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马侍郎与马宅
2012-06-10 15:51

 

洪淳生

 

 

马宅村是三都镇的一个行政村,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为什么这个地方叫马宅村,不见得每个人都说得出来。马宅之所以叫马宅,是因为南宋时这个村子里出了一位大人物,叫马大同。关于这个村子的来历,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老先生于1990年主编的《浙江古今地名词典》中就有专门的介绍。词典中是这样写的:“马宅,村名。在建德县城东31公里。属三都镇。宋户部侍郎马大同建宅于此,遂名。村依山沿前源溪呈带状分布……”

古人对房屋的表述是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比如皇帝的房子一般都叫宫或殿,如阿房宫、祈年殿等。当官或财主家的大房子才可叫“宅”,如谷衍奎主编的《汉字源流字典》中对“宅”字就这样解释道:“古文或从广,敞屋。”这个“敞”字有高大宽敞的意思。另外,《现代汉语小词典》在解释“宅”字时说,“宅,住所;房子,多指较大的(房子)。”与其相匹配的词语,有深宅大院,或豪宅大院。人们会说光临寒舍,不可能说光临寒宅,可见宅比舍好。按照陈桥驿编的《词典》的说法,“马大同建宅于此”,肯定是马大同当了大官以后,手头宽裕了,又想衣锦还乡,显赫门第,光宗耀祖,于是在家乡造起深宅大院。后人为纪念这位马大人,就将村名改为马宅。

马宅这一地名取于何时,因资料缺少,无从谈起。其实,我想马大同绝非一般贫寒之家。贫寒之家怎么读得起书呢?读不起书,还怎么去考进士呢?父亲给他取大同这个名字,说明他父亲还是蛮有文化的。大同是我国儒家专指传说中的理想社会。《礼记·礼远》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再说,如果家里比较富裕,可能父辈手里就有较好的宅院了。只是没有证据可以证明,那时的村名是不是叫马宅。与名人有关系的地名在建德有好多处,如朱池,就是以朱买臣的姓来取的;孙家就是以孙韶的姓来取的;李家就是以李频的姓来取的。以宅取地名的较著名的还有东阳的卢宅等。

关于马大同,《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中是这样介绍的:“宋,严州建德人,字会叔。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任小官时,以刚直介闻。孝宗时每进言,辄陈恢复大计。所历中外要官,必求尽职,以洗冤、泽物为己任。累官户部侍郎。学者称鹤山先生。”查《建德市志(严州历代文献辑存)》一书中“严州历代进士表”得知马大同在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与张孝祥同榜。张孝祥(1132—1170)南宋著名词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考中进士,他是安徽和县人。曾任荆南、湖北安抚使。他的词作风格豪迈。他在建康留守席上所作《六州歌头》,表现出要求恢复国家统一的激情,对南宋集团的苟且偷安予以强烈谴责,张俊曾为之罢席。在主张恢复国家统一这一问题上,马大同与张孝祥的认识是高度一致的,这也说明他们是正直的官员。

马大同曾写过《过九嶷谒祠赋》小诗十二绝,但现在仅存六首。我们摘两首以飨读者。“行尽平岗十里间,好山迎我翆相环。九嶷更在云深处,只恐天高不可攀。”“何侯拔宅登仙去,虞帝因山作庙基。人物由来相代谢,不知陵谷几迁移。”从马大同的诗作中我们明显地感受到,他人在官场,身不由己。官场险恶,高处不胜寒。“只恐天高不可攀”,尽管他直言相谏,要求恢复国家统一,可皇帝就是不听。在这个问题上很难与皇帝沟通并达成一致意见。那些主和派的人还乘机挑拨,落井下石。在诗作中他又感叹历史沧桑变化,不可预知,只有等待时机出现。他的诗句“人物由来相代谢,不知陵谷几迁移”,让我们感觉到他的无奈与悲伤。

马大同的宅院随着时光的流逝已经早已不复存在了,就连建造在村背后山上的马大同的坟墓历朝历代以来,就不知被多少人偷盗过。到了“文革”这个史无前例的破坏时代,连他坟前的石条石凳都被农民拿去修水库用掉了。如今留下来的只有马宅这个地名以及他的一些美好的传说。能够做到这样,如果马大同九泉有知,也该高兴了。历史长河中,大浪淘沙,能留下姓名的人又有几个人呢?

喜看今日马宅村到处欣欣向荣,村领导雄心勃勃,好几个生态区块急待开放。他们一打生态牌,二打马大同这个历史名人牌。马大同成了马宅村的一大笔无形资产。现在各地都打历史名人牌,这到底是喜呢还是悲呢?我还真不知道。

 

 

责任编辑: 张目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