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万兴,一个多么吉祥的名字!
2014-04-08 15:53

 

万兴,万年兴盛,一个多么吉祥的名字!

这是一个春雨绵绵的日子,田野里的油菜花开得差不多了,路边的树枝上也开始发新芽。当我站在万兴村口那两棵大樟树下时,感觉她们就像两把大雨伞,不仅遮住了天空,也遮住了从天而落的雨滴。那一片片老樟树叶比春雨更顽皮,它们不断地从枝头落下来,撒到地上和我的头上身上。今天是农历三月初一,农村里人每到农历初一、十五,都有到附近的庙里去上香的习俗,我在大樟树下看到,有几个老人来给这两棵老樟树上香,说是它们会保佑人们平安长寿。

据说,万兴村口的这两棵老樟树是元朝的时候种的,如此算来,这两棵树的树龄至少有六七百年了,大的一棵树身要四五个成年人才能合抱,小的也要两三人合抱。村里人称大的为樟树娘,小的为樟树爹,他们祖祖辈辈对这两棵樟树倍加爱护,不让它们受到一点点的伤害。现在,这两棵大樟树还长得非常旺,根本看不出有老的样子,年年旧芽换新芽,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村里人说,这一带远近村里的好多人,几乎都认这两棵大樟树为干爹干娘,也就是说,他们几乎都是这两棵大樟树的子孙。他们想通过这样的方式,祈求长命百岁,幸福万年。久而久之,就连这个村的名字都被叫成了万年。

万年的北侧是一个山坞,山坞里还有金坞、新塘坞、角毛坞、酒坛坞等更小的坞,因此,整个山坞又叫万坞。上世纪50年代末,在万坞的最里端建起了一座水库,叫石塘水库,这个水库的库容量为110万方,可灌溉整个万坞里所有的水田。水库的坝下有原来是周姓人的取居地,叫周家。从周家以下的整个万坞,有五座石桥,这五座石桥的建筑风格虽然都不相同,但用的材料却都是采自当地的一种乌黑的石头,所以万坞还有另外两个名字,一个叫五石桥,还有一个叫乌石桥,不过现在一般都写作乌石桥。坞中段的那个村庄就叫乌石桥村。

周家和乌石桥两个村庄,因同饮一溪水,同耕一畈田,人们非常友好。据说早在清朝时期,这两个村里有十多个志趣相投的人,往来特别密切,他们经常一起聚会,或一起喝酒,或一起外出游乐。后来,这十多个人就成立了一个民间社团,叫同兴社,意思是两个村共同兴盛。

在后来的行政村调整时,把万年、乌石桥、周家三个自然村并成一个村(现在又把寿昌江对岸的祝家也并了过来),从万年和同兴社中各取一个字,组成村名,叫万兴。

一百多年前的太平天国运动,使这一带的人口几乎丧失殆尽,真是到了“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地步。乱后,有大批的江西移民来到这里,他们在这片废墟上重建家园,所以在这一带,听上去除了大同话外,就是江西的南丰话和广丰话,也有少量的福建话。

听老辈人讲,以前,万坞口一带松柏森森,鸦声阵阵,阴森可怖,特别是到了日落西山之后,就不敢有人走夜路,有人甚至说,常能听到鬼魂的哭泣声,特别是到了冬至清明节前后。他们说,这此哭泣的鬼魂,都是长毛兵、官兵及一些平民百姓的冤魂。这样的现象不仅万兴有,附近的儒博和城山等地也同样有,于是,这几个村的一些长老们就开始坐在一起商议,选一个合适的地方建一个祭坛。经过协商,大家一致认为,这个祭坛建在万坞口为好,因为这里是个中心点。地点定下来之后,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祭坛很快就建成了。每到冬至清明,来祭坛祭奠那些冤魂的人络绎不绝,甚至到了人满为患的地步,因此有人提出在附近再建一个祭坛的建议。这个建议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响应。不久后,又一个祭坛也在万坞口上建成了。这两个祭坛一个叫义祭坛,一个叫石祭坛。这样的义举,感动了远近所有的人,大家都认为这是万兴人的荣光,因万年村在义祭坛之外,所以,又把万年村叫做下荣村;乌石桥村在义祭坛的里边,故名里荣村。

现在,这两个祭坛都已不见了踪影,代之而起的是一幢幢漂亮的洋房,整个万兴村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将万年兴盛下去。(沈伟富 文/摄)

责任编辑: 蔡志荣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