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毛主席合作化模范邓家乡批示的秘密
2013-02-27 15:58

关于寿昌成为华东重点县的一段回忆

1951年一开年,寿昌县就召开了全县干部大会。会上,中共寿昌县委书记兼寿昌县人民政府县长张文楷大声宣布: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寿昌县成为华东局重点县。

1950年10月,我作为经过省委培训的土改骨干干部,被分配到中共寿昌县委办公室工作,经办上下文件的传达,为张文楷的助手之一,了解一定的内情。现将寿昌县作为华东重点县的一段历史作一回忆。

中共中央华东局由山东分局和北上的华中局合并组成,于1945年12月在山东临沂成立,负责领导华东各解放区的各项工作。1949年迁至上海。1954年4月27日,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关于撤销大区一级党政机构的决定而取消。

华东局对重点县的要求是:各项工作先行一步,以取得经验教训;所有上报下达文件必须送华东局一份。

浙江省委选择新登县为重点县。而华东局为什么要选择寿昌县为重点县呢?据张文楷的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寿昌县有一支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1949年5于5日寿昌解放,部队撤走,金萧支队干部、南下干部先后入驻寿昌,并培训了一批当地干部。三股力量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工作进展快。从1951年开始,县委委员以上干部一个个先后调离,有一段时期,寿昌县县委委员、书记、县长只有张文楷一人兼任。

其次,支前活动蓬勃开展。从1949年5月到7月,寿昌县就筹借了469923斤粮食作为军需,分别送到解放军32师和36师。妇联组织当地妇女缝制2521双军鞋支援前线。1950年春节前,县教育界、商会、农会联合发起“一封信”运动,寄送部队,鼓励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解放全中国。1950年12月,发动了一千多名青年报名参军,经挑选,有五百多名青年入伍。同时募集物资慰问烈军属。计有大米9112斤,稻谷14220斤,玉米4544斤,柴700担,还有鱼、肉、鸡、蛋、豆腐、花生、年糕、粽子、番薯片和糖果等。

第三,依靠群众剿匪反霸,尽快肃清境内国民党残余势力。刚解放,寿昌境内有“浙赣皖闽联合军事委员会青年救国军浙江总队司令部”的“司令”叶鹤和“副司令”林杰在大同山区进行反革命活动。丁谷匪部“大队长”邓维良在邓家山区和更楼杀害百姓。寿昌干部和前来支援的某解放军部队深入匪穴,于1949年8月12日,捕获了“副司令”林杰,并迅速将傅翔、邓维良等一批反革命分子处决。此时,寿昌县的剿匪反霸斗争走在附近县份的前面。

第四,狠抓农业生产。1949年11月,寿昌全县掀起了冬季积肥、开荒和兴修水利的高潮,挖塘泥、烧焦泥灰比往年增加一倍,开荒5100亩,兴修水利668处,受益农田47239亩。

作为华东重点县的主管,张文楷同志以身作则,勤奋踏实。清晨,他带领机关干部早操,晚上,他深入农村调查摸底;干部汇报工作不尚空谈,要讲事实。有些数据往往当地干部不清楚,而张书记却很清楚。工作方法以点带面,全面铺开。

寿昌县的工作值得宣扬的有几个方面:

中共中央华东局通报表扬了《寿昌县1952年工作计划大纲》。

县级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当时尚未实行。年前,张书记交给我三本绝密汇刊——《斗争》,要我仔细阅读,领会精神,结合本县实际,制订一个1952年全年工作计划。我依据寿昌实际,写出了1952年工作计划草稿,经张书记补充修改,油印上报到金华地委、浙江省委和华东局,并分发到县属各区、乡、镇及各机关单位。不久,华东局发文通报表扬。张书记笑嘻嘻地对我说:“我们的1952年工作计划通报华东各县了。”

派出得力干部支援邻县兰溪复查土地改革工作。

1950年9月,寿昌县作为土地改革工作试点县,于第二年春耕前结束。全县44个小乡163个村,没有一个乡、村吃“夹生饭”。一、二类的村为129个,占了80%。反观兰溪,在“金、兰、汤反革命暴动”被镇压下去以后,仍有残余敌对势力谣言不止,土改不彻底,少数地区地主势力没打倒,有的贫雇农不敢接受分配到的田地。

