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溪口(上)
2014-04-28 13:18

 

寿昌江自西而来,有清潭溪自南来会,两水交汇处有村名溪口。顾名思义,溪口村名的来历是因为此村地处两溪之口。

溪口三面环水,背依青山,土地肥沃,非常适合人的居住。相传早在先秦时,就有人在此定居。沧海桑田,历史变迁,溪口人口的变化非常大,特别是太平天国之后,外地(以江西人为多)人大量迁入,形成了一个多姓和睦共居的大村。现在,溪口村里的主姓有翁氏、杨氏和乐氏等。

由于地处双溪之口,治水是历代溪口人都非常重视的,他们利用周边的山丘地形,筑坝蓄水,现有大大小小的水库十多座,如西湖塘、黄塘、青塘、高塘、瓦窑塘、大小黄塘等,这些水库涝时蓄水以防山洪,旱时放水灌溉农田。同时,他们还在溪里拦河筑坝,引水进村,既可建水碓加工大米、磨面、榨油,又可作为村民生活用水,还可用来防火。在历史上,溪口的河里有和尚堨、同济堨、杨氏堨、徐氏堨、黄泥堨、紫坛堨等堰坝。

溪口的古民居是很多的,风格也非常别致,大多以徽派建筑为主,有天井屋、花园围墙对合屋、四合院等。现在有很多古建筑都已消失,但还是有部分被保存了下来,如万福寺、青山庙、翁氏宗祠、杨氏宗祠、翁氏故居、万育堂药号等。

 

万福寺,位于溪口万福寺自然村西竺山麓,坐西朝东,该寺始建于唐万历年间,旧称石佛寺。

相传有一放牛姓在西竺山(城山或琴山)下放牛,累了,坐在一块石头休息,他随手把一顶笠帽往身边一放,就在石头上睡着了。等他醒来之后去找笠帽,却发现笠帽已经被顶在一根高高的石柱上,拿不着了。放牛那娃觉得非常惊奇,于是回到村里叫来很多人来看。一些老人觉得这块石头突然能够耸起,其中必有灵异,于是建议在此建一佛寺,四时祭祀,必能保一方平安。

石佛寺就这样建起来了。

《寿昌县志》上说:“万福寺(即石佛寺),在县西六都溪口,有石佛从地涌出,今犹存。”石佛寺一直是原寿昌县境内最大的一座寺院。现在寺里仍然保存有释迦石佛头像、古井、明万历年间的古石墩、崇祯六年的七宝如来石柱、清康熙、乾隆年间的碑记等古物。

“文革”期间,石佛寺遭到严重破坏。上世纪80年代重修,并更名万福寺,正门上那块“万佛寺”的匾额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于1993年题写的。

琴山下还有一座古庙叫青山祖庙,此庙位于琴山自然村单家山脚,坐东南朝西北。《寿昌县志》上载:“青山祖庙,在县西六都一单山脚。”

据传,青山祖庙的前身是一座尼姑庵,最早建于城山之上。有一年,严州府太爷的一个儿子上山礼佛,因他长得英俊美貌,一表人才,被庵里的尼姑看上了,就设法把他扣留在庵里。府太爷见儿子几日不归,派人四处寻找。一班人马来到城山脚下,见一老农正在挑水浇地,于是上前打听。那老农一声不吭,只把嘴往山上一呶,这帮人就上到山顶的庵中,结果在一庵房中找到了。府太爷听后大怒,下令抄平了这座尼姑庵。

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只乌鸦从山顶的尼姑庵废墟中衔来一块瓦片,落在溪口村中,村里人觉得,这是在告诉我们要重修庵舍。于是溪口人就在青山垅头建了一座庵舍。

后来村里有人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自称青山太祖的仙人告诉他,想把青山垅头作为道场,普渡众生。加上原来的尼姑庵里发生过那样的龌龊事,人们就把尼姑庵改为青山祖庙。这已经是清顺治年间的事了。

现在的青山祖庙是清光绪三十四(1898)从青山垅头迁建到这里的,占地面积三亩有余。此庙建筑宏伟,仅中央的一个天井里,就可容纳千余人。正殿为青山太祖夫妇神像,上悬“赫赫威灵”牌匾一块。左边的一块金匾上写着“文章盖世”四个大字,系本村廪生翁文澜所题。右边有两块匾,一块上面写着“山西夫子”,一块上面写着“大汉神圣”,分别为本村的两位武秀才翁凤岐、翁凤岗所题赠。正堂对面有一戏台,上悬“响彻云霄”横匾一块。庙里设戏台,实属罕见。据当地村民介绍,每年大年初一,村民纷纷来到青山祖庙,祭拜青山太祖。二月初一和八月初一,也大祭之日。最隆重的当数正月初十。这一天,全村人都涌向青山祖庙,把青山太祖的夫妇像迎至村里的翁氏宗祠,进行祭拜,到正月十二重新送回庙里。在这三天的时间里,整个溪口村热闹非常,家家设宴,款待宾客。这样的风俗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至今不衰。(沈伟富/文  张玲/摄)

责任编辑: 蔡志荣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