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凉席
2012-08-19 19:45

端午之后,盛夏的暑热如一匹金毛猛兽纵身而至,脚印所踏之地迅速窜起灼人的热焰。

人们纷纷逃入室内,关紧门窗,打开空调,以现代电器制造出的凉冷抵抗暑热的威逼。空调供给的冷风把室内变成了幽凉的洞穴,而室外的世界却更如热浪滚动的火炉了。这个时候,最叫人措手不及的是突然断电。断电之后的洞穴很快变成了蒸笼,从笼子里跑出来又不知该往何处去,不由得怀念起童年时的夏天——那个连电风扇都没有,却丝毫不觉得酷热难耐的夏天;那个在树阴、河水、竹床、凉席上度过的充满了趣味的夏天。

在夏天使用凉席祛暑的时代得追溯到东周之前,《诗经·小雅·斯干》里的“上莞下簟,乃安斯寝”,就是关于凉席的最早书写。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则将凉席这一普通生活用品提升至艺术的审美境界,惊艳的忧伤,令读者在品咂文字时便生出凉意。

玉簟是诗人冠之与凉席的美名。在民间,凉席的称呼则是朴素和直接的,草编的凉席就叫草席,竹编的凉席就叫竹席。

草席是用马兰草、蒲草或灯芯草编织而成的,质地柔软,凉度也较低,适合体质较弱的幼童和老人。竹席的透汗性好,凉度高,置身其上确有冰玉般的凉润与光滑。

放暑假了,孩子们像松了绑的小猴子,迫不急待地扑入山野,在河里嬉水、捉鱼,在长满野果的树上爬来爬去,骑在树岔上,或抓着一根树枝荡秋千。玩累了,就摘一片棕树叶子顶在头上回家。孩子们虽留恋山野,却不敢在外面疯得太久,因为母亲会焦急,担心得坐不住。母亲希望孩子们老实地待在她眼睛看得到的地方,“山上有很多蛇,毒得要命,碰上了可不是好玩的。”母亲警告道。

母亲将一张旧的大草席铺在堂前的地上,堂前有穿堂风,像个穿了隐身衣的顽童窜来窜去,不停地拂动墙上贴着的年画,弄出沙沙的响动,表示它的存在。孩子们在草席上围坐着,玩一些小游戏:挑棍子、拍三角、折纸飞机、下军棋,时不时会为输赢的不公争吵起来,在草席上扭打,把已经破了的草席边缘扯得更破。

在草席上睡午觉对孩子们来说是件很受折磨的事。母亲一声令下,让孩子们停止打闹,乖乖地睡午觉时,那铺在地上的草席一下子就变硬了,仿佛有很多的小石子在草席里藏着,硌得人翻来翻去,难受极了。过了一刻,困意大的孩子合上眼睛,想睡,那睡不着的孩子便在草席边缘拔一根草芯,轻轻地挠着快入睡的孩子,很快两个人又打闹起来。

这时母亲便拿过一只大蒲扇,在草席边缘坐下,看见有不安分的孩子想恶作剧时,便竖起扇脊敲过去,那孩子赶紧闭上眼睛,一动不动,假装睡着了。

午觉睡醒之后的时光是甜润的——母亲端来用井水冰了很久的白糖水,挨个儿递到脸上带着一楞楞草席印的孩子嘴边,喂一大口。白糖水装在一只有柄的搪瓷缸里,搪瓷缸的白瓷掉了很多,像个衣裳褴褛的人,缸盖上还有一行红色的字:“为人民服务”,这是孩子们最早认得的字——在读书前就认得了。

竹席的待遇比草席要好得多,是铺在床上的。那是一张已上了年岁的竹席,颜色由最初的淡黄转成琥珀色,且有琥珀的光润。

这张上了年岁的竹席曾参予过迎接新生的礼仪,做为“浴帐”,为产妇和新生儿“洗三朝”时所用。

“洗三朝”就是在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举行的洗礼。用艾叶煮上一大锅水,煮开后倒入澡盆内。开水晾至温热时,接生婆便在澡盆里放下十枚新钱币,抱来新生儿,入水洗浴。新上任的奶奶在一边帮衬着,鼻尖上沁着汗珠,又是紧张又是欢喜。

新生儿抱至澡盆时,家人就将竹席围成一圈,罩住澡盆和行洗礼的人。新生儿洗好穿上新襁褓后,家人方将竹席撤去,亲戚此时便围拢上来,说着吉祥的话,把贺生的红包送上。

产妇的洗浴也是用艾叶煮开后晾温的水。洗浴前先舀一碗艾叶水,加红糖喝下。入澡盆后,家人又用竹席围住澡盆,外面再用绳子缚住。

为什么要用竹席围住澡盆呢?老人说,上了年岁的竹席能避邪。新生儿和产妇的火焰低,容易招来不干净的秽物或风寒,生病,用竹席围住则能豁免,葆母子以平安。(项丽敏)

责任编辑: 余锋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