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寿昌江从这里走来
2013-05-09 15:16

每一条江的发源都像是一首天籁之乐,或从岩缝中,或从树根下,或从青草底,低吟轻唱,涓涓而出,然后数个细流汇聚成一泓清泉,向着共同的目标,一路高歌,奔向远方。

在寻找寿昌江源头的时候,我们驱车直奔李家镇石鼓村,然后徒步进入大坑源深处的翁家村。稍事休息后,就沿着左边的一条山涧,向着三井尖进发。

三井尖

三井尖,位于建德、淳安、衢州交界处,海拔1283米,属千里岗山脉,是寿昌江的发源地。三井尖山高林密,除了偶尔有驴友涉足外,很少有人登顶。开始时,还有山路可寻,到了半山腰以上,就连鸟道都难以寻觅了。

三井尖由三座延绵相联的山峰组成,每座山峰的相联处,都有一座像水井一样的山潭,山潭上瀑布飞流,故名叫三井尖。寿昌江的源头在三井尖的南坡,她的尊容无缘得见,我们只在山间拍了几张看上去比较好看的照片,算是寿昌江的源头照吧。

三井尖的森林覆盖率达到99%以上,有参天古木,也有名贵树种,如红豆杉、银杏等,同时,也是各类珍稀动物繁衍生栖的理想场所,日前已知的有20余种,如白颈长尾雉、黑麂等一二类国家保护动物。

当地百姓一直以来都把三井尖看作是一座“神山”,他们把第一井叫做“祈福井”。登上祈福井,能祈求一年的平安吉祥、幸福安康。每年重阳节,当地百姓都要到“祈福井”边上采摘一些野艾草回来,插在门上避邪,这种风俗一直流传至今。寿昌江又名艾溪,是不是与此有关,未曾考证;第二井为“求雨井”。传说遇到大旱之年,远近百姓都会相继登上“求雨井”求雨,据说很灵;第三井为“祈天井”。据传说,当官的人只要登上“祈天井”,就会青云直上,官运亨通。但第“祈天井”山高路险,很少有人能够成功登临。

翁家

翁家在三井尖的南坡下,是建德最西端的一个小山村,也是从南坡登临三井尖的必经之地。

现在,翁家村属李家镇石鼓村,但它离中心村石鼓却有二十多里路,而且都是山路。大坑源水库建造之前,去翁家村的路在山涧两边。水库建造之后,去翁家村就要先爬上金鸡山,然后沿着半山腰的山路蜿蜒前行。这条路的下面是很深的大坑源,上面是高入云端的大山。路虽然险了点,但自然环境却非常好,青山满目,鸟鸣上下,山花烂漫,空气清新,是一个天然大氧吧。

山路的尽头就是翁家村了。这是一个被青山包围着的小山村,也是一个被毛竹包围着的小山村。全村500多人口,几乎都姓翁,他们的祖上据说是从福建上杭迁来的。两百多年前的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份,一些人为了逃难,纷纷选择深山冷坞作为安身之地。几个姓翁的人躲进了大坑源,开荒种地,繁衍子孙。多少年来,他们自得其乐,唱着“脚烤白炭火,手捧苞萝馃,除了神仙皇帝就是我”的歌谣,过了一代又一代。

翁家村没有一丘田,村民的粮食来源主要是山苞萝,经济来源主要是茶叶和毛竹。以前翁家村人以毛竹为原料造纸,他们造的大多是祭祀用纸,本地人叫黄裱纸。因为造纸污染环境,新中国成立之后,造纸业被叫停。现在,在翁家村还能看到好多废弃的纸井,还有一个小地名叫中间槽,就是地处村庄中断的一个纸槽。

纸不让造了,加上山上植被好转,野猪等动物增多,山苞萝也种不了了,村民们只好纷纷走出大山,外出打工,正所谓乱世入山,盛世出山。可是还有一些老人带着孙子辈,痴痴地守着大山,守着祖坟,不愿离开。

石鼓

石鼓村是一个中心村,由石鼓、金鸡山脚、翁家、小源口、郑家、畈脚和桥头等村组成,全村共有2200多人,除翁家村外,其他村都在大坑源水库之外。

大坑源口有座山叫金鸡山,山上有个溶洞,洞的内壁布满银光闪闪的水晶石。《寿昌县志》上说:“昔有异人过此,闻石中有鸡声,剖之,得一鸡,金色。”金鸡山由此而来。当地人对这个传说加以发挥,说这个“异人”是骑白马来的,他把白马系在山下,然后上山寻找金鸡。他在溶洞里找到了这只金鸡,一时半会掏不出来,这时,已到中午吃饭的时间,“异人”下山吃饭,这只金鸡乘机飞走了,“异人”只好灰溜溜地下山来。当他来到山下,发现白马也逃走了。所以当地有歌谣:“金鸡叫三声,白马也东升。”就是说一个人不能太贪财,否则会扁担没钉两头滑。

金鸡山的边上还有一座山,这座山看上去很像一个人回头看,所以叫石顾山。《寿昌县志》上说:“石顾山在县西六十里,岩石仰立,如头回顾,故名。俗作石鼓,非。”可是,当地人一定要把石顾山叫做石鼓山,理由是,这座山看上去更像一只鼓,并说如有贵人来此,能够敲它。所以山下一个邵姓人聚居的村庄被命名为石鼓村。据说远在衢州有一座石钟山,一鼓一钟遥遥相对,相传是一个神仙从天上挑下来,挑到这里,扁担断了,钟鼓二山就永远落户在这里了。

责任编辑: 翁校龙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