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石郭源——生态之源
2014-04-15 10:05

 

山花烂漫,春水如蓝。如果不是亲身进入石郭源,无论如何都无法想象出这里的山有多绿,水有多清,空气有多清新。

早年进石郭源的路已经被一座高高的石坝掐断,坝的里面是一泓碧绿如蓝的湖水,这里就是上马石郭源水库。这座水库建于上世纪70年代,原来的功能是灌溉和发电,而现在,它已经成为上马、溪口和大同三个片三万多人的饮用水源。

现在进入石郭源要从水库的左边盘山而上。路不宽,但都是水泥路,很好走。

现在这个季节进山,你会被路两边的无限春意和山花所陶醉。鲜红如血的杜鹃分外耀眼,紫色浪漫的紫藤花堆满枝头,把整个山峦装点得五彩缤纷。松花在水面上画出一圈圈美丽的图案,有鱼儿偷偷浮出水面,偷食这些大自然赐予的美食,有人走过时,忽然全体惊觉,在水面上搅起一片水花,躲到水面下去。过不多久,又一个个冒出水面,继续享受着美味。

春水煮茶,松花酿酒,这是古人最为向往的事。走进石郭源,松花酒不一定喝得到,但用春水煮的茶却能让远道而来的客人疲劳和尘虑顿消,因为石郭源里不仅有好茶,更有好水,特别是石郭源里的人更好客。

和上马其他村一样,石郭源也以盛产毛竹而闻名。站在村外放眼望去,村后的山上除了毛竹外,只有少量的山上生长着油茶和杉树。我们在村里遇到一位正在收购毛竹的人,他叫王树生。他说,他一年当中要在石郭源收购几百万斤的毛竹,这些毛竹大多销往龙游等地,一些质地相对差一些的毛竹,则自己留下来,在村里雇些人(大多为老人),劈成小片,做网箱养珍珠用。而眼前正是出春笋的季节,毛竹是不能砍了,村里人进山,把一担担春笋往山外挑,然后又一车车往外拉。

石郭源是个很小的村坊,只有三百来号人口,以前是个大队,现在并入上马村。村里的经济来源主要是毛竹、油茶和茶叶,另外就是外出打工,所以现在走在村里,看到的都是老人和小孩,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就是这么小的一个山村,却有几幢非常漂亮的老房子,这些老房子都是典型的徽派建筑,门是石板门,墙是马头墙,屋内有天井,梁柱上都是雕刻精美的图案。这些房子大多建于晚清和民国时期。我惊异于这些房子的主人,当年何以能建造如此漂亮的房子。村里人说,他们的祖上都是些非常勤恳的农民,是平时省吃俭用省下钱来建这些房子的。

石郭源村里的人都姓徐,后来有少量客姓迁入。徐姓的祖先大约于清中叶从衢州高龙迁到这里定居,当时是三兄弟一起来到这里开山种地,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石郭源徐姓已经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一支,他们自行修有宗谱和宗祠,秉承耕读传家的家风,在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繁衍生息。

石郭源村的后山有一块山体危崖耸立,石壁上枯松倒挂,清流潺潺,此崖名宝峰岩。轻风吹起崖间的水帘,顿成细珠,如霰如雾,清凉扑面。走在石壁下,不见流水,但闻水声。崖壁下有一古刹,名宝光寺,不知建于何时。时有善男信女来此上香叩头,看他们一脸的虔诚,想必这里的寺佛是很灵验的。

至于石郭源这个地名的由来,向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村后宝峰岩壁立千仞,形如城墙,故名石郭;另一种说法是:源里的沟沟壑壑遍布着大大小小的石头,故名石谷,后衍为石郭。不管哪一种说法,反正石郭源总与石头相关。

正因为石郭源里的石头多,加上植被好,源头长,所以石郭源里的水资源相当丰富,而且水质特别的好。采访间隙,我下到山溪里去洗手,有一老太太见了说,你要当心哦,不要把水弄脏了。我们这里的水比农夫山泉还甜呢,不信你喝一口试试。我掬起一把来喝,果然好水,不仅有点甜,还带有一股山里特有的淡淡的清香味。老人又说,你尽管喝,不会肚子痛的。

我问了一下老人的年纪,老人伸出一个大拇和一个食指呈“八”字状,然后又收回食指,改出小拇指说,八十六了。八十六?我看她最多也只有六十来岁的样子。

我问她,村里像你这么大的年纪的人有几个。她想了想说,记不起来了,反正八十岁以上的有二十多个,九十岁以上的有两个。

真是好山好水增人寿啊!

在石郭源里走着的时候,千万别忘了多做几次深呼吸,否则等于白来。在返回之前,我再一次狠狠地做了几次深呼吸,想把自己肺腑中的浊气全部荡涤干净,然后带着满腹的清新空气回家。(沈伟富 文/摄)

责任编辑: 蔡志荣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