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寿昌二月十掠影
2014-05-08 11:07

据《寿昌县志》记载,寿昌二月十庙会由祭祀“三圣”发展而来。所谓“三圣”,是指萧太保、铁老爷和刘珏。因此,寿昌二月十与劳村二月八有着紧密的联系。劳村二月八庙会是纪念当地刘姓的祖先刘珏的,而刘珏曾任寿昌县令。刘珏死后,其次子刘光尧迁往劳村定居,并以祭祀刘珏活动形成劳村二月八庙会。在我们老家曾经有这样的传说,在后来的一位寿昌县令上任后,见劳村二月八庙会人流如潮,热闹非凡,便设立了寿昌二月十庙会,说白了就是想用寿昌二月十压一压劳村二月八。但我以为另一种说法更为合理,就是设立寿昌二月十庙会,让赶过劳村二月八庙会的人再来赶寿昌二月十庙会。

今年,我曾冒雨赶过劳村二月八,接着又来赶寿昌二月十。

寿昌二月十这天倒是好天气。

我从东昌南路进入寿昌城。街上设了两排摊位,摆满了各类商品。赶集的人非常之多。我拿着相机,跟在人群后面,走走停停,忽然见有几位卖铁器的摊主有点眼熟。一问,原来他们就是前几天在劳村赶过二月八,昨天傍晚就转移到这里来了。

我来到十字街口,远远见一排桌子前有一些人正在接待群众咨询,有几个人看上去也有点眼熟。走近一看,才知道是市农学会、林学会、医学会的人在这里开展科普“大篷车”庙会赶大集活动。

相比之下,寿昌老街就冷清得多。洪家祠堂,也就是寿昌文化馆大门敞开着,里面却清静安宁。我走进去,宽敞的大厅里静悄悄的,只有一个老人在观看风雅寿昌书画展。我却对“浙江源头话寿昌”发生了兴趣。

出文化馆不远,见有一个年纪较大的剃头师傅正在给一位老人剃头,旁边摆着一个木架和一个脸盆架,都很陈旧了。剃头师傅见我走过去对着他拍照,笑着说:“其他都是老的了,包括我这个人,只有这个脸盆是铝的,不大般配,换个木盆的就好了。”

在湖滨路上的一个小店里,一位中年篾匠师傅正在编制竹篮,是现做现卖的。我见门口放着一个竹篮,特别精制,便蹲下来选择角度拍照。这时,正好有一位顾客来与篾匠师傅讨价还价,最后花50元钱买下一个大一点的竹篮。我笑着跟篾匠说:“使用竹篮很环保的,可以减少使用塑料袋所带来的白色污染。”他也向我笑着点点头。

继续往前走,见前面有一个抽签测字先生,戴着眼镜,坐在椅子上,面前放着一个支架,架上摊着一块白布,布上画着八卦图,边上还有一些文字,布上排着一摞红色布签。摊子的边上放着一条小木凳,那是为顾客准备的。先生见我走近,说:“来测一下吧,5元钱。”我停下来,笑着跟他说,我小时候抽过这种签的,还记得一些内容,比如“下雨天工挑稻草,越挑越轻巧”“矮子爬楼梯,越爬越欢喜”“打赤膊穿蓑衣,……”老先生听我这样说,也笑了。

走出湖滨路,便是国道。我沿国道往东走,这一带大多是苗木、花卉,摊位摆得长长的,看不到尽头,品种也很丰富。最有趣的是,我前天在劳村看见的那两个像人的脑袋一样大的何首乌,今天又出现在这里的草药摊上。

在江边公园的一个亭子里,有一男两女三正在算命,不便打搅,便绕道往回走。

我什么东西都没买,就这样转了一圈,拍了几张照片,算是逛过寿昌二月十了。被当地人津津乐道的寿昌二月十“迎神赛会”却没有看到。(汪国云)

责任编辑: 蔡志荣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