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诗词佳作咏重阳
2012-10-14 14:36

“九”在我国古代的术数中属阳数,九月九日是双阳重逢,故名“重阳”,它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又是诗人的节日,历代诗人以重阳为题,写下了无数名篇佳作,至今仍流传不衰。

在重阳诗中,最脍灸人口的当为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人在诗中不是说自己重阳登高,而是通过“登高处”“少一人”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怀乡思亲之情。而“每逢佳节倍思亲”已成为千百年来游子民乡道不绝口的名言警句。此外,刘禹锡的“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露深。年年上高处,未有不伤心。”(《九日登临》)岑参的“强欲登高处,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旁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等都是通过重阳登高来表达诗人触景生情,怀念故园菊花的恋乡心声。

登高、赏菊是重阳的传统习俗,更是诗人们在咏重阳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孟浩然在《秋登万山寄张五》中写道:“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秋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歌。天边树若荠,江边洲如月,何当载洒来,共醉重阳节。”诗人没有直接写重阳节,可面对眼前的佳景,却憧憬的联想余地,从而感受到浓郁的重阳气息。真可谓一幅用淡雅的文字描绘成的水墨风景画。他在另一首《过故人庄》中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句子,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重阳节到来时再回来赏菊,可见他对重阳节去农家登高赏菊的浓厚兴趣。晏几道的“绿怀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阮郎归》)也写出了重阳簪菊豪饮的欢快心情。

九九重阳,正值秋冬之交,免不了“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倘若诗人生逢乱世又时运不济,潦倒困苦或怀才而不遇,怎能不发出悲秋的感叹呢?因此,同是写重阳登高赏菊,意境却不同。杜牧在《九日齐山登高》中写道:“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诗人试图用登高的快慰来排遣内心的苦闷,以发内心的难言之情。

词人李清照的《醉花阴·重阳》词道:“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事,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个“瘦”字,将自己在重阳节赏花时孤独凄凉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与悲秋之作相反,李白在他的《九日》一诗中却描绘出一幅山明水透的风光。“今日去景好,水绿秋山明。=壶的流霞,搴菊泛寒荣。”诗人以流霞作酒浆,摘秋菊为玉食,自斟自饮,放浪狂歌,一位放荡不羁的滴仙形象跃然纸上。白居易也有《重阳席上赋白菊》诗:“满园花菊郁金香,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人少年场。”诗人将“色似霜”的孤丛和白头翁进行对比,发出了人老志坚的概叹,颇有“老骥伏枥,怎在千里”的气度,读来令人振奋不忆。(孙泽柽)

责任编辑: 翁校龙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