖庙大两倍光景,可惜在40多年前就被拆掉了。

(记者 张京波)

责任编辑: 周碧辉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