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程广泰杂货店
2012-10-14 14:37

(小镇钩沉之二十)

创办于清光绪年间的程广泰杂货店,向以“杂”闻名寿昌。大到房梁屋柱,小到针头线脑,只要顾客需要,总会及时送到顾客家里,深得顾客和同行店家的赞叹。

说起程广泰杂货店,自然要提到创始人程振谱。

清同治初年,徽州绩溪蒲川少年程振谱奉母命来寿昌寻找父亲。原来,父亲一人到寿昌学做生意已是多年,除了到过年时托人捎回不多的铜钱外,几乎就没有什么信息。一帮当年结伴同行到寿昌做生意的徽州老乡,经不住咸丰年间的战乱,纷纷从寿昌回了老家,可程振谱父亲还是没有回家。直到程振谱长到十三四岁时,母亲才让他到寿昌来寻找父亲,一则可免家人担心,另外也可随父学做生意谋生。

程振谱跟着一帮同乡,步行半月有余来到寿昌。白天外出寻父,晚上寄宿在一汪姓同乡的店堂中。经数天的寻访,四处打探父亲下落不着。就在程振谱盘缠所剩无几,心中十分焦急的时候,汪姓老板带着胡须拉碴、衣衫不整的父亲寻到了他。在城中一间小黑屋里,父子互诉离别之情。原来,其父来到寿昌后,一直给人当伙计,自己省吃俭用,拼命存钱,等到稍有了一些积蓄,准备自己开个小杂货铺时,偏偏遇到战乱,本就不多的积蓄也被强人悉数掳走。无奈,置办了一副络头担,向人赊些小杂货,四乡叫卖勉强度日。十多年来,总觉得无颜回乡见妻儿。当看见当年还在妻子怀里抱着的儿子,竟然步行千里寻到寿昌,不由拉过儿子用力地抱着,两眼流出了酸楚的眼泪。

第二天一早,程振谱就早早起了床,和父亲一起挑着络头担外出做生意。过了些日子,父子俩又置办了一副络头担。自此,父子俩早出晚归,分别挑着到四乡叫卖。到快过年的时候,一数竹筒里的铜钱,竟和前两三年所挣到的相差无几。经几年的努力,程振谱父子在寿昌中街租了一间店面(现中山路85号),创办了程广泰杂货店。

程广泰杂货店自开张以来,始终信奉一句话:“生意可以做杂,信誉不可做砸。”所以,只要顾客需要的物品,就是店里没有,也得千方百计去寻得来,即是赔本的买卖也是竭尽全力地去做。数月下来,寿昌人都晓得,程广泰杂货店里想啥有啥,就是怕你想不到。因而,寿昌的程广泰杂货店,素以“杂得出奇,货遍城乡”而出名。

程广泰杂货店生意越做越好,程振谱就把母亲胡氏接到寿昌奉养,自己也在寿昌娶妻生了五子二女。这样一来,原先所租用的一间店面阁楼,显然容纳不了子孙三代十余口之家。于是他想到了东家的五进老屋,除了临街五间店铺出租外,其余的全都空着无人使用。就向老板提出租用后两进住房的要求。哪知道东家却有低价出让之意。原来,由于咸丰兵乱,数十年来这些房屋少有人居住,日久便成了狐鼠出没的场所。程振谱出了不多的资费当即买下后面五进老屋,将全家人安顿了下来。虽然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常有鼠患引起的异常声响,倒还不至于让程氏一家惊惶。又过了几年,几个儿子相继成人,程振谱为扩大经营范围,又到十二都童家开办了一家杂货店,还购置了田产、山林,交由次子程日升、四子程日高、五子程日华等经营。自己则带着长子程日旭、三子程日新留在寿昌,坚守程广泰杂货店。

父辈安排不能说不好,但县城与乡村总归是有区别的,因而引起了程家兄弟间的不愉快。程振谱在世,儿孙们不敢言语。待他双眼一闭,家中矛盾随即明朗化了。长子程日旭为了回避矛盾,退出程广泰杂货店,靠父亲分给他的几亩田租维持生活。程日旭的长子程怀丽(小名金生)独自在东门街别人家的屋檐下摆了个刻印摊,妻子黄氏则傍着刻印摊顺带卖些时鲜水果度日。三子程日新很会做生意,继承了父亲创办的家传老店。二子、四子争不过老三,在童家经营着程家全部的37亩田产和70余亩山林。五子程日华虽然掌管着童家程记杂货店,然而始终记挂着寿昌街上的祖业“程广泰”。抗日战争爆发后,寿昌街上的城里人纷纷逃到乡下避难,血脉之情浓于先前的相互不满,兄弟们摒弃前嫌,携起手来,苦心经营着两地的家传祖业。

1948年春,老五程日华赶到寿昌,要三哥程日新让出寿昌街上的程广泰杂货店,程日新面对老五及其他几个兄弟不同程度的反映,觉得自己经营程广泰杂货店也有几十年的时间了,虽说每年年底都会拿出盈利部分与兄弟们分享,但经营大权却是由自己掌控。将心比心,换了别人也是会有想法的。于是就将“程广泰”让给了老五程日华经营,自己另外开了爿小杂货店,店虽小,倒也足够维持自家大小的开支。解放后,程日华的长子因牵涉到一桩命案被政府镇压,“程广泰”杂货店亦被政府查收交给县供销社经营。直到改革开放,程振谱长房的长子长孙才重新挂起“程广泰”的店号,做起了糕点制作生意,也曾红极一时。后因种种原因,于前些年息业。自此,百年老店“程广泰” 无声地退出历史,成了寿昌人的回忆。(方根发)

责任编辑: 翁校龙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