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清潭
2014-05-26 11:22

 寿昌江上有两条同名的支流,都叫清潭溪,一条在溪口,一条在寿昌河南里。民国《寿昌县志》对这两条清潭溪分别都有记载。对寿昌河南里的清溪是这样记载的:“在县西南十里。发源乌石山,至石壁与爽溪合,过南浦与童源水合,北流至县城西南入寿昌江。”对溪口的清潭溪是这样记载的:“在县西三十五里……其发源计有三处,中流自后周山七里岗,出石门庄,绕庄口至蒋家目连桥入清潭溪;左自彭坑山荷坞庄,自目连桥下汇入清潭溪;右自盘山岩下白坑源,环绕清潭村,经龙溪桥入清潭溪,经广福庙前流入童溪,再过小溪入双溪。”

溪口清潭溪边有一个与溪同名的村——清潭村,清潭村在溪口的东南面,朝阳的下游,以前因村外有一水潭而得名。民国《寿昌县志》上是这样记载的:“(清)潭深莫测,碧水潆回,有石阶二十一步。”据村里年纪稍大一点的人回忆,因有三条溪流同时注入此潭,潭中之水整天呈顺时针方向旋转,水深约半人多,潭中游鱼可数。每到夏季,村中孩童喜欢在潭中嬉水,妇人则挤在潭边浣洗。可惜,此潭于上世纪70年代的“农业学大赛”运动中被填平造田了。

清潭村比较分散,大大小小有十来个自然村。村的南面是一座高山。据说很早以前,山上住着两户人家,一户姓候,一户姓周,因此,人们把这座山叫做候周山,后人又把它误写成猴子山。

清咸丰辛酉年(1861),从天京(南京)败退出来的长毛(太平军)来到清潭一带大肆抢劫,杀人放火,清潭村里凡能走动的人都带着粮食,躲到这座山上去。长毛在村里找不到粮食,就准备上山去搜。

村里有个叫傅镕的秀才,非常勇敢,也非常有智谋,他让弟弟傅光霖,以及村里另外一个叫傅高载的人带着父老乡亲先上山,他自己与一帮年轻人断后。到了晚上,从山上往下看,村里火光冲天,恼羞成怒的长毛把满腔怒火全都发泄到村里的民居上去了。傅镕和傅光霖、傅高载一起,把村里的年轻人都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民团,在山口布下阵势,对付长毛。

他们在入山的要道上挖了很多陷阱,下面插上尖利的竹片。把路两边的葛藤拉在一起,打好结,上面吊着石块,只等长毛上山来受死。

第二天凌晨,长毛果然摸上山来了。只听走在前面的长毛不时传来“哇哇”的惨叫声,不是掉到陷阱里被竹片刺穿脚板,就是被从头顶上掉下来的石块砸破头皮。长毛只好收兵回村。

下午,长毛开始放火烧山。一时间,山下火光四起,眼看就要烧上山顶。傅镕、傅光霖、傅高载等先是帮着乡亲们逃到后山躲好,然后率领民团,冲下山去,和长毛决战。由于寡不敌众,加上兵器和作战经验等原因,民团被打散了,傅镕、傅光霖兄弟俩先后被捕,死于长毛的刀下。傅高载带领少量被打散的民团转移到龙门山上,继续抗击长毛,十多天后,也被长毛所获,受尽凌辱。傅高载口骂长毛不止,最后被长毛用刀刺破肚皮而死。

长毛占据清潭村之后,有部分老弱病残者留在村里,他们不仅受尽了长毛的凌辱,大多连性命都没有保下。最令人动容的是傅春凤的故事。

长毛入村时,傅春凤十九岁,尚待字闺中。他的父亲、伯父、叔叔、兄弟等全都死于长毛之手。母亲生病,不能外逃,春凤就一直陪着母亲待在家里。长毛进到春凤家后,先是搜粮,未果,就起了歹心,杀了傅母,把春凤掳到军营,逼春凤就范。春凤宁死不屈,“割发毁容,哭骂不休”,长毛一怒之下,用军刀捅死了春凤。

乱后,清政府对傅镕、傅光霖、傅高载的英勇事迹,以及傅春凤的贞烈精神都进行了褒奖。

听村里人说,在傅家祠堂(现已毁)里,曾经挂着一块“贤劳卓著”的牌匾,是金华府授给村里的傅松、傅清兄弟俩的,以表彰他们在抗击长毛所表现出来的忠勇精神。傅镕、傅光霖、傅高载的事迹见诸《寿昌县志》,而表彰傅松、傅清的牌匾却挂在傅家祠堂里,他们之间到底是五个不同的人,还是其中有重合,村里的长者也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当年在与长毛的决斗当中,清潭(尤其是傅家)人所表现出来的是前所未有的团结和勇敢。(沈伟富 文/摄)

责任编辑: 周冰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