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小龙门山瀑布巡礼
2013-05-12 11:11

 

□ 罗嘉许

小龙门山瀑布在三都的高低庵。

从梅城沿江东下,近二十里许,北岸有村名下钱。村产橘,不仅在山麓间,田地里,连门前屋后都是修剪得疏密有致的橘树,真可谓有土一尺,即栽一株,江村的新楼旧居,掩映于绿色之中。

我们几个寻山问水的人,穿过村坊,穿过绿色,东行不远,即向南转入山谷。谷中溪水,清澈灵动,潺潺而来,两边山上灌林丛密,怒石峥嵘,杂花生树,如丹青,似织锦,是画屏。走着、谈着、笑着,不觉前面的山挡住去路,山势三面合围,原来已到了谷底。一路伴随的小溪已不知去向,山涧里巨石乱积,我的目光循着水声向西山望去,只见一道瀑布从石崖之顶垂落下来。这就是小龙门山瀑布。

我望着瀑布顶上的浮云,望着浮云上空蔚蓝的天色,心想:这小龙门山瀑布是从什么地方倾泻下来的呢?于是就想去探一探这跌水的源头。可是登龙门之路在何方?回头一看,东边一片石壁,高数百米,宽一里有余,顶天立地笔竖在前边,那崖壁上有一道深深的凹痕,仔细一瞧,是两个正反连接的人形,组成一个倒写的庞大的“之”字,刻凿在青石壁上,从南向北,又从北向南,转过谷底,向西边横去。呵,这是路,是当年住在高低庵的村民开拓出来的“云中之路”。再往谷底正中望去,在碎石荒草之中有条鸟道,直上直下,如同天梯,那是高低庵人在没有开凿出崖壁上的“云中之路”之前上下的路。抄这条道,路程至少要缩短十之七八,可这久已废弃的古道尚能走否?疑虑间,忽见一山民从“天梯”上下来,肩上还担着一些东西哩!于是我们迎之直上。

来到瀑布之巅,没有想到,在这青崖石壁之上,还有一个坦坦的山谷,谷里蜿蜒着清清亮亮的小溪,这就是瀑布之源,她从深深的翠绿中流出来,到了谷口断崖,失去依托,收势不住,遂飘摇跌荡,凌空坠落,直扑崖底。

龙门顶上的小山谷,地势较坦,有田有地有人居,当然过去有庵。建在高处的叫高庵,建在低处的叫低庵,两庵不知修建于何时,也不知毁于何时,也不知是什么时候,两庵之旁有人居了。因为有了人,高庵与低庵这两个名字就没有尘封。现在,高低两庵的村民已移居山下,这一片高山谷地就让给了自然,于是青苍翠绿就回归原本属于她们的世界。这里林木茂盛,山气清新,环境幽寂,跋涉其中,心旷神怡,忘却疲劳。在山湾谷底,还有一潭清泉,其四周绿叶掩映,这是几十年前山民们修筑起来的水库,往昔用于灌溉,而今成为小龙门山瀑布之源。这一泓居于高山林中的寒碧,安然怡然,素心娴雅,如同深闺处子,不问外界尘嚣。虽属人工,却与山林和谐。

离了高低庵,回到瀑布之巅,这才记起,初探时曾听人讲,距此西行不远,有一小山坪,早年有砖瓦之类遗存,传言或是庵堂,或是宝塔。可是,日将西斜,只能割舍。到了山脚,回首仰观飞瀑,只见彩霞白练,暮色云天,这番景象,恰如唐代诗人宋之问《初至崖口》所吟一般:“崖口众山断,嶔崟耸天壁。气冲落日红,影入春潭碧。锦缋织苔藓,丹青画松石。水禽泛容与,岩花飞的砾。微路从此深,我来限于役。惆怅情未已,群峰暗将夕。”

 

 

责任编辑: 张目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