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行走陕甘宁-南泥湾(上)
2012-09-04 13:02

 

□ 胡建文

 

 

“花篮里花儿香呀,……南泥湾好地方呀,好呀地方……”郭兰英的这首《南泥湾》唱响华夏。南泥湾,这个响亮而辉煌的名字让多少人日夜向往,魂牵梦萦。

1939年,抗战相持阶段,边区经济极度困难。毛泽东指出: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饿死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解散也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还是自己动手吧。于是,毛泽东亲笔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生产自救!

次年春,时任三五九旅旅长的王震将军奉命率部,浩浩荡荡开进荒无人烟的南泥湾,一场垦荒屯田的旷世运动就此拉开序幕。

现在的南泥湾是个啥模样?离别延安,东南行九十里便抵南泥湾。

南泥湾乡政府办公室李主任是我的朋友的朋友。李主任是位热心人,得悉我们来自杭州,更是热情有加。

“去过杭州吗?”我问道。

“没有哪!杭州,天堂,好地方啊!”在他那羡慕的眼神里,我读懂了一位生长在陕北的汉子对柔情似水的天堂杭州的深情向往。

“晚上请你们喝酒!”看来主任心里有谱,我们无法拒绝邀请。

“慢!”有心的主人在我们即将离去时又唤住我们道:“我给你们开个介绍信,你们走哪都管用。”

“各村委会、各单位:兹有浙江省杭州市胡建文同志一行来我镇摄影拍照,请予以接洽。特此。延安市南泥湾镇人民政府(章)”

刹那间,眼前这位陕北汉子的铁骨柔肠令我感动不已。

南泥湾村口有一巨石,上面刻有毛主席草书“南泥湾”三个大字。山坡下,一侧开阳处,便是当年毛主席等领袖们居住过的地方。因为毛主席故居尚在修建之中,因此无缘瞻仰。

山里的孩子“人来疯”。我们的到来,给村里的孩子带来了新鲜,于是便被欢乐的孩子团团围观。窑洞前,堆满黄灿灿的玉米棒子,孩子们在苞谷堆上张扬地欢呼雀跃,于是,我想起了一个词汇“窑洞的子孙”。孩子们亢奋致极,一路尾随着我们不离不弃,因此,我们不时由他们“出点镜头”,孩子们争先恐后,生怕自己不能“入镜”。

半圆的窑洞门,那古旧的木门,别样的格式,让我喜欢。或许他们世世代代都住在这样的地方。窑洞里,因为空气不能对流,又大多朝南,白天摄入的太阳暖气储在洞内,因此很暖和。奶奶手牵孙子小手,恬静地坐在木凳子上,怎么看都那样的温馨和谐。

我们摄取了她们担水、扫地等动态画面后,作别时付了点小费给大娘。“莫咧!莫咧!我要你们钱干啥咧!”忙乎人家半天,就此拍屁股走人感觉有点不妥,于是,就到村代销店给孩子们买些糖果、娃哈哈之类,说了好多好话,大娘总算收下了。()

 

 

责任编辑: 张目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