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风情 建德新闻网
0571-58318323
我要投稿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建德新闻网 > 建德频道 > 副刊风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

尔来老伯和他的药店
2014-06-11 09:00

弯弯曲曲的小山涧,因罗村得名,叫罗溪。它西来东去,穿过村坊,把罗村切成两段,小坑头以北叫上村,以南就是下村了。罗溪汇入大溪滩的水口边,有块大山岩,岩上有香樟、古柏和草榧树,都是有几百年树龄的老树了。岩山西北的高坎上,耸立着一幢正屋三间,旁倚厨房,粉墙贷瓦,非常整洁的房屋,大门的门楣上挂着“保元堂”三个楷书大字,十分醒目。走近了,能看见门联:保元堂囊中有药,济世民炉内添丹。一楣一联,宣示着这里是一爿药店。

保元堂药店是下村人尔来老伯创办的,他生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比我的父亲大十四岁。我见到尔来老伯时,他已是年过半百的人了。

记得有次我母亲生病,且已有些日子。从前山里人,特别是穷困无钱的人,对付毛病的办法就是拖,用自己的身子骨对抗各种病痛,是拖掉病魔,还是拖掉生命,那就凭自己身子骨硬与否了。拖了好几天病的母亲,这天做好早餐,又料理好父亲进山垦荒时要吃的中饭后,就一歪身子,躺在墙角落里那条火炉凳上。父亲早餐后拿起盛着苞萝糊的饭斗,迈步出门。当他刚跨过门槛时,又停住了脚步,回头对母亲说:“去叫尔来帮你看看毛病,钞票他肯欠的。”说完话后,父亲就上山做生活去了。

到晌午时分,躺在凳上的母亲觉得自己实在有气无力,于是呼唤我:“你去请尔来老伯来帮我看看毛病吧。”

“我勿晓得在那里!”

母亲说:“往下村走去,到小坑头你干娘的菜园边,就能看见前头高坎上那幢白屋,那就是尔来老伯的家。你去喊,他会来的。”

就这样,我认识了尔来老伯。

经过首诊复诊,用药三六九帖,我母亲的病好了。我在心里对尔来老伯非常有好感,他那略胖的身材,和蔼可亲的长者风范,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袋里。

村里人最尊崇信服的是他为患者着想,运用土方、单方,不花一分钱。他医治储关福的急症,是人人称道的一件事。

当年的储关福是住在一户人家牛栏里的穷困者,因有腿病,走路跛行,村中大小都叫他“关福跷子”。有一个大热天,他在祠堂门口纳凉,突然昏倒在地,浑身冒汗,不省人事,有人讲他中邪,也有的讲是得了“绞肠痧”。尔来老伯闻讯赶来一看,急忙叫人取些黄泥土,用水拌和后,在关福的肚皮上围着肚脐眼,做了一小“池塘”,另外取些童尿,倒在小泥塘里。过了不多时,储关福就苏醒过来了。众人异口同声地说:亏得尔来,把关福跷子从鬼门关上拉了回来。

这位土生土长的土郎中姓罗名宗伦,他为人正直,生就一副为公众办事的侠义心肠。民国初年,不知从何处流窜来一伙强盗,趁月黑风高之时,到罗村敲门打劫,而且不止一次,闹得人心惶惶。当年尔来老伯十九岁,血气方刚,就招集一些志同道合的青壮年,合聚在一起,用打野兽的鸟枪、刀棍、锄头等作为武器,守卫乡里。某夜这伙盗贼又入村劫掠,他即率领众人,执枪举棒,狂呼驱赶。盗贼不知有备,吓得屁滚尿流,往分水方向逃窜。大家追到十里路外的关山脚,击毙了一个盗贼,其余的皆作鸟兽散,踪迹无寻。从此后,盗贼再也不敢到罗村来骚扰了。民国五年,建立村级组织时,村里人公推他为“村董”(相当于村长),负责罗村闾里的一切事务。

担任村董,使他接触面广了,了解到在胥源山谷中各村落普遍存在缺医少药的困难境况,于是他认真研读医书,虚心向曾在严州府城九德堂药房学过技艺的前辈求教,提高自己的学识,并在1934年力筹资金,创办了保元堂药店,为山里人诊治给药。他在施医行药时,不收出诊费,给药也尽可能为患者节省开支,对手头不济者或赊或免。本来家底不厚的他,由于乐善好施,资金越转越紧,到了抗战时期,终于关上了药店大门。

上世纪末,罗村源里建起了一座水库——罗村水库,白皮坞、板坞、罗村等村坊,统统淹没在水底。清波映翠树,涟倚浸山根,当人们面对这山川之变,谈起罗村时,总忘不了尔来老伯和他的保元堂药店。

责任编辑: 翁校龙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