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钓台上的风
2014-05-13 14:05

民国二十一年,郁达夫先生在他的《钓台的春昼》中,曾写到上一年的暮春游严子陵钓台前的一段心境:“因为近在咫尺,以为什么时候要去就可以去,我们对于本乡本土的名区胜景,反而往往没有机会去玩,或不容易下一个决心去玩的。正唯其如此,我对于富春江上的严陵,二十年来,心里虽每在记着,但脚却从没有向这一方面走过。”

达夫先生和我等的生长之地,都是钓台的近邻,一个在富阳,一个在建德;先生游钓台之前的心境,竟然与我是如此地相似。只稍稍不同的是,我的二十年前,仅是浮光掠影地在钓台之麓仰瞻了严先生祠,谛听了春水拍打江岸的涛声,无暇上得钓台,便匆匆别了这富含神奇悠远之境的景致。二十年后,是一样的暮春,偕妻与建文、海英诸友,重游这“近在咫尺”的钓台,算是重新寻回那早年寄存在青山绿水间的缕缕怀思。

到了钓台,严先生祠必定还是要去瞻拜的。

严先生子陵是被万世景仰的隐者,与巢父、许由是一类的人物,故千百年来,歌咏严先生及钓台的诗文竟达两千余首(篇)。最为脍炙人口的,自然要数范仲淹的《严先生祠堂记》。祠内严先生塑像端庄肃穆,因塑材黝黑,加之祠内昏暗,先生的面目不甚清晰,似乎正可应了先生“隐者”的身份。祠内亦有诗文碑刻数块,《严先生祠堂记》俨然在目,游人见之,都会喃喃而念:“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达夫先生在游严先生祠时,曾在祠内的破壁上,题了“一首歪诗”,中有自鸣得意的“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之句。我自然知道那时的严先生祠今已没入富春江底,但出于对这诗句的喜爱,还是煞有介事地扫目搜寻,似乎很想得到令人惊异的发现。

严子陵钓台分东西二台,相距数十米,双峰耸峙,崒嵂巍峨,倒映在碧若琉璃的江面。其实,钓台的人文故实,并不仅在严子陵。史载西台乃南宋义士谢翱(字皋羽)恸哭爱国诗人文天祥处。宋亡,文天祥被元兵押至大都处死,死后八年,谢皋羽登严陵钓台之西台哭奠文天祥。我的这一次到钓台,西台定然是要先去的,因为子陵已被世人吟诵得太多,我只是想告知更多的人,钓台还有一个令人景仰的人物。全国称“钓台”的,不只是严陵一地有,但同时富含两个历史人物的人文景观,这里确乎是独一无二的了。从严先生祠寻径而上,两边是荫翳葱郁的高直林木,有春鸟在头顶啁啾,林间清润爽滋的气息,总令人忍不住伫足猛吸几口,似乎要将胸中的浊尘涤尽。西台并不高,不多时就上了台巅。台面也不大,建有一石亭,几乎就占了平地的一半。亭前一碑,上镌“宋谢皋羽恸哭处”。亭柱有联:“生为信国流离客;死结严陵寂寞邻。”当年谢皋羽登西台凭吊信国公文丞相,酹酒哭奠,作《西台恸哭记》,语多怆然。皋羽悲思不可遏,以竹如意击石,歌招魂之词:“魂朝往兮何极,暮来归兮关水黑,化为朱鸟兮有咮焉食!”歌毕,竹石俱碎,闻者莫不哀伤。石亭自然是三十多年前新筑,亭中之隅有旧碑基,原碑早已不知去向。虽为新筑之亭,总有须发飘然的落拓义士的身影在脑海里浮现,击节悲歌之声亦骤然在耳际鸣响。思古追慕之幽情,总是要如此令人不能自已、沉郁怆然的么?

东台距西台也就百步之遥,拾级而下,过一歇亭,不时就到了东台之巅。东台即严子陵先生投竿垂钓处。台上有亭,亭中有碑,与西台一样,照例为数十年前新建。东台台面较西台开阔,也十分平整,可容数十人而立。唐崔儒《严先生钓台记》载:“上有平田,足以力耕,下临清流,足以垂钓。”今观平台周遭,并无田可耕,想来旧时之平田,倒未必在东台之侧,亦或今已被蒿蓬所没。说是“足以垂钓”,往往令人费解:台高百尺,何以投竿?其实,子陵垂钓,也无非是托名罢了,就像“吕尚父不应饵鱼,任公子未必钓鳌”一样。千百年来,有无数骚人墨客、名贤义士徜徉此地,追慕先生之风;几乎所有的严郡之守,都会前来钓台追寻先生的遗迹。范仲淹来守是邦,首先寻访钓台,构建严先生祠堂,并写下“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千古名句。

访瞻像严子陵钓台这样的人文胜境,最好是一个人来,因为怀古追思,是要有一种清谧的心境的,如此才能体会得深切。我静静地站在高台之上,纵目而望,眼底是一脉清流,翠碧悠然。北岸岹峣,树木苍葱;南岸低缓,临江的山村孤清地散落在山水之间。一艘游艇剪破碧流,拖着长长的波痕,缓缓地顺流而驶。此时,一阵轻风蓦地使我在沉醉中清醒。昨夜的一场春雨,使得万物滋润,天地间充溢着无尽的清新爽畅;只因一路上游兴浓浓,丝毫没有感觉到清风拂面的怡情。当我伫立在钓台之巅,心复静穆时,我才感受到了风的存在。风,柔柔地轻抚着我的肌肤,继而浸入了我的肺腑,令我霎然觉得自己已脱凡尘,飘荡在了汗漫天地之间。呵呵,这固然是沁人心脾的自然之风,但在这钓台上感受到的,难道不是子陵先生的高洁之风和皋羽义士的忠义之风么?明人高启咏子陵时叹许“清风在翁振千古,唾视轩冕浮轻埃”,咏皋羽时冀望“愿因长风还,吹此血泪痕”,寄予这钓台之风以无限的感喟。

许是这钓台的高耸,还有这长川的平阔,风总是在眼前的富春山水中生起;而只要这风不止,子陵和皋羽之风亦能相随而不灭。(方韦)

责任编辑: 蔡志荣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