中共金华地委要求寿昌县在本县土改结束后,派得力干部去兰溪协助当地干部进行复查土改工作,寿昌县委二话不说,迅速派出20多名土改骨干干部,在田子华同志的带领下,奔赴兰溪,到土改不彻底的乡村,重新发动群众,重新划分阶级成分,重新分配土地,镇压了一批反动地主及反革命分子,狠狠打击了地主阶级,大长了贫下中农的士气。寿昌县这种顾全大局,不苟私己的精神,赢得了兄弟县的敬佩。

春夏荒救济贫困户,秋后狠抓粮食入库。

1950年春荒、夏荒期间,不少贫雇农缺粮缺钱,度日艰难。寿昌县在当时并无财政收入,贷款发放了救济粮73100斤,救济缺粮农户9290户;向1027户缺少种子的困难户发放稻种7970斤,向8986户农户贷放煤灰91000斤、桐子饼17斤,保证了春粮生产。秋后,农村干部到各村户做工作,顺利完成粮食征收任务。到11月6日,征收粮食1061.1万斤。速度之快、数量之多,与邻县相比,处于先列。

1951年秋,毛泽东主席发出“增加生产,励行节约,以支持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号召,寿昌县接到指示,于11月下旬召开了全县干部大会,专门布置粮食征购任务,限期完成。从12月9日到14日仅6天时间,就全部完成了一千万斤粮食的入库任务。1952年1月9日,《浙江日报》为此作了报道,标题是《寿昌县以生产为中心,结合完成征粮》。

县委书记亲自抓基点乡,以点带面,抓出显著成效。

1951年到1954年,寿昌县以卜家蓬乡为平原基点乡,着重抓粮食生产,由县委书记张文楷亲自抓,以邓家乡为山区基点乡,着重抓山区经济作物生产,由县委副书记尹道生亲自抓。

两个乡都派出了工作组,由得力干部任组长。卜家蓬乡为张林耕(后任开化县委书记,浙江省民政厅厅长),在邓家乡的黄祖洲、蒋冰泉,他们贯彻领导意图坚决,能跑能写会算计,与群众关系密切。

张文楷的工作方法是先在一个点取得经验,然后全面推开。在卜家蓬乡,一抓小山村的互助合作,二抓十八桥村的土壤改造。张书记白天跑区乡,晚上带到小山村召集农民积极分子开会,动员12户农民组成了农业互助组,开展了互助合作生产。1952年11月转型成为傅秋德初级农业合作社,使这个社的粮食产量大增。傅秋德被评为浙江省农业劳动模范,次年到北京参加全国劳模会议,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接见。省里奖给该社锦旗一面,水牛一头,阴丹士林布两匹,毛巾两打。互助合作有了旗帜,1953年冬全县就推开了。

十八桥村村前是艾溪,村后是田畈。田块前高后低,后片常年积锈水,叫“白螺丝田”,一年种一季,亩产粮食百来斤。土改时,农民争着要前片带沙土的田,不愿接受后片锈水田。

为解决上述矛盾,县、乡、村集体研究决定,将整畈田进行统一规划,纵开排水沟,横连田塍路,将锈水排入艾溪,将沙土填入锈水田,再加入有机质肥,以改良土壤。全村劳力统一使用,集体安排。改土工作轰动了附近地区,金华地委农工部部长李学智(后升为金华地委书记、宁夏省委书记)闻讯后,前来取经,并在全地区推广。后来,《浙江日报》以《寿昌县十八桥改良土壤运动获初步经验》为题作了报导。接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播出这一消息。

邓家乡是山区,山高林密,以产桐子、茶子、茶叶为主。邓家乡农民听党的话,土改后,迅速组织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山区生产搞得有声有色。《浙江日报》寿昌特派员记者常去搜集材料,报导新闻。

邓家乡有一篇总结互助合作发展山区生产的文章上报到省里。有一天,县里突然接到省委办公厅的通知,要寿昌县派人去改文章。当时的县委书记已经是尹道生,他要我去改。可我已离开办公室到宣传部了,对此事不接头,也不知道是改哪篇文章。但是既然县领导对我如此信任,我只能硬着头皮去了。到了杭州,在接待处的办公室等了三天,没有动静,到了第四天,才有人把一份关于邓家乡搞互助合作的材料给我,让我认真阅读,并补充具体材料。说实话,我对邓家的情况不太熟悉,要我改这份材料,实在为难。最后我只把原材料稍微改动了一下,抄写端正就送上去了。原来的文章实际上是省委办公厅工作人员的手笔,题目也是他们定的,叫《深入一点,取得经验,推动全盘》。这篇东西,最后送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手上,毛主席写了按语:合作化模范邓家乡。此事被载入《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第658页。(方邦达)

责任编辑: 储玲娟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